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高血压的中药

中医理论研究与辨证施治

祖国医学对高血压没有专门的相应病名,历代医家所述的“眩晕”、“头痛”、“肝风”等病症与高血压都密切相关。中医认为“风”、“痰”、“气”、“火”、“瘀”等邪气盛为标,标本互为因果,相兼为害,肝肾阴虚,心肝阳亢,阴虚与阳亢互为影响,日久则阴阳气血俱虚。目前,高血压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湿壅盛4型。有关文献报道,瘀血内阻也是引起高血压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尤见于老年患者, 故可将瘀血内阻列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的第5型。

中药的研究

1、川芎

活血化瘀药,有效成分为川芎嗪。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川芎嗪作为一种新型钙离子拮抗剂,具有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动脉血压,改善微循环,降低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等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高血压有良好的效果。

2、丹参

丹参及其注射液是目前用途最广的活血化瘀药,其含丹参酮及隐丹参酮等多种有效成分,能影响多种抗凝血因子,降低血浆粘稠度,同时丹参有一定的扩张血管作用,能够降低血压。但药理研究证明,丹参能促进肾脏对钾的排泄,如长期服用,可能引起尿钾增多,从而使得血钾降低,因此在服用丹参时须适当补充钾的摄入。

3、黄芪

归属“补气”类药。黄芪化学成分复杂,包括皂苷类,多糖类,黄酮类以及各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和胆碱、谷甾醇等。它对血压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研究表明,黄芪的降压作用同血管的扩张、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以及利尿、增加一氧化氮释放等有关,并且目前认为r -氨基丁酸、黄芪皂苷等是它主要的降压成分。

4、粉防己

具有祛风止痛、利水消肿作用。粉防己中含粉防己碱,它是天然的非选择性的钙通道阻滞剂,也是钙调蛋白的拮抗剂,对高血压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

5、钩藤

是中医临床的常用药,具有熄风止痉、清热平肝之功效。钩藤碱为其有效成分,由于钩藤具有明显的降压、镇静、加速血流等作用,故已成为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主要药物。以钩藤为主药的中药复方多用于治疗原发性及继发性高血压。

6、夏枯草

夏枯草中含有的有效降压成分是大量的苷类及有机酸类物质,能扩张血管,降低血管压力。从中医角度,夏枯草能解内热、清肝火,对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有一定辅助治疗效果。研究发现采用夏枯草汤剂治疗 1、2 级高血压,结果出现的好转率为 92.5%。

7、银杏叶

银杏叶主要成分是银杏叶的提取物,当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及萜烯内酯等物质,属于中成药里面的理血剂,具有活血化瘀、通络的功效。用于瘀血阻络所导致的胸痹、心痛,还有像中风、半身不遂,也可以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常用于高血压的辅助治疗。

8、葛根

葛根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葛根素能降低血浆内皮素和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脂、胆固醇、血黏度并抑制血栓形成,辅助治疗高血压。

9、决明子

决明子中含有的大量蛋白质具有较强的降压作用,此疗效与蛋白质在肠道内分解后形成的氨基酸和多肽短链的吸收入血有关。决明子中还含有另一类具有降压作用的成分—低聚糖,该成分的降压作用与其促进肠道双歧杆菌的增殖有关。同时决明子还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对防治血管硬化和高血压有显著疗效。

10、三七

三七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预防和治疗心脑组织缺血、缺氧症等功效,是一味治疗心脑血管病和轻度高血压非常好的辅助药物。

11、罗布麻

罗布麻具有平肝潜阳,安神,清热利水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罗布麻主要含有黄酮、酚、有机酸、氨基酸等化合物,它具有一定的辅助降低血压,降低血脂、强心、利尿、抗炎和抗过敏功能,对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有较好疗效。

12、绞股蓝

绞股蓝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止咳清肺祛痰、养心安神、补气生精之功效。其主要有效成分是绞股蓝皂甙,可用于降血压、降血脂、护肝、促进睡眠以及肠胃炎、气管炎、咽喉炎的治疗,并用于多种癌症的抗癌临床治疗。

高血压病的本质是 “本虚标实”,治疗原则当泻实补虚、调整阴阳,临床应分清标本,权衡轻重,酌情施治,达到整体调节、阴阳平衡的目的。

中西医结合疗法是未来高血压病防治的一种重要思路和方法,相比单纯西医或中医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成为高血压病防治的必然趋势。通过中西医结合疗法,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能够有效及时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病情发展,同时二者相辅相成,进而发挥最佳疗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