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如何理解“下德而无为而有以为”?上德与下德区别在哪
相关推荐
-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无名之朴
主播 | 子淇 修音 | 一林 图编 | 香 原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 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 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译文 道永远不妄为却 ...
-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不欲以静,天下自定
第三十七章 不欲以静,天下自定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译文 道顺从自然,清静无为,而无所不为 ...
-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有以为,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
<老子.公刘版>上卷. 第四篇,道德经 第二十一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有以为,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 ...
-
《道德经》第三章 无为妙用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 不要特意崇尚贤 ...
-
如何理解老子“以无为治天下”的意义
老子讲,"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老子认为无为是治理天下的最好策略.如何理解"以无为治天下"的意义的呢? 老子认为天下之所以不能得清静,是 ...
-
道德经妙解丨34 无为又能无不为
34 无为又能无不为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 ...
-
道家思想为什么叫“道德经”,理解这两个字,是道家思想的核心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分享庄子的道家思想.前面一篇文章,我们分享了庄子道家思想的两句比较有争议的话,一句是养生主篇中的"吾生也有崖,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
-
《道德经》告诉我,“无为”的目的在于大有作为、无所不为。
上过高中,学过历史的都知道在汉代初期,所有的一切都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人民需要休养生息,所以统治者主张的是黄老学说,极力的推崇无为之治,无为之治对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文景之治"的到 ...
-
道德经日课003丨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妄为
每日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天是<道德经日课>第3讲.欢迎你留言交流.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 ...
-
老子《道德经》核心思想“自然无为”:自然即无为,无为即自然
人们一提起"自然",最容易想到的是"大自然".然而,我们这里要说的"自然",是专门指道家老子<道德经>所说的"自然&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