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 98得病六七日 脉迟浮弱 恶
相关推荐
-
十四、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燥)〔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原文343
十四.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燥)[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原文343 [郑论] 按脉微而厥,乃阳衰阴盛之征,迨至烦躁,上下有不交之势,灸厥阴,原正所以扶阳御阴也.阳回即是生机,不还即是 ...
-
伤寒论341-350条
341 伤寒发热四日,厥反三日,复热四日,厥少热多者,其病当愈:四日至七日,热不除者,必便脓血. 厥少热多,此为阳进阴退之象,故病当愈:如果之后热仍不除者,此为热气有余,则必便脓血. 342 伤寒厥四 ...
-
伤寒论学习:255条-258条
钦中医经方学社讨论记录 讨论内容 时间: 2018年06月19日20:00-21:00 参与者: 林佳明老师.高一萍老师.肖春宏老师.林利城老师.刘敏.陈小芳.陈青.许永芳.覃秋玲.曹丽君及诸位同仁( ...
-
【每天学伤寒】肠胃温度下降,会导致便秘
一六三:『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鞭,脉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细,病在里也:头汗出,病在表也,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 ...
-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徒赵校对版)173、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173.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黄连汤方 黄连三两.甘草三两(炙).干姜三两.桂枝三两(去皮).人参二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 ...
-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徒赵校对版) 161、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石...
161.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石汤主之. 旋覆代赭石汤方 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石一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 ...
-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 40伤寒表不解 心下有水气 干呕发热而咳 ...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 干呕发热而咳或渴 或利或噎 或小便不利少腹满 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那么由上一段的水气,这个 40条继续他又谈到水气.这个与我们头前讲的那个,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与那节有 ...
-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徒赵校对版)174、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
174.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术汤主之. 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生 ...
-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
91伤寒 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 身疼痛者急当救里 后身疼痛 清便自调者 急当救表 救里 宜四逆汤 救表宜桂枝汤. 伤寒呀没有下之法,所以他上面说本应汗之,而复下之,此为逆也.看起来是伤寒,法当发汗, ...
-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 12太阳中风 阳浮而阴弱 阳浮者 热自发 阴弱者 汗自出 啬啬而寒 淅淅恶风 翕翕发热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 阳浮者 热自发 阴弱者 汗自出 啬啬而寒 淅淅恶风 翕翕发热 鼻鸣干呕者 桂枝汤主之. 这条啊,就是承太阳中风那一条,开始不是太阳中风嘛,就是承那一条而申明其证和治.太阳中风咱 ...
-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 45太阳病 先发汗 不解 而复下之 脉浮者不愈 浮为在
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 脉浮者不愈 浮为在外而反下之 故令不愈 今脉浮故知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中医有这么一个说法:汗下,发汗不好了,完了吃泻药,这是一个陋习呀,这是不对的,庸俗陋习.那么 ...
-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 6太阳病发热而渴 不恶寒者 为温病 若发...
6太阳病发热而渴 不恶寒者 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 名曰风温 风温为病 脉阴阳俱浮 自汗出 身重 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 这个病形似太阳病,也头项强痛,脉浮,很像太阳病,但主要的是它渴.这个渴是内热的 ...
-
胡希恕老先生讲金匮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这章主要讲的是痰饮咳嗽病,咳嗽原由很多了,主要讲的痰饮. 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痰饮之病,痰饮是个概括的说法,那么细分可以分四类,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