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通幽汤__十四、润燥之剂
相关推荐
-
李东垣效方集锦——润肠丸(附方五仁润肠丸)
脾胃论原文:润肠丸 治饮食劳倦,大便秘涩,或干燥,闭塞不通,全不思食,及风结.血秘,皆能闭塞也.润燥和血疏风,自然通利也. 大黄(去皮) 当归梢 羌活(以上各五钱) 桃仁(汤浸,去皮尖,一两) 麻子仁 ...
-
治疗慢性胃炎、食管癌、胃癌、习惯性便秘等------通幽汤
导读:通幽汤,出自<脾胃论>卷下.具有润燥通塞之功效.主治胃肠燥热,阴液损伤,通降失司,噎塞,便秘,胀满.脾胃初受热中,幽门不通,上冲,吸门不开,噎塞,气不得上下,大便难.临床常用于治疗慢 ...
-
邱德文当归润肠汤治疗便秘医案
邱德文当归润肠汤 [组成]生地黄.熟地黄各10g,当归15g,桃红10g,升麻5g,炙甘草6g,炒槟榔10g,火麻仁15g,熟大黄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功效]活血润燥 ...
-
『中药方剂』中药方剂之泻下方剂类(6)润肠汤《万病回春》
(6)润肠汤<万病回春> 组方:当归15克 熟地15克 生地15克 桃仁10 杏仁10克 厚朴10克 黄芩10 麻仁10 枳壳10克 甘草10克 大 ...
-
李东垣效方集锦——通幽汤
李东垣<脾胃论> [汤头歌诀方歌]通幽汤中二地俱 桃仁红花归草濡 升麻升清以降浊 噎塞便秘此方需 有加麻仁大黄者 当归润肠沁名殊 [组成]生地黄.熟地黄各五分(各1.5g),桃仁研.红花. ...
-
2.滋燥养营汤__十四、润燥之剂
2.滋燥养营汤<孙一奎>血虚风燥. (<赤水玄珠>) [歌诀] 滋燥养荣两地黄芩甘归芍及艽防 爪枯肤燥兼风秘火燥金伤血液伤 [词解] ①滋燥养荣:本方有滋阴润燥养营血之功,故名 ...
-
10.猪肾荠X苊汤__十四、润燥之剂
10.猪肾荠X苊汤 (孙思邈) 解毒治肾消. (<备急千金要方>) [歌诀] 猪肾荠苊参茯神知芩葛草石膏因 磁石天花同黑豆强中②消渴此方珍 [词解]①荠苊:即甜桔梗,又名杏叶沙参. ②强中 ...
-
13.消燥汤__十四、润燥之剂
13.消燥汤(李东垣) 燥金受湿热之邪. (<脾胃论>) [歌诀] 清燥二术与黄芪参苓连柏草陈皮 猪泽升柴五味曲麦冬归地痿①方推 [词解]①痿:以四肢软弱无力为主症,尤其以下肢痿软瘫痪,足 ...
-
2.消燥救肺汤__十四、润燥之剂
2.消燥救肺汤(喻嘉言)滋燥清火. (<医门法律>) [歌诀] 清燥救肺参草杷石膏胶杏麦芝麻 经霜收下干桑叶解郁滋干效可夸 [组成]人参七分(2g) 甘草一钱(3g) 枇杷叶-片(3g) ...
-
I.理中汤__十二、祛暑之剂
十一.祛寒之剂 祛寒之剂,即一温一 里剂.是以一温一 热药为主组成,用于治疗里寒证的方剂.里寒证,是指寒不在表,而在脏腑经络.其形成原因,多由素体阳虚,寒自内生;或表寒未解而传里;或外邪直中于里;或误 ...
-
4.白通加猪胆汁汤__十二、祛暑之剂
4.白通①加猪胆汁汤 (张仲景)阴盛格阳②. (<伤寒论>) [歌诀] 白通加尿猪胆汁干姜附子兼葱白 热因寒用妙义深阴盛格阳厥无脉 [词解]①白通:即"白通汤",由葱白 ...
-
6.益元汤__十二、祛暑之剂
6.益元①汤(朱肱)戴阳②烦躁. (<活人书>) [歌诀] 益元艾附与干姜 麦味知连参草将 姜枣葱煎入童便 内寒外热名戴阳 [词解]①益元:本方有补元阳(即肾阳)的作用,故名之. ②戴阳: ...
-
11.疝气汤__十二、祛暑之剂
11.疝气汤 (朱丹溪)寒湿疝气①. (<丹溪心法>) [歌诀] 疝气方用荔枝核 栀子山楂枳壳益 再入吴茱入厥阴 长流水煎疝痛释 [词解]①寒湿疝气:指由寒湿之邪侵犯肝气所致的疝气痛.症见 ...
-
1.炙甘草汤__十四、润燥之剂
十四.润燥之剂 润燥之剂,即治燥剂.是以滋润药为主组成,治疗燥证的方剂.燥证有外燥.内燥之分.外燥系外感秋令燥邪所致.由于秋令气候一温一 凉有异,故外燥又有凉燥.一温一 燥的不同.内燥多由脏腑津液亏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