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论语八则》-懂国学,明事理
相关推荐
-
素说《论语》:公冶长篇(七)
一原文公冶长第五5.07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 ...
-
论语公冶长篇大义(一)
公冶长第五 5.1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你看,孔夫子选女婿,看人真心啊!有德有才,不问出身.这是我们这位伟大的老师的平易之处.女儿是父亲的 ...
-
联题孔门三十贤弟子
联题孔门三十贤弟子 文\张兴贵 [写在前面]原计划为孔门七十二贤(普遍说法)各题联一副,但是,在题完梁鳝以后(正好30人),其他47名孔门贤弟子,就连<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亦是或仅有生卒 ...
-
《论语*公冶长第五》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本篇谈论的重点在"仁"之用,也就是"仁"的实践意义,主要是孔子以"仁"为依据对人物的品评.实行仁德需要人才,孔子通过具体的人物事例,表达了自 ...
-
再读《论语》:公冶长第五.8
公冶长第五 八 孟武伯问(1):"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2),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3),不知其仁也."&qu ...
-
一年读一遍《论语》(第10周)
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 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公冶长第五 5.1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 ...
-
读懂《孙子兵法》,绝对涨知识、明事理,人生处世,无往而不利
读懂《孙子兵法》,绝对涨知识、明事理,人生处世,无往而不利
-
精选古文名言100句,修身-养心-明事理「含左传-论语-周易名言」
古筝-高山流水.mp35:28 来自国学书院0108 1.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2.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 ...
-
中等生上学期毕业评语你是个懂礼貌、明事理的孩子,虽然不爱言语,对事物却有自己独到的见
中等生上学期毕业评语 21.你是个懂礼貌.明事理的孩子,虽然不爱言语,对事物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你能积极参加班的文体活动,你能严格遵守班级纪律,热爱集体,团结同学,美中不足的是:上课回答问题不积极,今 ...
-
樊登:《论语》不止是国学经典那么简单,读懂了是最好的治愈书
文|九月小江 图|来源网络 对于<论语>我们每个人都不会陌生,因为自打识文断字后学习的第一篇文章便是--<论语>! 谈到治愈书,大家都会想到世面上的那些流行的那些"鸡 ...
-
做人啊,要明事理,懂分寸!
做人啊,一定要明事理,懂分寸.因为现在的社会真的是吃人心啊,如果你不懂得是是非非,真的很难在社会上有一番作为.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不争的事实.大家也可以仔细思考一下,仔细品味一下你自己的经历,是不是这 ...
-
短视频:一个大度明事理的婆婆
短视频:一个大度明事理的婆婆
-
上联: 小偷/偷偷/偷东西, 下联:孔明/明明/明事理,更经典, 横批一出顿时成千古绝对
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我们从对联中便可以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对对联不仅是风流雅士所爱,平民百姓一样十分中意,在逐渐的演化中,对联的上下联不在毫无章法,而是开始要求上下配对公正,后来家 ...
-
所谓社会就是人与事!人生就是通人性明事理,做人做事,观人观事
未来世界三种人:类人类,文明人,超智人. 人生打交道最多的就是人和事! 人的本质就是意识,意志,欲望. 事的本质就是欲望需求和财富资源. 什么是社会?两个字:人事! 最大的事就是人事,其次是钱事! 很 ...
-
《论语八佾篇第三》主要讲什么(2/2)
经史合参读经典 日积月累学圣贤 [原文朗读] 第15章,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 子闻之,曰:"是礼也." 本章记载了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