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函谷对之十六:如何才是守静
相关推荐
-
《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守静,知常乃道,不知常,满清灭国
道德经第十六章,老子着重讲了我们要了解事物发展规律. 草木枯荣,万物兴衰,终会回归根本. 而我们作为旁观,观察这些规律,就能让我们明智. 可是,如果我们根本不思考,不致虚守静,而直接想当然的做事 最终 ...
-
道德经~打坐要领(连载06):天地之根 | 看见静坐中的念头
亲爱的朋友们: 欢迎回到"走进道德经"静心活动.每天,我们将为您诵读一章<道德经>,同时结合静坐的方法,与您共同在宁静中走进经典.走进内心.走进生命. 静坐引领 现在, ...
-
徐慎檀:《道德经》释义第十六章
大家好,现在我们开始今天的国学经典每天读.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道德经>的第十六章.下面我把原文发上来.这个原文,有一些地方仍然和现在的通行本不同.说明一下这个原文,所有和通行本不同的地方, ...
-
《道德经》问答16章
郭店楚墓竹简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难解之谜,如"至虚恒也"章(通行本<道德经>十六章)只存有一简,为十六章节的前半部分,从"各復其堇"后有断章符看,似乎本 ...
-
道德经,函谷对之十八:从有为到无为
金童子道德经养生不传之秘 函谷对之十八:从有为到无为尹喜问:按先生前面说的,修道会从有强的得道感觉,慢慢的没有感觉,甚至于连气感都会没有,这是为什么呢? 老子答:大道废①,有仁义:智慧出②,有大伪:六 ...
-
你也能看懂《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有智慧的人不多说话,多说话的人缺乏智慧. 堵住欲望的通道,关闭凡俗的大门.消磨万物的锐气,解除万物的纷扰,同和万物的光辉,与万物同在尘埃.这是玄妙的协同. 因此不可以得到了就亲近,不可以得到了就疏远: ...
-
徐慎檀:《道德经》释义第三十六章
大家好! 现在是国学经典每天读的时间,请大家给自己的心灵十分钟的休息,我们一起来学习古圣先贤的智慧.今天我们学习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六章原文:将欲拾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去之,必 ...
-
《道德经新译》第十六章:大如江海为而不争
<道德经新译>第十六章(国篇第七章) 大如江海 为而不争 (原第66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 ...
-
道德经详注第七十六章
原文: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 王弼注:强兵以暴于天下者,物之所恶也,故必不得胜. 今译:强大的武力是以暴力的毁伤作用于 ...
-
道德经讲义-第七十六章 柔弱处上-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七十六章 柔弱处上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拱.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人禀阳和之气则生,阴寒之气则死 ...
-
道德经讲义-第五十六章 和光同尘-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五十六章 和光同尘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
-
道德经讲义-第四十六章 知足常足-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四十六章 知足常足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知足常足. 天下有道,君民皆安,征伐无用,故放马归林,开田辟地,以期粪 ...
-
道德经讲义-第三十六章 将欲微明-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三十六章 将欲微明 将欲噏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胜刚,弱胜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天有盈虚消长,人有寿夭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