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77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第77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与之……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转载--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 & ...

  • 第七十七章 - 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①,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

  • 《道德经》通读 第七十七章

    <道德经>通读    第七十七章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 ...

  • 还原版《道德经》第十五章:天之道

    还原版<道德经>第十五章全文如下: 天之道,犹张弓也.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 天之道,不弹而善胜.不言而善 ...

  • 道德经白话全译

    前言 老子之言,博大精深.世人读之,各有所得.哲学家以之洞悉天道,军事家以之参透兵机,政治家以之安邦定国:大志者以之建功垂名,淡薄者以之养生延年····它就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放下汲桶,自然与人生的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后记

    中国文化开始于阴阳五行,成熟于黄帝时期,行用分为医与洪范,后老子发展出道家文化,开创中国文化一脉,继出儒,墨,成三家分立,始起易,医,道,儒,墨,五家文化形态,此乃中国文化之源远.后世文化,虽然流派门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81

    第五卷总论篇 A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多,多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B    现代汉语 真诚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80

    第五卷总论篇 A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百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79

    第五卷总论篇 A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B    现代汉语 和善调和大的怨恨,必定不会圆满:如果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78

    第五卷总论篇 A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B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76

    第五卷总论篇 A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恒.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B    现代汉语 人出生时,是柔弱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75

    第四卷治外篇 A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B    现代汉语 民众有饥荒,因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74

    第四卷治外篇 A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若民恒,且必畏死,则恒有司杀者.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