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最简单好学了
本订阅号是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胡希恕名家研究室主办。胡希恕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被日本中医界赞誉为“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每天2分钟重温胡希恕先生讲伤寒,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订阅号对话页面回复“搜索”,查询更多内容。
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是什么?
大家都爱听某某名老中医的经验,尤其是一个方、一个药的临床经验,津津有味,听完后仔细一想,好像没有学到什么。
方从法出,法随证立。辨证是关键,大家想,辨证都辨错了,后面的立法、处方都是错误的,因此,临床疗效有无的关键在于辨证水平上,因为一旦证辨证出来了,治则治法、方药的范围基本就固定了,比如随便举个例子,时方辨证出脾气虚,那治法自然是补脾虚,代表方自然是四君子汤之类了。如果我们辨证出表阳证,治法就是辛温解表,代表方药不外乎麻黄、桂枝、葛根之类。
可见,辨证才是最关键的。我们说胡希恕先生的水平高,高在哪里呢?刘渡舟老在胡老著作的序言中写道:“每当在病房会诊,群贤齐集,高手如云,惟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辩证准确无误,而且立方遣药,虽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皆得力于仲景之学也。”
大家发现没有,为什么疗效好?是胡老开出来的方子,别的老先生不会吗?不是的。而是别的先生没有发现而已。所以取效的关键和前提是辨证准确无误。这才是关键啊。
但我们目前,学习也是充满着浮躁,都爱听故事,爱听某某经验,忽视了辨证,忽视了体系的构建,学到的只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就像麻线穿不起来的豆腐一样,松垮而不实在。
我们真正要学的,是一个体系,要在体系指导下在辨证上下功夫,辨证水平高了,你的治法、方药才会贴切你的辨证,才能方证相应。
所以经方的临床思维是先辨六经继辨方证。六经就是辨证、方证也是辨证。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起来。我一直强调,对于初学者而已,学习的70%的精力乃至更多,要放在提高自己的辨证水平上来。西医也是如此,北京协和医院的水平高,高在哪里?同样高在诊断水平上。大多疾病,诊断明确了,治疗大家都会。
大家都想学一个方,学一些加减,可以包打天下,这样的想法是不现实的。每个方子都有它的适应证,遇到了这个适应证的时候,你才能用这个方,这个方就相当于一个树桩,那是不是有守株待兔的意思呢?
世间的疾病有千百万,每一个病种,按照现行教材来说都会划分出几个常见证型,每个证型有一两个代表方,还有很多加减变化,现代病种不断涌现,你又怎么又能学的过来呢?
但是如果我们从辨证角度来看,无论什么疾病,证候大致就那么几样。
从六经来看,病位只有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病性只有阴证和阳证。这是最简单的一种划分办法吧。按照六经辨证体系来看,世间的疾病,只有三个病位、两个病性,二三得六,就是六个病(六经)。
才六个病呀。你把这六个病学会了,世间所有的病是不是都会治了?有没有一种化繁为简、豁然开朗的感觉呀。这六个病很难吗?按照胡希恕经方医学来看,其实很简单。《医宗金鉴》说:漫言变化千般状,不外阴阳表里间。
就是强调了辨表里、辨阴阳的重要性。古人早就告诉我们了,奈何大家都不重视。
你看到了这篇文章,说明我们有缘分,期望你能转给更多的人看到,其实六经很简单。就是三个病位、两个病性、六个病。所以学习重点放在如何把三个病位、两个病性辨清楚了。


(摘自马家驹老师讲课内容)
推荐:经方并不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