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心理学】第十期 为什么智商高的人最终不一定会成功?

引言

为什么有些人越挫越勇,而有些人则一蹶不振?

为什么智商高的人最终不一定会成功?

为什么家长经常夸奖孩子聪明不是好的教育方式?


我们来设想有这样很糟糕的一天——你起了个大早,因为今天要在公司一个重要会议上作报告,但是意外的堵车导致你最终迟到了,不仅受到了领导的批评而且汇报做得一团糟。

傍晚回到家,7岁大的儿子垂头丧气地拿着70分的考试卷来找你,说这次考试没考好。

挫败感油然而生的你打电话给挚友,打算倾诉心中苦闷,谁知却被好友委婉地拒绝了。

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这时候你会有什么感觉?会怎么想?然后怎么做?

一些人在面对这样的情景,他们的回答常常是“哎…我真是个十足的失败者,我觉得自己被抛弃了…”或者“自己真是毫无价值,所有人都比我好”。

不难看出,他们会把发生的这些事儿直接看作衡量自己能力和价值的标尺。
所以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们看待自己人生的态度就是“人生本来就很不公平啊,所有努力都是徒劳的”或者“我太蠢了,人生就是场悲剧,从来没什么好事儿发生在我身上。”

那他们又会怎样应对呢?会想“哼,我才不会费时费力把任何事都做得尽善尽美”,然后就什么都不做,或者生气地用各种方式发泄。

而另一些人遇到同样的场景,他们的思维方式则完全不同,他们会想“下次上班要提早出门,更努力地准备工作汇报,最近对儿子的关注有点少了,要对他的学习多用点心,我朋友是不是今天也很不顺利?”

想必到这里你也能想到他们会如何应对这样的情景,那就是接受教训,反省自己,然后更努力地做得更好。拥有能力增长观的人不会因为一两次失败、挫折给自己下结论,贴标签,或者干脆灰心丧气,甩手不干。

尽管他们也会痛苦压抑,但他们已准备好承受风险,迎接挑战,并且会锲而不舍。
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应对方式背后,就是德维克提出的能力实体观和能力增长观。
持能力实体观的人认为能力是固定的、不可改变。
根据这种观点,有些人会比另一些人更加聪明,但是每个人能力的量都是固定的。他们在面临挫折时就会出现第一段描述的情况。
持能力增长观的人认为能力是不稳定的,可以控制的,可以随着知识的增长、技能的训练而提高。

根据这种观点,通过努力学习,知识能够得到增长,能力也将得到提高。他们在面临挫折时则会呈现第二段中描述的场景。

能力观如何影响思维、应对方式的?

这给我们的感觉似乎是当你进入一种能力观的思维模式,你便如同进入了一个全然不同,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让我们来看看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在具有能力实体观的世界里,人的思维特征、能力、性格、品质都被认为是固定不变的。

无论如何努力也不会发生变化,努力只是一种愚蠢的表现,那么如何才能获得成功,证明自己的价值呢?

就是要不断证明自己,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而失败对他们来说则意味着自身的价值被否定了,自己根本不聪明或者没有才能,并且这是无法改变的现实,这会使他们难过、失落、暴躁,甚至自暴自弃。

为了找回自尊,他们只能选择与自己更差的人比较来获得满足,或者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各种各样的理由,甚至把失败推到别人身上。
同样,在面对挑战时,他们也会尽可能避免失败带来的挫败感,比起具有挑战而可能失败的任务,他们更有可能选择可以轻松完成,证明自己能力的任务,他们要确保自己获得成功,以此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相反,让我们进入能力增长观的世界看看,有什么令人惊异的变化。

在这里,一切都具有发展的特质,人们可以不断地拓展自己、学习新事物、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

人们争取的目标是不断成长和自我完善,掌握想要学习的内容,没有成长才意味着失败。

也就是说,通常意义上的失败仅仅意味着你没有充分努力去体现你自身的价值或者没有完全发挥自身的潜能,而努力尝试和探索正是使你变得更聪明,去发挥自身潜能的必经之路。

所以失败不会令他们败退,只会越挫越勇,挑战也不会令他们畏惧,只会让他们更加兴奋地想要尝试。

这多像小婴儿面对这世界的态度,他们不害怕失败和挑战,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努力地去尝试想要探索新事物、掌握新技能。

那么你持有那种能力观呢?

这对你对待学习中的成功与失败、批评与赞扬;在亲密关系中的幸福与悲伤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好啦!那么本期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大家平日里可以多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来观察世界,我们下一期再见!

学习心理学,可以解释我们生活中很多看似平常却相驳的问题,久而久之,就一定可以感受到心理学的奥秘。
22好课推荐:60大心理学效应 |普心训练营开学系列课
考研干货内容:参考书目真题分析汇总经验贴汇总招简解读汇总学科问题答疑汇总择校汇总 |考研基础知识汇总
考研福利 :考研大礼包送真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