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33)

第三十三讲    讲于2013年4月21日

现在咱们讲四之气丑未对冲合化为太阴湿土,下面的阳气全部升到地面上了,地下全都是寒湿的水气了,纯阴无阳了。上面非常之热,下面非常之寒。因为上面有太阳之火,还有下面升上去的相火,两个火都合到这里了。土为万物之母,又是纯阴,所以叫太阴。这时就是上热下湿,火气去蒸化寒水就变成湿,它的结果就如子化曰阴阳交则生湿,水火相争中间就产生湿气了,所以太阴就主湿。

应于长夏时令,就是三伏暑天。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第五个或第六个庚日为末伏。夏天是火令正旺,金气伏藏,火里面已经生了金了,这个时候湿土之气方盛。金气刚初萌未能用事,辛金从湿土之化,这就说明辛金如何化气于湿土。丑土里面藏着辛金、己土、癸水,未土里面有己土、乙木和丁火,丁火和癸水相争产生湿。太阴有属土的足太阴脾经和属金的手太阴肺经,五行之性火燥水湿,太阴脾土皆从水分而化湿。阳明胃土降生火位而化燥,心火肾水中间是脾土,一半己土太阴脾经左升,一半戊土阳明胃经右降。

太阴包括辛金属肺经,阳明胃土从化大肠燥金。脾胃都属中土,它们以膜相连,脾太阴主湿,胃阳明主燥。阳明主合,主降,将阳气收降入于太阴之中,太阴主开,太阴得到阳明收降的阳气,就会把水谷精微布散周身,它们之间相互平衡,太阴之湿济即阳明之燥,阳明之燥济即太阴之湿。它们相济才能产生中气平衡,一偏了就会出问题。脾土主湿气是主气就比较旺,胃本属土但是从化了阳明燥金,收降的本气是燥金所以从化的燥气就弱小。只要中气一衰,旺相的太阴湿气就会去侵犯弱小的胃气,所以水克火、湿胜燥。一旦胃气弱或者岁数大了,湿的力量要大于燥的力量,胃就不燥了。所以平常人十之八九都是胃的寒湿,胃燥的特别少,阳明燥证都是体质特别壮的人。凉药只要把脾胃中气一伤,脾胃就是一片湿气了,中气升降就乱套了。

所以轻易不要用凉药,脾胃寒湿就属于太阴症了,胃土该降的就不讲了,就往上反逆。脾土该升的反而下陷了,这就是百病的根源。这是一个天生的弱点,所以现在小孩子们贪凉饮冷,一伤害到中气人体气化就不能按照正常的规律走。肝脾下陷就会出现泄泻,相火上升就会出现咳逆、痰咳。脾土能改变胃土,但改变不了大肠的燥。因为大肠是阳明的主气,主者难变,从者好变。大肠的燥能改变从者肺金,【肺金从化了太阴湿土】改变不了主气的脾土,就会燥咳。

太阴脾土将精微就走到血分上了,辛金是管气的,脾土管血的。太阴篇里主要是气血的关系,张仲景在用血分的药的时候主要是白芍和大黄等活血药,气分主要是党参、干姜白术和茯苓等利湿药。太阴病提纲:太阴之谓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疼,若下之必胸下结硬。因为脾主大腹,出现腹部问题就要考虑到是不是太阴证。人体中焦脾胃这一块都被湿气占据了,就会觉得满闷不舒,因为升降失常了。肝脾之气升不上去就成腹泻了,但不是那种大便燥屎的满,这种湿气用下法泄不掉。上面的症状不因为下利而缓解,甲木克到胃土就吐了,乙木克脾土就下利。肝木克脾土,时腹自疼就涉及到脾家的血分了。

小建中汤证就是肚子疼,加大白芍的力量去疏肝,白芍本身就是一位活血的血分药。《神农本草经》里面说白芍主血痹,能把静脉血液回流。寒伤脾胃中气,肝木生发不畅,肝寒血管就收缩。人体正常时肠胃的血液要通过门静脉回流到肝脏,肝寒后肠胃的血过不来,静脉血就会淤积到肠胃,就会肚子疼,血管就会静脉曲张了。

这时可以用桂枝倍芍药汤,不加饴糖,加饴糖就是小建中汤了。有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桂枝用三两,白芍用六两。倪海厦用这个方子治白血病,再加上白术、茯苓、生附子,半月十天就治好了,效果非常快,尤其是小孩子刚得的时候,各种指标就都下来了。倪海厦治白血病从来没有失手过,百分之百能够治愈。我治过一个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到现在还活着呢,原本自己已经不造血了。吃了一年药效果挺好,后来他又输血又化疗,我用的是炮附子,效果比倪海厦就差一些。本身岁数也大了,我接手的时候已经是得病多年以后了。白血病就是太阴证,我经历的比较少,不敢轻易用生附子。但是白血病西医认为是不治之症,倪海厦用生附子不见量很大。

张仲景还说了一句话,自利不渴者属太阴,这个人不渴又拉稀就是太阴证。这是受寒造成的下痢,有口渴就是热痢了,这是让我们区别是太阴证还是厥阴篇、太阳篇的热痢。以其脏腑寒而致也,当温之,宜四逆辈,适合四逆汤之一类的方子。一般是用理中汤,四逆汤是治脾肾回阳的方子,就是在治疗脾的同时照顾到肾。有治未病防患于未然的意思,又怕你传到少阴了,调好肾脏不让病往里走了。虚寒痢需要用温中化湿利水的药,在阳明的时候需要泻大肠,在太阳的时候需要汗法,在少阳的时候需要和解的方法。

到三阴证就不能用泻法、下法和汗法了,通过利小便把里面的寒去掉。少阴里的麻黄附子细辛汤不是个发汗药,这三味药在一起就不发汗了,就从小便里解了,治少阴症特别厉害的病。这个人头疼、恶寒、身倦怠,小便特别多,寒去掉他就头就不疼了。麻黄附子甘草汤也是少阴篇的药,有点微微发汗作用,这说明细辛不是发汗的药。附子是固阳用的,可以增加里阳,不是发阳的,附子干姜加葱白,叫白通汤,用葱白通阳解表有少阴证又有点表证就可以用这个方子了。

还有就是中焦有寒湿,相火升不上去,淤积到下面就会小便黄赤,就伤到肝木了,肝木受邪就变成黄疸病了。张仲景治黄疸病都归到太阴篇里面,茵陈蒿汤,清利湿热,湿重的用茵陈五苓散,寒重的用理中汤家茵陈,里寒重用术附汤,有外感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还有桑白皮、杏仁、甘草、生姜、大枣,用麻黄解表,赤小豆可以去湿和活血,治黄疸就在血分上。湿气太旺又表气郁闭,麻黄把表和肺的皮毛打开,赤小豆把小便利下去黄疸自然就褪下了。中医认为黄疸是湿淤造成的湿热,张仲景说小便自利者不会发黄,所以说利小便是一个关键的地方。这里利小便要用到治血分的药,白术和茯苓不管用。桑白皮是桑树根的白皮,白色入肺,因为湿气弥漫到三焦里面,它可以把肺里郁闭的湿热气清掉。连翘可以清肺、散瘀,也是走血分的,可以治疗心慌、各种疮疡、疙瘩,上焦一通小便就利下来了。就是提壶揭盖之法,太阴篇比较简单。

茵栀黄汤是治疗面色黄疸的药,有茵陈、栀子、大黄,茵陈就是利小便的,比较微妙的就是这个大黄。普通的认识大黄可以泻腐通便,但在这里用不走大便,而是用它活血利湿。栀子可以活血,宣发里面的郁热,从小便利下去。这三味药清热又利尿,张仲景说诸黄可用茵陈五苓散,各种黄都可以用。新生儿黄疸等都是有湿,病在太阴,把湿一去就好了。

桂枝倍芍药汤还可以治疗小孩子的肠痉挛,吃太多凉东西肠胃虚寒,经常好肚子疼。用桂枝加芍药和一些温阳药,干姜和附子等等。但仲景还有一种说法,如果脾胃虚寒太厉害了,芍药和大黄都要减量。因为它们毕竟是凉药,也可以加上茯苓、白术、生姜。消化道出血后桂枝的量不宜太大,芍药走静脉就没关系了。他说大实痛者要用桂枝倍芍药再加大黄,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甘草三两,大黄二两,原来以为是治太阴和阳明合病症,拉稀又有大便堵塞。其实不是那么一回事,还是治在血分。脾经气血不通利的时候肚子会疼,阻滞产生淤血了,可以加大黄。

(0)

相关推荐

  • 上卷 《中国医学归元》药理---君药篇(4)

    十桃仁 桃仁,苦辛之性,入足厥阴肝经.通经而行瘀涩,破血而化癥瘕.通润结躁,清化脓血. {桃核承气汤}  桃仁五十个 桂枝二两 大黄四两 芒硝二两 甘草二两(炙) 桃仁,以木气之精,克杀恶血,苦以阴行 ...

  • 黄元御学术思想及用药思路

    ​重视中气,扶阳抑阴.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所谓土也,是阴阳升降之枢轴,阴阳五行变化和万事万物生化的根本.在人体,中气即脾胃之气,是人体脏腑后天之根本. 1.阴虚的治疗:宜降肺胃而助收藏,不可滥 ...

  • 上卷 《中国医学归元》药理---君药篇(8)

    二十六薏仁 薏仁,甘香之性,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燥土清金,利水泻湿,补己土之精,化戊土之气,润辛金之燥渴,通壬水之淋沥,最泻经络风湿,善开胸膈痹痛. {薏仁附子散}   薏仁 十五两 大附子十枚 ...

  • 上卷 《中国医学归元》药理---君药篇(6)

    十六附子 附子,辛温之性,入足太阴脾.足少阴肾经.入水府而暖水泻湿,走中宫而除寒温脾,补续将断之阳根.手足厥冷之途,脏腑阴滞之痛,踝膝挛拘,经脉寒瘀,浊阴逆上,回哕噫,提清阳,止于胀满. {附子汤}  ...

  •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辅行诀之虚实补泻(33)

    咱们讲了五味气化的原理,再谈谈陶弘景辅行诀认识.治病的思路,不一定去学他的死方.黄帝内经到现在还是有误差的,咱们再慢慢沉淀.研究,知道了生理的形成就知道病理了.生理就是体用之味平和了这个脏就正常,肝脏 ...

  •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汤液经法尽要之妙,学者能谙于此,医道毕矣(32)

    这一段时间我在研究辅行诀,有一些新的收获,在原来的基础上,理论又往深处扩展了很多.从今天开始咱们就拿出来一起学习一下,所有的生物的等级和所在的时空不一样,他们分化的程度就不一样,就造成了千差万别的生物 ...

  •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四圣心源:劳伤解;中气升降生阴阳 (58)

    咱们还继续回到四圣心源,一是要有始有终,再就是咱们没有基础直接学伤寒论比较不容易,学好黄元御的理论对我们学习伤寒论会有很大的帮助.咱们接着学习四圣心源的劳伤解部分,黄元御说人不能有生而无死,而死多不尽 ...

  •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四圣心源劳伤解:阴虚阳虚(61)

    下面咱们继续四圣心源的劳伤解的阴虚部分,水为阴,而阴生于肺胃,胃逆而肺金不敛,君相升泄,则心液消亡,而阴无生化之原.麦冬.芍药,双清君相之火,半夏.五味,降摄肺胃之逆,元参清金而益水,牡蛎敛神而藏精. ...

  •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辅行诀之陶弘景的五劳汤(35)

    五劳汤是治疗五脏虚劳的,五脏根本就不起作用了:咸味的旋覆花和茜草 小补肝汤的化味有的是山药,有的是炙甘草,这是因为传承不一样,有好几个版本.小补肝汤的用味药是桂枝和干姜,体味药是五味子,而在小泻肝汤里 ...

  •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116)

    第一百一十六讲  讲于2014年6月15日 一位38岁的女公司老总,体质较胖,近期突然身上乏力,一直口渴,头颈汗出厉害,齐颈而还,面红,睡着后浑身盗汗,腰痛,左脉沉细数,右手寸脉浮,关尺脉沉,月经正常 ...

  •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115)

    第一百一十五讲    讲于2014年6月1日 半夏厚朴汤有半夏.厚朴.云苓.苏叶.炙甘草,有风寒.表邪厉害配上桂枝,桂枝.甘草.半夏就是半夏散,少阴证的咽干得配上麻附辛.针对气郁造成痰气凝结,半夏可以 ...

  •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112)

    第一百一十二讲  讲于2014年5月25日 今天咱们讲中药生姜,味辛,性温,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厥阴肝.手太阴肺经.降逆止呕,泻满开郁,入肺胃而驱浊,走肝脾而行滞,荡胸中之瘀满,排胃里之壅遏,善通 ...

  •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111)

    第一百一十一讲   讲于2014年5月18日 弦脉病在少阳经用小柴胡汤,如果合并阳明腑证,包括胆囊和胰腺.因为胰腺和胆囊是在一起走一根管的,胆管不通容易引起胰腺炎.如果少阳经气化热就会循经入腑,长期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