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张志江:龙泉纪事之十五——我家俩知青
相关推荐
-
九重山上的孤坟
·故人旧事2020· 九重山上的孤坟 作者:卓女 那座山很高,峰顶直插云端,名曰"九重山".九重山的南面矗立着一座孤坟,坟前立着一块无字碑,坟头上荒草萋萋,唯有迎风摇曳的山花野草簇 ...
-
《文化安顺》往事追忆 我的知青经历 2021年第45期(总642期)
我 的 知 青 经 历 黄盛忠 人生有许多经历使人难以忘怀.在我看来,大学的校园生活.部队的军营生活和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集体生活,是人生难得的三大经历.但这三大经历我都无缘体验,唯有五年的知青生活,使 ...
-
纬 子:我们生产队的地主和地主子女们
我们生产队的地主 和地主子女们 文/纬 子 得知胡中英同学病逝的消息,我重读了她的遗作<肥美的大母鸡,你没有成份>,是为对胡中英同学的纪念,愿逝者安息. 重读她这篇作文,使我联想起当年我下 ...
-
这些高清年画宣传画你小时候见过吗?带你欣赏解读几十年前的佳作
高清年画.宣传画,精彩解读.赏析,天天上传,不带水印. 1.解读.赏析:这幅年画作品的标题为<新保管,老传统>,由画家李元星创作,1974年出版. 向阳生产队一向德高望重.精打细算的老保管 ...
-
吴世可: 难忘的知青岁月(上)
难忘的知青岁月(上) 文/吴世可 1968年,是"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展以来的第3个年头,在江青"文攻武卫"的口号下,全国从1967年下半年起的派性 ...
-
南洋十二年(八)
10.天哪!细的才十五岁啊! 六八年底,六九年元旦刚过队里来了一位小知青,他就是我的弟弟一一邱丕华.才十五周岁.弟弟也没有书念了,在学校挨了又挨,不知是自已要求还是居委会强求还是在城里再蒙蒙,赖赖 ...
-
推荐|张志江:龙泉纪事之十二:薪火相 传 —— 明光京剧票友史话
薪火相 传 -- 明光京剧票友史话 文/张志江 "票友"一词源于清代,是戏剧界的行话,其意是指不以演艺为生,又十分喜欢演唱戏曲的爱好者,即非职业演员.乐师.京剧票友与其它艺术爱好者 ...
-
推荐|张志江:龙泉纪事之十四——明光火车站印象
龙泉纪事之十四--明光火车站印象 明光市民在经过了400多天的苦苦等待和期盼,终于在2020年12月,又能从家门口坐上火车了,并盼来了改造后的崭新的明光火车站.你看那高大时尚的新站房蔚为壮观,宏伟大气 ...
-
推荐:张志江:龙泉纪事之十六——小姑
谨以本文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小 姑 文|张志江 三代小姑 血脉相通 年龄差异 时代不同 坚信马列 追随中共 历经磨难 牺牲亲人 和平年代 勤勤恳恳 为民服务 继续革命 改 ...
-
推荐|张志江:龙泉纪事之十八 ——明光老字号(三)
"田海山"创始人刘美森老先生工作照 <文化明光>平台5月6日推出的<明光老字号>(一),笔者讲述了百年老字号"田海山"的创业故事,受到读 ...
-
推荐|张志江:龙泉纪事之二十 ——老明光老字号(四)
说说刻字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刻字这一行,涵义很宽泛,大到在巨石上,小到在米粒.头发丝上刻字,又叫雕刻.微雕.自商代在龟甲.兽骨上刻符号,始有了甲骨文字,周代在青铜器上刻(铸) ...
-
推荐|张志江:龙泉纪事之二十二 ——老家(上)
老家,一般指原籍或祖籍,故乡或父母长期居住的地方,也有的指出生地. 我的曾祖父,清朝同治年间生于安徽全椒县襄河镇:祖父清朝光绪年间生于安徽盱眙县蒋家坝(今江苏淮安市洪泽区蒋坝镇):父亲民国初年出生于安 ...
-
推荐|张志江:龙泉纪事之十三 ——我与上海知青的友情(一)
我与上海知青的友情(一) 文/张志江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青春,创造了.记录了共和国的成长史,并给予见证,他们的名字就叫做--知青. 1969年2月4日 ...
-
推荐|张志江:龙泉纪事之十七 ——明光老字号(一)
明光老字号() 作者:张志江 1912年津浦铁路建成通车,在昔日的小渔村一一明光设了车站.火车开通,也带动了明光集原有的池河航运的迅速发展.于是有很多的外地移民纷至沓来,大量涌入明光,寻找生活门路和商 ...
-
推荐|张志江:龙泉纪事之二十一 ——近 邻
2021年7月26日,突然接到"李爷"病逝的噩耗,我急忙从滁州乘火车赶往明光,傍晚冒雨赶到李家,与"李爷"作最后诀别. 27日清晨5点多,送行的车辆在雨中出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