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印:从一方印谈起,说说为什么说邓石如对于篆刻史有重大意义

(0)

相关推荐

  • 中国篆刻如何发展成为一种艺术?

    赵之谦篆刻 据考古资料证明,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三件商代铜玺,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印章,具有和甲骨文同样悠久的历史.根据著名考古学家和文字学家于省吾(1896-1984年)在< ...

  • 篆刻观察——玩而老焉的吴让之

    吴让之的篆刻风格既汲取了汉印之庄重与平稳,也继承了邓石如的"印从书出"的印学思想,在篆刻艺术的自我探索道路上,吴让之的篆刻风格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尤其是邓石如"印从书出& ...

  • 练习篆刻这就是传说中的汉朱文印。汉印绝大...

    练习篆刻 这就是传说中的汉朱文印. 汉印绝大多数是白文印. 封泥印是朱文,但基本都是白文印在封泥上印痕. 真正的汉朱文印很少,与封泥印的风格不同. 篆刻时可以用不同刀法,但主要在于线条和边框的处理.

  • 慧 · 读 | 张九的私印,迷死你

    缘   起 由毓慧老师撰写的专栏<慧·见>(共100期)已经和大家告别好几个月了,一些热心印友总是恋恋不舍,希望有机会能再看到毓慧老师的文字.经过金石君反复努力,毓慧老师终于同意再开专栏, ...

  • 通才得道,逸笔写真 —《意与古会—潘友红书画印作品集》摭谈

    文:赵泾生 一 日前,友红发来其新著<意与古会--潘友红书画印作品集>小样,煌煌巨册,书.画.印荟萃,其中尤以画数量最丰,除熟悉的山水.花鸟.人物以外,尚有部分我以前未曾见过的戏画与动物画 ...

  • 文人间的印缘,一方印、一段缘

    "梅花庵主"原石 郭若愚先生曾在<篆刻史话>一书中介绍过黄易篆刻"梅花庵主"印,但未披露原石形制,近日此印现身艺术品市场,方得以一睹真容." ...

  • 篆刻《心经》第一方印:观自在菩萨

    篆刻《心经》第一方印:观自在菩萨

  • 从中国印文化大展散谈青田印石的扛鼎之功

    前些天去往韩天衡美术馆参观"心心相印--中国印文化大展",展厅里每幅作品都展示了印拓.边款和原石,并附有印文.作者.材质.尺寸.藏家等详细信息的标示,这种展示方式无疑对参观者品赏和 ...

  • 这样做,破除旧的慢阅读法,让你读过的书印在脑子里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困扰? 看到别人一天读完一本书或者一年读过100本书. 心里就着急得很,而自己手里捧着的那本书已经是一个月前打开的了. 你总是嫌弃自己书读的慢,没办法集中精力去读完它,可是又无可奈何. ...

  • 黄六:读印、临印心得 (上)

    图一 "昌内大吉"临印(见图二)亦为四格格局,于小章法略做调整."大"字下移向右倾:"吉"字加大下部的"口":" ...

  • 读印、临印心得(下)

    "私王粟"(见图一)是一方颇有些可爱趣味的古玺,文字线条粗壮,书写性很强,呈现出很敦厚的样子.此玺刀法含蓄,使刀如笔,左右两列文字间隔宽阔,Ⅱ形构图看似毫无联系,然右上部的&quo ...

  • “为五斗米折腰”的赵之谦,百年后身价暴涨,一方印值1200万

    赵之谦,近代篆刻印坛的顶级大宗师--为后来数百年的治印者开门径无数.立足200年来印坛巅峰! 赵之谦篆刻治印,不像后来的吴昌硕.黄牧甫等人印作数量之多.抛开无限可能的印面,仅其治印边款,也是变化万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