中唐同华节度使周智光:人可以没有自知之明到什么程度?

居功擅杀

如果小编在本文开头预警,本文的主角是一位自称能挟天子令诸侯的人物,大家应该能想到很多人,如董卓、曹操;如果再精确到唐朝,可能大家能想到李茂贞、朱全忠;如果再精确到中唐,可能大家能想到那些玩弄权势、手握禁军的大太监如李辅国、鱼朝恩、王守澄、仇士良。

然而,本文的主角却不是这些大太监,而是一个给大太监鱼朝恩当过小弟的军阀。因为出身太低,史书没有记载他的籍贯和家族。他参军后,因为善于骑射,当上了裨将,正逢鱼朝恩以观军容使出镇陕州,搭上了鱼朝恩的门路,在鱼朝恩推荐下,历任华州刺史、同华节度使、潼关防御使,加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荣衔。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原本的安史之乱平叛功臣仆固怀恩因和朝廷生隙,引回纥、吐蕃、吐谷浑、党项、奴剌等部数十万人入侵。代宗统筹安排边境布防,命令同华节度使周智光屯兵同州。

周智光,就是本文主角的名字。

不知道是他积累过作战经验,还是敌军实在太水,这一战,周智光在澄城以北大获全胜,缴获大量驼马军资,一路追杀吐蕃败军到鄜州。

鄜州是鄜坊节度使杜冕的治所,当时为了抗敌,杜冕屯兵坊州,家眷留在鄜州。

可是周智光和杜冕有仇,既然这次追杀敌人正好路过鄜州,干脆趁机杀了鄜州刺史张麟,又坑杀杜冕家属八十一人;同时也没放过杜冕本尊所在的坊州,放火烧了坊州三千多家的房子。

做完这些事,周智光还像大功臣一样亲自回京报捷,住了两天才回去。等周智光走了,代宗才后悔没治他的罪。

为害一方

狼性一旦养成,一味放纵是不可能让狼感化的,狼只会觉得你不过如此,然后得寸进尺变本加厉。周智光越来越骄横,代宗召他进京,他也不去了。代宗只能让杜冕去梁州(汉中)出差避一避,周智光还派兵去商山截击,未果。

为了加强自身的安全感,周智光召集亡命之徒数万人,为了笼络,放纵他们打劫。各地献给朝廷的钱粮、贡品、土特产少不了经过周智光管辖的同、华二州,周智光想拿就拿,淮南节度使崔圆入朝时带来的土特产被他截走一半;这还算好的,关中地区有两万斛漕运大米只因路过了周智光的地界,就神奇地全都不见了。至于那些运送贡品的使者,周智光也知道他们丢了贡品没法跟上级交代,干脆送他们上路完事了。

大历元年(766年)末,周智光又派人去杀因为服丧暂时退出官场的前任虢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庞充。庞充预知到危险,想偷偷逃跑,却没能逃脱。

这匹狼已经从敢擅自杀害官员家属发展到敢擅自杀害官员本人了。

因为和陕州刺史皇甫温关系不好,所以当陕州监军张志斌入朝奏事途经华州时,周智光对他也没好脸色。张志斌觉得周智光礼数不周,说了两句,周智光就怒了:

仆固怀恩当初从忠臣变叛臣,都是因为你们这些鼠辈从中作梗,我也要学仆固怀恩造反!

当场下令砍了张志斌,还把他的肉分给手下吃!

当时得到朝廷大臣推荐进京等候选官的人们知道京城门口蹲着这么一匹狼,也都很害怕,都从同州偷偷进京。就是这样委曲求全,也有很多人没能躲过去,因为周智光早就在乾坑店准备了人招待他们,不知有多少未来的朝廷栋梁还没来得及报效国家,就稀里糊涂地被狼吃了。

口出狂言

不知是消息不灵通还是装聋作哑,唐代宗竟然还表彰周智光,加封检校尚书左仆射,也就是名誉上的尚书省长官(唐朝事实上的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哪怕只作为荣衔也轻易不授予),派宦官余元仙宣诏。

难道周智光做的这些事还不足以抵消他大败吐蕃的功劳吗?这时候还要表彰他什么?杀伐果决吗?清理冗官吗?也不知道唐代宗忍让到了什么程度才会决定继续拉拢周智光,你见过能一次喂饱的狼吗?

唐代宗倒是能忍,周智光反而不能忍了,对着代表皇帝的余元仙就开骂:

我对国家有大功,朝廷应该给我加同平章事让我当个荣誉宰相,朝廷却只给我加仆射!

我只管同、华两个州太屈才了!你跟朝廷说一声,把陕、虢、商、鄜、坊这五个州也交给我管,我差不多还能满意!

我的儿子们个个都是人才,都能拉弯二百斤的弓,都是万人敌,都可以出将入相,朝廷看着办吧!

大概为了证明自己的儿子们有本事当大臣,周智光又开始一个个数落朝中大臣的过失,末了又补充道:

我这里离长安不过一百八十里,我很痛苦,我晚上睡觉都不敢伸脚,怕一不小心踏破了长安城!

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这天下只有我周智光!

不知道他的老上级恩公大宦官鱼朝恩听到这最后一句话作何感想,反正小宦官余元仙被吓得不轻。周智光也爽快,送了他一百匹布压惊,我这些话是说给朝廷听的,难为你了,你走吧。

周智光还在境内给自己设立了生祠,就是给自己立祠,把自己包装成了活神仙,让将吏百姓祈祷。

穷途末路

看到鱼朝恩的小弟那么张狂,和鱼朝恩素来不合的关内河东副元帅郭子仪看不下去了,哪有让狼看门的道理?他屡次请求杀掉这匹狼以正风纪,可代宗却不同意。

但事实上,就在周智光发表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宏论以后十天,代宗就给郭子仪下了一道密诏,要他讨伐周智光,便宜行事。

所以之前他不同意,是发现周智光那么有想法决定再也不忍了呢,还是为了麻痹周智光呢?

如果是太平年代,把密诏送到河东交给郭子仪其实不难,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让讨伐周智光的诏书能够通过由周智光把守的潼关和蒲津关。

代宗找来了郭子仪的女婿工部侍郎赵纵,口述一番,赵纵按代宗的意思撕下布帛写了诏书,揉成一团,用蜡封上,派家童走小路送到郭子仪屯兵的河中府(蒲州)。

堂堂的大国皇帝,传个诏书都跟地下党似的。

那一刻郭子仪一定很激动:终于等到皇上的授意了!

枪在手,跟我走!杀狼人,保地球!

当初周智光大败吐蕃的时候,郭子仪也参战了,被回纥所围,但他有威望,都不需要亲自杀敌,只要亲率数十骑到前线,就能亲自说服回纥大帅反过来与唐朝结盟,吐蕃闻讯不战自退,这一战郭子仪只有一万人,却在回纥配合下击溃了吐蕃的十万大军。

《孙子兵法》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郭子仪和周智光境界的差距,就像他俩做人的差距那样大。对付周智光,同样不需要郭子仪亲自出手,当大将浑瑊、李怀光的旗帜出现在渭南地区,周智光的军队自己就乱了,大将李汉惠率先率部投降。

代宗心里踏实了,现在主动权落到了自己手里,说话底气也足了:贬周智光为澧州刺史,保留散官、勋封,允许率一百人随身赴任,赦免其所部将士官吏;同时委任新的华州刺史、潼关防御使、同州刺史,接管周智光的地盘。

他觉得这样对周智光也够仁至义尽了,至于周智光有没命去新的岗位新官上任,那得看他自己的本事和造化。

当天,华州牙将姚怀、李延俊就把周智光的两个儿子周元耀、周元干献给了朝廷。至于为什么这两位将相之材万人敌竟然会被两个人活捉,小编觉得只能问周智光自己了。

不过很遗憾,这位万人敌之父已经不能回答问题了——他的首级也被这两位献上去了。

这天距离赵姑爷写就密诏也就只有一星期,满打满算,发下宏愿后才十七天,周智光就迎来了自己的末日。

既然爱卿已经彻底成了一匹死狼,就怪不得朕拿爱卿出气了。

代宗下令,在皇城南街将周智光枭首示众,当众腰斩周智光的两个儿子,处决周智光的党羽判官邵贲、都虞候蒋罗汉,余党也依法定罪。

《旧唐书》很干脆地给周智光做了盖棺定论:

“智光狂悖,不足与论。”

“智光逆子。”

小编的想法也差不多:对这种狼人,实在没啥可说的。不说他的作为和能力了,就说他在中国历史上的知名度,能配得上他的宏图大志吗?

虽然周智光和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春秋大梦都像一场闹剧一样烟消云散了,但他造成的恶劣影响却还在继续:淮西节度使李忠臣趁乱提兵杀入华州,大肆劫掠,杀得从赤水到潼关方圆二百里一个居民也没有了。

十多年后,李忠臣会用行动证明:这个世界上敢用实际行动打自己名字的脸的狼人,绝不只有周智光一个。

IOS系统打赏通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