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我的1978(下)

(0)

相关推荐

  • 钱老二的那几年

    钱老二的那几年 作者 ▏ 尘埃 1 瓜娃子才想当知青,但在那个年代,大多数青年人是别无选择的.1970年,还在上初二的钱老二,不想毕业后去当知青.他给父母说,他想当兵,都要想疯了! 要他们找熟人,弄个 ...

  • 郭 征||下白泉公社“包产到户”始末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国家百废俱兴,一片繁荣.<必由之路>纪录片向全国播放,这部政论专题八集电视剧,反映改革是中国的必由之路,镜头对准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拉开农业改革的序幕.宁武县原下白泉公 ...

  • 串场人家(二十四)

    串场人家(二十四)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在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下.农村全面推行农业学大寨.怎么个学法?似没有统一的硬行规定.大致上,每生产队为独立核算单位.基层三级组织 ...

  • 王 健:​那片不变的土地(短篇小说)

    内容提要:本文以三个回乡青年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反映了1978年四川东部(现重庆地区)农村农民的生活,揭示了农村进行改革的必然性. 那片不变的土地(短篇小说) 文/王 健   (一) "黄大 ...

  • 串场人家(二十三)

    串场人家(二十三)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开门六件事,油盐酱醋柴米.后被城里人加上了茶.成了七件事.生活水平提高,茶成了普通人家生活之必需,且成了茶文化.据说茶为生活之必需, ...

  • 串场人家(二十六)

    串场人家(二十六)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生产队场头上,竹箩是易耗易损品.一年下来,推陈出新,至少得添个三十只二十只的.细帐算起来,是笔不小的开支.生产队长见了柳神的柳器家什 ...

  • 南洋十二年(十三)

    18.当会计   被选为生产队会计."内当家"这个"家"不好当,而且是个穷家.当初就是取个钱还要到公社信用社,来回二十里地.    "一打三反&quo ...

  • 人间故事 | 胡雪梅:我的知青爱人(上)

    人间故事 第一次认识他,是在区年终知青表彰大会上,台上发言的他面带微笑,身材高挑,一副书生模样,妥妥的帅哥一枚. 我的知青爱人(上) 文 | 胡雪梅 (一)相识相知 我们同为"老三届&quo ...

  • 回忆在罗山插队那几年!(7)

    老家豫南  ID:ljyn_888 远离家乡的游子,喜欢在这里聊聊故乡.过往.世间百态,记录平凡人走过的时代.欢迎投稿.交流. 20 1970年插秧前夕,我们到高店公社礼堂首次演出亮相.由于准备充分, ...

  • 【高考关注】40年前恢复高考我一波三折圆了大学梦

    [编者按]2017年全国高考于6月7日开考.今年恰逢高考恢复40年,高考改变了青年的命运,改变了国家的命运.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 ...

  • 追寻远去的记忆(68)驻点厦铺新华刘家村

    追寻远去的记忆(68)驻点厦铺新华刘家村 驻点厦铺新华刘家村 雪岸 在公社化时期,农村基层干部,除了公社的司务长.炊事员和留守办公室人员之外,无论你具体从事什么业务工作,一般情况下都要配合抓好中心工作 ...

  • (长篇报告文学连载)我们走在大路上(第八章4) ||张学武(河北)

    第八章 ( 4 ) 晚上,苏斌回到了大队部,大队部的炕上坐着几个人,大家一人抱着个烟袋在抽烟,屋子上空烟雾弥漫.常德顺把炕上的人一一介绍给苏斌,有的坐起来跟苏斌拉拉手,有得点点头,有的低着头嗯了一声继 ...

  • 王 健:知青生涯中的“第一次”

    知青生涯中的"第一次"   文/王 健 很多年前,说起当知青时经历的事,朋友都用诧异的眼光看着我,认为我是把知青经历当镀了金在炫耀.可能是看我的脸与老知青比,年纪轻轻的,泛着青春光 ...

  • 世情 | 那年那人:老姚(姚正文)

    [往期回读] 那年那人:大季 那年那人:钱子云 那年那人:袁宗祥 不用担心他们走极端啦! 我不愿看到学生的成绩丹染着鲜血 绝味鸭脖,你的低俗让人无法直视! 如果学生家长不信任我 老姚 小纪镇文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