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人体的内与外---(一)

(0)

相关推荐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9

    49.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这一条是说病家原本是太阳病,应该采用发汗的方法治疗,医家却误用了 ...

  • 《伤寒论》第三条 | 一场人体边疆战争

    大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3.1 发热,不是量体温温度高,这可以是一个参考,主要还是病人的身体感受. 3.2 恶寒,就是怕冷感.气血都集中在表皮了,表皮 ...

  • 辨病与辨证

    前言 现在人生病的很多,大部分是生活习惯不好造成的.如果仅依靠医生,医生就太累了,忙不过来,有时医院治疗的疗效不一定好.所以学中医就很有必要,了解身体是怎样运行的.生病是身体出了问题,把导致生病的因素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97

    97.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这一条跟9 ...

  • 冬吃萝卜夏吃姜 上床萝卜下床姜 教你吃萝卜

    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 上床萝卜下床姜"教你咋吃萝卜 行者为道日损 "冬吃萝卜夏吃姜"."上床萝卜下床姜"是大家耳熟能 ...

  • 破解张仲景脉诊之脉浮

    这是一篇学习体会. 脉诊是中医的重要诊断手法,缺之不可.所以当你叫一个连脉都不诊就开药的中医,一定要小心了,要么他就是扁鹊再世,要么就是个大忽悠. 脉诊被中医经典伤寒论立论并贯穿整个辨证论治.因为脉的 ...

  • 冬伤于寒和冬不藏精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冬天天气寒冷,此时身体的气血都会相应的收敛到身体内部,而体表的气血阳气相对就比较弱,寒邪就容易侵犯机表,正弱邪盛,正邪互不相争,此时就没有在外 ...

  • 转愚悟岐黄的文章 伤寒论---人体的内与外---(一)

    伤寒论---人体的内与外---(一) 原创 愚悟岐黄 伤寒论之美 2019-09-18 这篇文章与伤寒论太阳阳明病篇关联很密切,同时也要解释几个其他的问题. 鄙人初学中医之时,看见俗话讲:冬吃萝卜夏吃 ...

  • 伤寒论---人体的内与外---(二)

    这篇文章与伤寒论太阳阳明病篇关联很密切,写的是太阳表证误治的后果. 先上一个重要的提纲性条文,很重要,时时刻刻铭记: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 ...

  • 内捷外畅新高地 借港出海达全球-郑州日报数字报

    本报讯(记者 张倩 通讯员 史锋华)7日上午11时30分,装有104标箱240台奇瑞商用车的"郑州-青岛港"(捷途国际号)铁海快线从中铁联集郑州中心站发出,再经青岛港换装作业后,将 ...

  • 现代人女人多肝郁,肝气顺了,你的美才能由内到外!

      看过<红楼梦>的人相信都对王熙凤这一角色难以忘怀.在书中,王熙凤可算是独领风骚,被曹雪芹喻为"粉脂堆里的英雄".可实际上呢?"粉面含春威不露,朱唇未启笑先 ...

  • 从内到外,再现芳华,诗意中式别墅

    崇尚中式别墅的人,内心一定对静谧与雅致有着极高的追求,与山水田园合二为一,独享世间尊贵与美好,我们希望找到一种方式,让东方美学与当代生活融合,营造回归院落.舒享本真的理想生活意境,彰显恢弘壮观. 拥有 ...

  • 可治疗70余种疾病,涉及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小柴胡汤的使用要点在这里!

    江湖名,中医道,中医的江湖愿你我砥砺前行. 写在前面的话:上世纪90年代,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对卫生部和人事部认定的500名全国名老中医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得出结论:绝大部分名老中医临床常用方不超过3 ...

  • 「徐浦胃肠」脾胃不和?且看中医针灸的内病外治之法

    肠胃不好之内病外治『针灸』通过针灸合谷.足三里.中脘.天枢.太冲.神阙等穴位(不同症状选取穴位亦不同),通经脉,调气血,使脾胃功能趋于调和!

  • “社会调查”的内与外:思考早期社会研究的两种思路

    来源:<学海>2017年第5期 内容提要 本文讨论了西方早期社会调查的"内在"和"外在"状况,阐释了这两条线索背后的理论史的问题.本文认为,从西方社 ...

  • 花园植物配置| 如何打造层次感 “先高后低,先内后外”

    做您身边的家庭园艺帮手 精彩视频分享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