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良|我的创作分享与感悟
相关推荐
-
【争鸣】赵爱民针砭时弊谈“仿作”,陈海良仰望古贤说“抄袭”
白砥,本名赵爱民.1965年出生,浙江绍兴人.现为中国美院书法系教授. 白砥(赵爱民)观点:国展中"仿作"占大多数 摘自书法报访谈,本文是作者针对兰亭奖所谈的一些看法,原文标题为& ...
-
艺盘专访|陈海良谈大草创作
一件好的大草作品,首先气势震撼,要压得住稳得住,有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气场. 中国人强调气,于书法创作中表现为作品的意境.虚实变化,这要看起承转合,看字间,看行气,通过这些要素来表现虚实.主次.明暗等 ...
-
陈海良| 浅谈大字创作的思维与路径(二)——对骨感的理解
由于对展厅高崇的视觉利用,及对作品本身气势扩张的需要,建筑学原理对大字创作,尤其是大字行草书创作,更具趣味性的启示和视觉引领. 这是很容易被忽视的经验.当今书手大都关注文本本身,对展厅空间的视觉感 ...
-
你水平还不如以前!中书协某会员“批评”书协理事,事实如此?
事情起因是这样,前两看到一篇陈海良草书作品的文章,因陈海良是当代为数不多几个我比较喜欢的书家之一,也点进去看了看,图片都是一些近作. 虽是近作,我已然见过多次了,也都曾保存高清图仔仔细细分析过,毕竟是 ...
-
陈海良| 我的创作分享与感悟
这件草书作品,是我在给学生做示范时完成的.当时讲到创作应该怎样写,草书该怎样进行章法处理等情况.于是,我边讲边写,完成了这件作品.有人认为这件作品的尺幅较小,应该是小草书,但其实这是一件大草书作品,体 ...
-
陈海良丨书法创作出现的问题都是临摹不够导致的
陈海良,1968年生,江苏常州人.文化和旅游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创作部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文学博士,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艺术基金评审委员,国展评委,中国书协草书委员会委员.1992年毕业于南京 ...
-
展厅时代,行草大字应该如何创作,听陈海良教授是如何说的
转载自[上海市书法家协会] 2021年3月26日,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草书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海良教授时隔两年,再次受邀来到上海文艺会堂,为书协会员和书法爱好者讲授题 ...
-
陈海良| 浅谈大字创作的思维与路径(三)——字形放大中的变法
书写之法是字形不断放大的核心,包括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等. 首先是笔法.笔法变异在大字创作中往往决定着其它方法的跟进.在晋唐时期,书写的笔法一般是铺毫.圆转.方折.顿挫.提按等组合,中间伴随少量的绞 ...
-
陈海良| 浅谈大字创作的思维与路径(四)——大字作品中的用情与识趣
对字形放大的认识和追求是从内心生发的探索性尝试,是经验不断被突破的逆袭.对情感的利用在作品创变中的位置是第一要务.创作需要动能,势能,如此才有挥洒的缘由,也是作者一旦确立目标后的情感冲动.实际上书法创 ...
-
陈海良| 浅谈大字创作的思维与路径(五)——“怒渴”的视觉追求
明书法的狂态是对一向相对固化而呈温润格调的反叛,也是士人内心世界的再次释放.因此,不免会出现狂怪的笔墨形态,艺术手法也趋于『怒』『渴』之张狂,似有『怪力乱神』之嫌,如祝允明.徐渭.王铎.倪元璐.傅山等 ...
-
陈海良|浅谈大字创作的思维与路径(五)——“怒渴”的视觉追求
明书法的狂态是对一向相对固化而呈温润格调的反叛,也是士人内心世界的再次释放.因此,不免会出现狂怪的笔墨形态,艺术手法也趋于『怒』『渴』之张狂,似有『怪力乱神』之嫌,如祝允明.徐渭.王铎.倪元璐.傅山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