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城湖光一城景 || 作者 杨进荣


半城湖光一城景
作者    ‖    杨进荣
五一长假,几位朋友诚邀笔者到有塞上江南之美誉的银川游玩。
季节时令随至初夏,银川还是有点凉寒。但绿树红花,禁不住季节的更迭,便在习习凉风里,花团锦簇,生机勃勃了。
银川北依有银川之父称谓的雄性贺兰山。他如一道天然屏风,阻毛乌素沙漠于银川之外。黄河在银川,变得温顺乖巧,平缓舒展地有几分婉约,几分柔情。两岸稻田连片,湿地公园里百鸟翩跹,绿柳花树因有水的丰沛滋养,旺盛茁壮。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银川发展变化的很快。煤炭支撑,工业支柱,旅游引领,基础建设并进,让一个原本落后人口不多,面积不大的省份,跃升的都有点让人不敢相信!根据史料,宁夏,特别是银川,历史上受边界民族纷争,兵祸匪患不断干挠的地方,文化教育没有深厚的基础,缓慢应是我们能接受的生存现实。然他们奋起直追,已成了名副其实的西部排头兵!
宁夏人借助大漠边塞,把一些苍凉和破烂不堪之地,打造的那幺有文化艺术氛味,这不能不让我折服佩叹宁夏人的灵根智慧了。镇北堡,原是一座残垣断臂、无人问津的计划经济时代的生产队破羊圈,硬让一位叫张贤亮,写过巜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绿化树》等中短篇获全国小说大奖的当代文人,慧眼识宝,随便拾掇几下,把名导名演请来,几部电影,让一处破烂,变成了摇钱树、聚宝盆。沙波头,只不过是毛乌素拓展到黄河边的大沙堆,宁夏人利用沙的荒凉,黄河的绝响,生成了一处景点……
旅游要有点可去,点要有吸人眼球的景致。这两点需有完善的基础设施牵线。如此,才能有旅游文化产业的形成。我们没有南国的水乡廊桥园林,秀山绿水大海,但也有南国没有的稀缺资源。唯有宁夏,把这种资源利用地无可挑剔,这不能不让人浮想……
文化浸润过的景点,才能流光溢彩,吸引游客万千。集中财力修建去景点的设施,游客才能在干净的环境里偷得半日闲。
这样看来宁夏人是有超前的胆识,自信的文化,才能做的这么让人赞美!
银川是宁夏的政经中心。还以半城湖光一城景,声名远扬。大小一百二十八个湖泊。城在湖中,湖在城间。冬天,银湖素裹,晶莹如镜。春后,湖光映楼,垂柳拂堤,清波涟漪,水鸟成群,候鸟红嘴鸥,每年会经停两次燕鸽湖,贴湖面抓鱼,立廊桥等待游人抛撤食物,反应敏捷,舞姿优美。水鸭黄麻鸭白鷺……湖中滩点处,旁若无人地悠闲。
湖在银川和周边市县,已经有湖湖相连的多处景观,荡一叶扁舟,可在湖与湖之间穿梭,这种轻舟唱渔晚的闲适生活,在一个曾经游牧民族久居的西部省会城市实现,不是几句讲话几个文件就能搞定的。城市是社会进步发达的产物。要把这个产物搞得井然有序,适宜人居的最佳城市,则十分不易。完备的硬件设施,把这些设施管理好使用好,更是对一个城市管理者管理水平的直接考验。
今晨,周哥约我,说几天没顾上陪我,要专拉我去离银川市五十八公里的翠微园赏牡丹。心想,牡丹,花中之王,国色天香,没有几个国人不喜欢。然观牡丹两处:山东菏泽,河南洛阳。树大花繁,硕大色艳。品种齐全,红白黄紫,墨黑粉色。只那个"全"字吸引了多少游人?仅那个"大"字招揽了无数看客。其次就是甘肃的临夏,古称河州。那牡丹家有广种,地有广栽,路旁公园,随处可见。且骨朵大,花瓣层数多,有一个"赏"字,足够令人前去一探。这几年,临夏依托大夏河两岸广植牡丹,种郁金香。高低错落,次第生长。黄昏步入河畔廊道踏步,牡丹芳香色浓,郁金香花朵密集连线,大夏河清波荡漾,水声潺潺,怎不令人心旷神怡,生发美的无限?
银川近遭观牡丹,没有怎么听众人说过。周哥热情,距离不远,便盛情难却地去了。大约一个小时车程,便在青铜峡正街的闹市处,由导航将车子引向停车场。碰巧有客开走车,才有了我们停车的空位,运气还算不错。下车,过斑马线,便直接步入了翠微园。翠微园不大,由南向北,步行十五分钟,便可走完。园内广栽各色树木,土丘都被植被包裹,干净整洁,看来管理的还算不错。进门正前,有一广场,四周布有三人可坐的木椅。好多小孩在大人陪伴下哄喂鸽子。鸽子已经习惯了这种"嗟来之食”,落在小孩眼前,栖在大人的胳膊上,只管小孩手里的食物,不管谁来围观。
沿广场右手步道,走三四百米,便有紫罗兰园和牡丹园呈现。天气不是很暖,紫罗兰长相很是一般,贴伏在架上,让人有瑟瑟发抖之感。花蓝的不是十分彻底,病秧秧的,好似大病初愈的人。前走数步,便入牡丹园,曲径相连互隔,有五块之多。面积不大,四五个品种,没有黑牡丹。花基本都已绽放,杆高一人,花瓣层数多,骨朵比较大。摄了几张照片。因是长假,扶老携友,周围本地家族式观牡丹的人多,便径直去了牡丹园后面,那是一处宽绰地方,翠微湖的丈许立石,就立在路边。
驻足,翠微湖整体面积不大,与银川市内湖泊相比,是小巫见大巫。然设计精巧,搭配得体。也让翠微湖有了名至实归之感。
咏湖者沒骗人,题湖者沒阿谀。这是文化着笔一处水色中的纯洁!翠者,四周被绿柳相拥,柳树的倩影荡在湖中,只能用翠去写。今日黄河水入湖,湖水有点浑。往常,水清的能在湖面看见清晰的人的身影和蓝天白云,湖水菜刘菜刘(深绿色,当地方言)的……一位练拳的当地老者说。微是小也,两湖加起来,也不过十多亩之大。确实属于湖泊中的"侏儒"。但角亭、假山、廊桥,与湖的"小"相得益彰。有玲珑剔透之感,无钱堆肥大之臃。足见当年设计建造者,因地修湖,依湖布局,并没把人民的血汗钱活生生地乱设猛造。
我独自坐在湖心亭子上,看那波由小后湖向前大湖鼓涌,听白鸽在角亭上鸣叫起落,联想若在风和清明,水澈见底的日子,有一杯香茗,放一支古曲,纳凉赏景,何其美哉?
银川,把每一处滩涂坑凹都打造成了湿地湖泊。文化已经渗入旅游产业的的骨骼。没有文化托底,决不会持久发力,经年坚持。不知自称有文化之地的人情何以堪?是极功近利,还是干之无直接效益的自动放弃?湖光沙海石山里长出的文化,已让银川出脱的如仙女一般,若再以只盛产稻米,民族杂居,文化底蕴不是很丰厚,来看银川,就有点固步自封,不求闻达于诸候的可怜了。
一城湖光,温润一城灯火,穿越银川市区,已是霓虹初放之夜。湖光泛着霓虹,顿时,让这座北方的城那么风姿绰约,情深有韵!这就是银川,一个被湖光衬秀而妩媚动人的现代化都市!
作者杨进荣,曾用名绿云、罗巴、走天涯。甘肃省会宁县人。本科学历。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学时代起在《中学语文报》《诗歌报》《散文林》《诗人》《驼铃》《白银晚报》《白银文艺》《甘肃日报》《首都文艺》《乡土文学》《乡韵》《陇上风情》《天南地北会宁人》《中华诗词》中国网、神州网、《今日头条》《陇上风情》、凤凰网等网络报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游记多篇。有《抱朴》散文集出版。现供职央企,从事管理工作。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周末》《雪落会师园》《今夜的雪,湿了我的眼睛》《丑娃的故事(小说)》《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一一写给抗美援朝还健在的一位老兵》《乡绅——杨儒林先生》《活着》《我的故乡并不美》《“为了这口气”——长庆油田第四釆油厂洲20集气站正式投产侧记》《醉爱青山绿水间》《时光失语,惟石能言》《生若夏花》《霞怜池塘一席苇》《风正花浓会师园》《华家岭上》《“端午时中夏,人清时世长”兼写“山里人”——题送魏其儒老师》《凋谢的花瓣》《念那三个人》《听那一声钟 品那一杯茶》《毛乌素畅想曲》《烟火里生成的人(外一首)》《小时候》《“懒”爹“秀”娘就是天》《春色满园》《远方(外一首)》《跨古越今说刘寨》《初春,与你在一河清流里的相遇》《春天,我的爱》《幽思浊泪堡子山》《留在故乡的人》《写给马镜阳(外三首)》《农事修成了心境》《荒村》《一场春雪落故乡 》《推磨》《廿三的爆竹》《故乡人忆(一)(二) 》《父亲的天良》《故乡的那一口腌缸肉》《感念老师  恩重如山》《春雪润故园》《足至辋川,相遇王维》《印象陕北(两章)》《太乙近天都》《两个玉米棒》《沙漠人家》《家乡的那棵老杏树》《思学感悟(两篇)》《生如夏花》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0)

相关推荐

  • 银川阅海的前世今生

    <口述宁夏> 讲述宁夏人自己的历史 景色秀美,风光旖旎的阅海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银川市金风区,距市中心仅3公里.总面积2667公倾,其中水域面积1466公倾,芦苇面积500公倾,享有&quo ...

  • 银川的由来——平原沟渠交织如网湖泊珠连其间

    原创 牛汝辰 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银川平原中部.是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秦置富平县,属北地郡.隋.唐属灵州怀远.弘静县地.宋宝元元年(1038年)为西夏国都城兴庆府,后 ...

  • 还记得银川的“七十二连湖”吗

    黄河从银川平原穿流而过,因为银川平原地势平坦,河床屡屡改道,因此在宁夏有俗语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宁夏引黄灌溉非常发达,由于灌区排水系统的影响,使得银川平原和贺兰山东麓 ...

  • 以“凤凰城”之名,2020年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银川市金凤区

    贺兰山麓,黄河岸边. 银川是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这里环境优良,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她被评为中国十大新天府之一,又数次被评为有中国宜居城市,曾先后入围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的城市 ...

  • 银川:中国湖城 | 中国国家地理网

    贺兰山下的银川,想象中应该是一座地处西北的干燥之城,可是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会为银川平原那一片片迷人的湖泊湿地和悠闲的水乡风光所打动.历史上不断改道的黄河,为银川留下了众多的湖泊湿地,随着近几十年的围 ...

  • 图说丨有了水 城市就有了灵气

    城市水文化作为我国悠久文明宝库中的重要一员,在社会精神文明日益提高的今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成为人们精神休闲娱乐.忆古追昔必不可少的内容.具有提升文化底蕴.改善城市形象.调节区域气候等特殊作用.

  • 会宁刘家寨子,一部古旧的书 || 作者 杨进荣

    会宁刘家寨子,一部古旧的书 作者    |    杨进荣 初夏,又一次走进会宁县刘家寨子,适逢母亲节,一为看望百岁的母亲,二为感受故土,那种爱恨交加的牵挂. 关于母亲,写过很多诗文.因为是我的母亲,怎 ...

  • 生如夏花 || 作者 杨进荣

    生如夏花 作者    |    杨进荣 非是时间充裕,足行于山水云深处:不是闲情逸致高,游走在旷野深山中.给心灵放假,有时需要挤出一点空余,独自收获一捧风,抱揽一团云,倾听一场雨,接住一片雪.把它们勾 ...

  • 思学感悟(两篇) || 作者 杨进荣

    思学感悟(两篇) 作者    |    杨进荣 思学感悟(一)浓缩了的古体诗歌:对联 虽然,我文化知识不高,古典文学学的不好,背熟了巜音韵学>,但因灵性不足,思维愚钝,对平仄的运用不是十分自若, ...

  • 崇山残堡话刘寨 || 作者 杨进荣

    崇山残堡话刘寨 作者    |    杨进荣 刘寨,是甘肃省会宁县刘家寨子的简称.五十岁以上的附近周县的人,都知道刘寨的集市很红火.逢一四七日逢集.先前一到集日,人山人海,以物易物,用物换钱.农牧产品 ...

  • 红柳 || 作者 杨进荣

    红    柳 作者    |    杨进荣 红柳是广布西部大漠.盐碱渍地.旱地荒塬的植物.因其茎杆幽红,开花纷红,枝多如柳,人们便称其为红柳. 风沙中狂舞,盐渍地中顽强.所以素有沙海舞者,碱渍旱塬的铁 ...

  • 家乡的那棵老杏树 || 作者 杨进荣

    家乡的那棵老杏树 作者    |    杨进荣 春风已逝,清明又过,想起家乡的山,想念家乡的河,想起老堡子山下北面的山窝窝,想念山窝窝里那一院土窑洞,更想念父亲栽下的那棵老杏树. 那个山窝窝在刘家寨子 ...

  • 天地同哀(二首) || 作者 杨进荣

    天地同哀(二首) 作者    |    杨进荣 哭双星 阴云低垂    细雨霏霏 我站在周天的寒凉里 七尺男子    为双星陨落 身不由己    泪淹心海 一辈子交给水稻 稻田就是你的道场 亩产两千斤 ...

  • 沙漠人家 || 作者 杨进荣

    沙漠人家 作者    |    杨进荣 多次穿越沙海,很少深入沙海.很想知道,那一眼望不到边的黄色里,是不是除了沙,还是沙.最多长几簇沙打旺,骆驼草,或者胡杨什么的--            乙丑四月 ...

  • 两个玉米棒 || 作者 杨进荣

    两个玉米棒 作者    |    杨进荣 久居旱塬上的人,二十年前,很难吃到嫩青绵甜的新鲜玉米的.吃够玉米是遇灾荒,每人只供应八两粮的年代.不敢吃稠糊糊,只能喝清咣汤. 雨水好的年份,个别家庭只在自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