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版《孝经》赏析(17)感应章第十六
相关推荐
-
槐轩学说 | 刘沅:《孝经直解》(附论辩)
孝经直解 孝经直解叙 夫孝岂可以言尽哉.父母犹天地也,天地之恩不可尽,而父母又何有尽.然圣人必屡言之者,其事固人生之本,其理亦固有之良.而在上者不能孝其亲以及人,则天下将无治化,在下者不能事其亲如两大 ...
-
观卦的文化意涵与生命关怀
雪漠家道文化,打造智慧家庭 XUE MO CULTURE 选自<中华文明>第4期 主编:雪漠 观卦的文化意涵与生命关怀 郑志明 观卦的二阳在四阴之上,虽然阳气将逐渐消逝,却仍高挂于上, ...
-
《中庸》注释(十八)
[原文]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 ...
-
《孝经》感应章第十六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着矣 ...
-
卷八 感应章第十六
卷八 感应章第十六 [疏]正义曰:此章言天地明察,神明彰矣.又云:孝悌之至,通於神明,皆是应感之事也.前章论谏诤之事,言人主若从谏争之善,必能脩身慎行,致应感之福.故以名章,次於<谏争>之 ...
-
16-孝经·感应章第十六原文
孝经·感应章第十六 [原文]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 ...
-
《孝经》丧亲章第十八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哀,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口簋而哀 ...
-
《孝经》谏诤章第十五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 ...
-
《孝经》广要道章第十二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 ...
-
《孝经》纪孝行章第十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重为轻根章第二十六
道经·重为轻根章第二十六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苏辙:凡物轻不能载重,小不能镇大,不行者使行,不动者制动,故轻以重为根,躁以静为君. 原成:重为轻根,清为喿君. 原成:在约束下获得自由,约束丧失了,自 ...
-
白老丝语丝824:走进你的世界(第16章)十六、智慧父母:时时处处皆教育,点点滴滴总关情。
十六.智慧父母 有空的时候,李美丽会拿出育儿书籍来看,有启发的地方,还会画重点,读给程幸福听. 李美丽对程幸福说,你看书上这样说: 母亲决定孩子的智商,父亲决定孩子的情商. 母亲对孩子智商的影响是父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