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不传之秘:《素问》病机十九条与针灸处方!
相关推荐
-
【线上精彩】针药治疗糖尿病,这篇文章讲透彻了
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研究是一项全国性的横断面研究,每3年开展一次,2013年调查的170,287名中国大陆≥18岁成人参与者的数据显示,中国成人糖尿病总体患病率为10.9%(女性患病率为10.2 ...
-
『针灸歌诀新编』四、针灸治疗歌 3、儿科病证
(一)小儿急惊风 神昏抽搐急惊风,合谷水沟并太冲: 急刺十宣祛热气,大椎列缺与丰隆. 主症:烦躁不宁,牙关紧闭,甚至神昏抽搐,颈项强直. 治法:清热镇惊,豁痰开窍. 处方:合谷.水沟.太冲.印堂.十宣 ...
-
针灸治疗痛经的有效方案,配穴 演示,赶快收藏!
导读:中医针灸在治疗和急性缓解女性痛经方面,有显著的疗效.下面跟随胡静医生学习下相关的辨证.治疗方法吧. 针灸治疗痛经的思路与方法 主讲人/胡静 痛经的概述与病因病机 概念:女性在经期或经期前后发生周 ...
-
中医不传之秘:《素问》病机十九条与针灸处方(二)
小编导读 7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痿有二义:一是肺痿,肺热叶焦也:一是足痿,胫枯不能行走,痿弱无力,甚至痿废不用.然未有足痿而不发于肺者.上,指上焦肺.肺为娇脏,为水之上源而主行津液,津液由阳明下润宗 ...
-
【中医不传之秘】《素问》病机十九条与针灸处方(续二)
13.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鼓,敲击义(名词活用).鼓之如鼓,就是敲击腹部(叩诊)有膨大而空的感觉(呈鼓音).此因热邪或食积化热,热积中焦,进而脾胃纳化失常:或三焦水道不利,携相火游行于胸腹腔 ...
-
中医不传之秘在剂量,李可:我对药性和剂量的思考
导读李可老中医,以经方大剂量用药治疗急危重症,蜚声海内外,本文讲述李老对药性和剂量的思考,中医不传之秘在剂量,这也是近现代中医的思考,重拾经方一剂知两剂已的神效,须得认真考究中医剂量之失. 中医看病, ...
-
中医不传之秘!中医高手40条经验用药绝招!
中医不传之秘!中医高手40条经验用药绝招!
-
中医不传之秘:小小一味中成药,解决肝郁、血虚、脾虚三大难题!
小药丸是一种久负盛名的处方药.在当今社会,这个方剂确实需要我们去理解得太多. 这个药方,原名小药粉,来源于宋代的太平惠民药局方剂.宋朝的药还比较稀少,所以人们更喜欢煮药,即把药磨成粗粉,然后用水煮,所 ...
-
中医不传之秘是望诊?两个方面谈一谈中医看一眼后的知识
中医不传之秘是望诊?两个方面谈一谈中医看一眼后的知识
-
中医不传之秘在量上。常用中药的剂量 我的中药学 大别山养生堂
古语云:传医不传药,传药不传方,传方不传量."中医不传之秘在量上."这是中医治病取效在遣方议药用量上的巧处.而量之大小,必须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因时.因地.因人,符合病情与机体 ...
-
中医“不传之秘”之全蝎经验运用,通窍开胃...
中医"不传之秘"之全蝎经验运用,通窍开胃袪顽疾 全蝎这味中药,并非像书上讲的所谓的有毒,不管是3~5g,还是20~30g,有过敏反应停用.从临床的实践来看作用多多,用得好的话,常起 ...
-
中医不传之秘!处方中的比例和用量如何控制?
比例: 组方中药量大小的变化可改变其功效,这是人所共知的,因此临证遣药组方时对药量应严格要求,不得违其规律而施. 常见的规律归纳如下: -1- 药量大者为君,把持主体功效 在一首方剂中药物用量大者为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