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 12太阳中风 阳浮而阴弱 阳浮者 热自发 阴弱者 汗自出 啬啬而寒 淅淅恶风 翕翕发热
相关推荐
-
《伤寒论》第17条解密
第十七条,原文: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一),文意.桂枝本为解肌:桂枝汤的功能本是解肌的;解肌,解除营卫不和,即內治气伤,脾失运化,阴液供奉不上 ...
-
白发伤寒论|第四十四讲(174.180.208)
第四十四讲 讲述:白发渔樵 编辑:达生 标蓝:原文 标红:药证 标绿:知识点 174. 伤寒解而后.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这个方子我还没用过,看到过很多医案,说这个方子治疗 ...
-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徒赵校对版)173、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173.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黄连汤方 黄连三两.甘草三两(炙).干姜三两.桂枝三两(去皮).人参二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 ...
-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徒赵校对版) 161、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石...
161.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石汤主之. 旋覆代赭石汤方 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石一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 ...
-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 40伤寒表不解 心下有水气 干呕发热而咳 ...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 干呕发热而咳或渴 或利或噎 或小便不利少腹满 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那么由上一段的水气,这个 40条继续他又谈到水气.这个与我们头前讲的那个,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与那节有 ...
-
[转载]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 98得病六七日 脉迟浮弱 恶
原文作者:老中医学子郭明 98得病六七日 脉迟浮弱 恶风寒手足温 医二三下之 不能食 而胁下满痛 面目及身黄 颈项强 小便难者 与柴胡汤 后必下重 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不中与也食谷者哕.这一段啊很不好懂 ...
-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徒赵校对版)174、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
174.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术汤主之. 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生 ...
-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
91伤寒 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 身疼痛者急当救里 后身疼痛 清便自调者 急当救表 救里 宜四逆汤 救表宜桂枝汤. 伤寒呀没有下之法,所以他上面说本应汗之,而复下之,此为逆也.看起来是伤寒,法当发汗, ...
-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 45太阳病 先发汗 不解 而复下之 脉浮者不愈 浮为在
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 脉浮者不愈 浮为在外而反下之 故令不愈 今脉浮故知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中医有这么一个说法:汗下,发汗不好了,完了吃泻药,这是一个陋习呀,这是不对的,庸俗陋习.那么 ...
-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 6太阳病发热而渴 不恶寒者 为温病 若发...
6太阳病发热而渴 不恶寒者 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 名曰风温 风温为病 脉阴阳俱浮 自汗出 身重 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 这个病形似太阳病,也头项强痛,脉浮,很像太阳病,但主要的是它渴.这个渴是内热的 ...
-
胡希恕老先生讲金匮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这章主要讲的是痰饮咳嗽病,咳嗽原由很多了,主要讲的痰饮. 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痰饮之病,痰饮是个概括的说法,那么细分可以分四类,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