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彩云学习伤寒论:太阳病与温病万不可能混

(0)

相关推荐

  • 六经辨证表证治则

    我们知道表证,就是在病位在表的疾病,病性有阴阳,表阳证就是太阳病,表阴证就是少阴病. 太阳病为在表的阳热证,机体功能不衰,大量津液在表,因汗不得汗的一种病证,治需以发表剂,使人体达成发汗的机转,把病邪 ...

  • 阳明病与少阳病*

    ​2.阳明主阳门之合,乃阳之大者,热易聚之,热聚生燥,故曰:阳明之上,燥气主之.故治阳明病,治燥热也.阳明者,胃肠也,然言大肠则肺已赅于内,以肺与大肠相表里也.燥伤于肺,肺液为之枯涸,燥热立起,此即阳 ...

  • 收藏 浅析《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思路

    原创 徐远怀 星光片羽 2021-10-25 作者:徐远怀 文章字数:3600字  阅读时间:约15分钟 注:为书写方便,把"第···条文"省略成"数字."-- ...

  • 《伤寒论》5-6解析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得了伤寒两三天后,没有见到阳明的大渴大热脉洪大,也没有少阳证的默默不欲饮食,往来寒热,心烦喜呕,胸胁满闷.这就不会往下传了.作为大夫,要知道疾病的轻重缓急 ...

  • 基本知识和概论

    一.基本知识 足太阳膀胱经:其脉上连风府,和督脉相通:下连腰肾,和肾相连.经别散布于心.太阴主内,太阳主外. 足太阳膀胱腑:膀胱,气化津液.居于下焦,气是通过太阳之经行于体表,温暖肌肤,抗御外邪,所以 ...

  • 《吴述重订伤寒杂病论》5-6

    欢迎**一路健康APP 注册就有伤寒研究音频版**听! 今天开始分享吴雄志老师整理的伤寒论. 吴雄志老师是中医世家,西医博士.伤寒论都是文言文,看起来非常晦涩难懂,通过吴老师讲的伤寒论,就可以思维清晰 ...

  • 在变为咳

    ​在变为咳: 在变动为咳 相对正常 出现病变 就会咳嗽 肺气上逆 临症之时 咳嗽变化 根据上述 层层分析 已可初步 总结如下: 咳嗽治疗 先辨新久 再辨寒热 后辨兼夹 愿践行经典,求索不息 为广大病患 ...

  • 跟着彩云学习伤寒论:小陷胸汤(7)

    原文:小结胸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小陷胸汤方     黄连一两 半夏半升,洗 栝蒌实大者一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蒌,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

  • 跟着彩云学习伤寒论:文蛤散

    原文: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 文蛤散方    文蛤五两    上一味,为散,以沸汤和一方寸匕服 ...

  • 跟着彩云学习伤寒论:柴胡桂枝汤

    原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症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柴胡桂枝汤方    桂枝一两半,去皮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洗 芍药一两半,大枣六枚 ...

  • 跟着彩云学习伤寒论:柴胡桂枝汤干姜汤

    原文: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柴胡桂枝汤干姜汤方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 干姜二两 栝蒌 ...

  • 跟着彩云学习伤寒论: 半夏泻心汤

    原文: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症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症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 ...

  • 跟着彩云学习伤寒论:大黄黄连泻心汤

    原文: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浅析:言心下痞见关上浮脉证治.邪气痞塞心下,气机升 ...

  • 跟着彩云学习伤寒论:吴茱萸汤

    原文: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洗 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

  • 跟着彩云学习伤寒论:茵陈蒿汤

    原文:阳明病,发汗热出汗,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238)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擘 大黄二两,去 ...

  • 跟着彩云学习伤寒论:猪胆汁

    原文: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蜜煎导方 食蜜七合 上一味,于铜器内,徽火煎,当须凝如饴状,搅之勿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