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亲子人物画鉴赏小锦囊:带上它去看故宫人物画特展吧~

小松鼠涂涂 

龙爷爷,我听说故宫开中国绘画新展啦!

 龙爷爷

没错,咱们在《你好呀!故宫》第二季中讲到过中国古代绘画,你还记得哪些呀?

小松鼠涂涂 

我记得《千里江山图》、《写生珍禽图》,还有《韩熙载夜宴图》!

 龙爷爷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千里江山图》属于山水画,《写生珍禽图》是花鸟画,而《韩熙载夜宴图》就是人物画啦~这次故宫开的新展就是历代人物画特展,你知道如何看懂人物画吗?今天,咱们就一起解锁人物画的观看之道吧!

展览名称庙堂仪范——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一期)

展期:2021/5/1 - 6/30

地点:故宫博物院 文华殿书画馆

票价:本展览免费,实行预约入场,全天分上午场和下午场(上午2000人,下午1000人),额满为止。

注意:故宫博物院入馆需在官方售票网站实名购票,当前每日门票数量为30000张(进入“你好呀故宫”服务号,菜单栏就可以直达购票入口)。进宫参观请带好有效身份证原件,并提前准备好实时“北京健康宝”,先进行预检审核,再安检进馆。

 快!

走进故宫馆藏历代人物画特展

一说人物画,通过名字咱们就知道它是以人物为主的绘画门类。在中国古代绘画门类中,人物画比山水画、花鸟画对人们的影响更大。为什么呢?因为在全民识字率不高的古代,传播正能量的历史故事,传递帝王将相、高士圣贤的英武形象都用的是人物画。因此,人物画可以算得上是古人普及教育、记录历史、传播社会正气的必备“法宝”!

无论在哪个时代,我们都可以通过历代人物画,看见古人的样貌、时代的特征,学习那些流传千年的中国故事,这也是故宫开设此次馆藏人物画特展的原因。

在故宫人物画特展的进门处,你会发现四个人影图案的第一个人物已经被“点亮”。这个图案在告诉大家,“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系列特展”将分四期展出,分别展示人物画中最重要的四类题材:君臣、高士、仕女和社会风俗。

首期特展“庙堂仪范”,重点选取了故宫馆藏55件/套兼具艺术性和历史价值的珍贵人物画作,孩子们能通过名画认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16位历代杰出帝王,包括从上古时期的尧舜禹至清代的康熙帝、乾隆帝;19位匡扶江山的文臣武将,如苏武、诸葛亮、岳飞、文天祥等;还有王昭君、蔡文姬、花木兰等对家国作出贡献的伟大女性。这些历史人物,大家都认识了解吗?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解锁人物画特展呢?各位大小朋友,快收好龙爷爷为你准备的人物画鉴赏锦囊吧!运用好这三个小窍门,就能轻松发现中国人物画的魅力与奥秘!

开启一号锦囊

查一查人物画里画的都是谁

《清圣祖常服像》,清,故宫博物院藏

↑看看这幅画,你能猜到这位手握毛笔,准备写字的人是谁吗?

通过他背后墨龙的屏风、龙纹地毯,咱们可以推断出,他大概是一位清代帝王。他一副勤学刻苦的模样,手握毛笔,跃跃欲试,在你心目中这样的皇帝是谁呢?答案揭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啦~

读懂人物画的第一步,首先要知道画中主人公是谁,了解他的人生经历。以往,我们主要通过史籍认识帝王将相、历史名人,但这次可以通过人物画中的形象反猜人物后,再揭晓答案,看看历史名人的形象与你的理解是否相符。那我们再来玩一个小游戏吧,猜一猜这幅图里的主人公究竟是谁?↓

《武侯高卧图》(局部),明,朱瞻[zhān]基,故宫博物院藏

答案揭晓!他就是让刘备三顾茅庐请出的宰相诸葛亮,你猜到了吗?画作中的诸葛亮似乎跟我们常见的手持羽扇、头戴纶[guān]巾的诸葛亮形象不太一样,他的作者是谁?为什么要这样画?认识了画面中的人物,接下来咱们就要了解人物和画作背后的故事啦~

开启二号锦囊 

讲一讲人物画里描述了怎样的故事

如今,孩子们都喜欢看绘本,因为绘本里的插画即便是看不懂字的孩子,也能快速理解和感知到它所传递的情感或内容,其实古代人物故事画也是如此。在展厅里,有这样一幅画,请你来猜一猜它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吧!↓

《雪夜访普图》,明,刘俊,故宫博物院藏

首先,我们用第一个锦囊找到画面中的重要人物是谁。在这幅画正中的房间内,有两个人物十分明显,一个身着龙纹衣袍,头扎巾帽,正坐上首,推测可能是位帝王;另一人姿态恭敬,侧首聆听,或许是位谋士或大臣。

《雪夜访普图》(局部),明,刘俊,故宫博物院藏

接下来,我们就要用到第二个锦囊,通过画面来推断这是个怎样的场景与故事。

让我们仔细观察这幅画,通过房屋建筑的细节,我们可以推测出这或许并非在皇宫中,同时你还会发现竹叶、树枝、屋脊上全覆盖着皑皑白雪,证明这是在寒冬。在院子门外还有几个人,他们全都缩着脖子,似乎已经等了很久,冻得够呛。那到底是怎样的大事,使皇帝冒着这样的大雪,也要和大臣探讨呢?

《雪夜访普图》(局部),明,刘俊,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画叫做《雪夜访普图》,正如我们通过对画面观察所得的推断一样,它描绘的是宋太祖赵匡胤雪夜访赵普的历史故事,体现了宋太祖心系国家、礼贤下士,大臣忠心进言的样子。通过这样的探索、思考、解读,孩子们能够对画作背后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不一样的好奇和感知!

开启三号锦囊 

看一看古人是怎么画人物的

了解了画作人物和背后的故事,第三个锦囊需要孩子们仔细观察每幅人物画作品都是怎么绘制的。来看一看,以下这些作品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吧!

《女史箴图》卷(宋摹本,局部),东晋,顾恺之(传),故宫博物院藏

《闵予小子之什图》(局部),南宋,马和之(传),故宫博物院藏

《便桥会盟图》卷(局部),元,陈及之,故宫博物院藏

《弘农渡虎图》轴(局部),明,朱端,故宫博物院藏

你发现了吗?无论观察哪一幅中国人物画,它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以线造型但不同的是,线与线好像都不一样。没错!这就是古代画家的创造!明代绘画理论家将历代人物画中所使用过的各类线条描法进行汇总,不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竟有十八种不同的技法,后人统称为“十八描”

这十八种描法,都是按笔迹形状而起的名字。比如说传世最早的人物画之一《女史箴图》用的是高古游丝描,又叫春蚕吐丝描,线条如蚕丝一般,轻柔有力;《闵予小子之什图》用的是蚂蟥描,这是画家马和之的自创描法,线条两头细,中间粗;《便桥会盟图》用的是铁线描,线条如铁丝一般,粗细均匀,刚直有力,是人物画最常见的描法之一;《弘农渡虎图》用的是战笔描,线条略带颤抖,但依旧流畅。

《木兰戎装页》扇页(局部),清,故宫博物院藏

除了以上这些,十八描里还有钉头鼠尾描、兰叶描、折芦描等。大小朋友在鉴赏人物画时,可以细细观察古人用笔描绘人物的方法,理解画面节奏、人物性格、人物状态,这样就能看懂中国人物画的魅力啦!

小松鼠涂涂 

哇,有了这三个锦囊,这些人物画我也能看懂啦~

 龙爷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