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信老师的写作秘笈企(十三)---企业文化、商务书信、工作汇报写作(一)

各位同学好,因为群里大部分是老师,也有一些是企业机构,体制单位的人,所以安排了企业文化、商务书信、工作汇报这么一个讲座。针对阿啃的说法,这一讲是非常及物的。

讨论商务书信、工作汇报写作的基本原则,一方面满足大家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写作慢慢走向深入,涉及到了很多细节,许多细节不是凭着热情洋溢讲课能做到的,需要大家继续努力。

懦夫从不起步,弱者倒在路上,唯有我们前行。”耐克的创始人说的这句话可以用在我们学员身上。我希望我们一直坚持讨论,一直坚持写,在明年春暖花开、百花齐放的时候收获成功。

1-1   关于教育的讨论

我再次推荐《教学七律》这本书,我非常喜欢此书。这两天我看到群里朋友在发言“什么样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这本书里有很好的解说。这本书的后面有一个作者叫霍华-韩君时的,他写过一本书《教师七大定律》,就是参照这本书写的,我也非常喜欢。他认为:

教育的两大同等目标是习得知识和发展能力。教师真正的、唯一的功能,就是激发、帮助学习者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做自己可能去做的事情。

不要迅速回答学生的问题。为了让这些问题更有广度、更有力度,你要复述这些问题,借助新问题来回答,确保学生有更深入的思考。

鞭打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会知识的暴君胜过告诉所有答案的老师。

所以这个讲座的最主要目标就是在课程结束之后学员还能继续学习,这也是考证我们教学成功的标志。

1-2   做一个撒种的教师

夸美纽斯说:“大多数教师只是耕种植物,而不是撒播种子”。真正的教师只是翻土播种,让谷物生长并且成熟的是土壤自身的力量。

自发的学生和被动的学生之间具有显而易见、无须描述的差异。前者是一个活泼自由的经纪人,而后者就像机器一样;前者被自己的工作所吸引,被自己内在的兴趣所驱动,努力工作直到遇见某种无法克服的困难(而不得不停止)或已经完成了任务。后者只有在别人推的时候才能动一动,他只看见展示在他眼前的,只听见别人告诉他的,只在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才能前进,只要教师停下来他就会停下来。

1-3 请每位老师、父母照照这面镜子

当学生能够一字不落地背下所学内容时,人们可能会说他已经学会了。如果教师们这样认为,这样的字面背诵意味着任务圆满完成,那么这就是他们要求学生做到的,或者是许多学生想要做到的,如果这样的学习一直持续下去,教育就变得一钱不值了:他就像镜中之物,即便不是一闪而过,也只是通过无数次重复而固定下来而已。

1-4今天回答上次群里的问题

1-4 @人与永恒,给你推荐《回忆苏格拉底》,上次问我关于逻辑思维问题。

推荐一本书《回忆苏格拉底》,作者色诺芬是苏格拉底的学生。

富兰克林在他自传里写道:在我一心一意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时,偶然发现一本英语语法书,书后附有两篇简短的内容提要,内容主要涉及的是修辞学和逻辑学。在逻辑学的结尾部分,我看到了苏格拉底辩论书的范例。不久之后,我又幸运地得到了色诺芬的《苏格拉底回忆录》,这本书中有很多类似上述苏格拉底辩论术的实例。我对这种方法非常着迷,所以很认真地学习并加以运用。在辩论中,我不再采用生硬的反驳和完全肯定的结论,而是代之以谦逊和怀疑式的探究方法。

我发现这些方法非常实用,能够令那些跟我争辩的对手完全处于劣势的地位。我自己从这些方法中也得到乐趣,促使我不断地区学习,慢慢地我对这些方法已经能够运用自如,最终使对手,甚至是实力不凡的对手不得不做出让步。因为结局往往与他们的预期相差甚远……

随后的几年我继续沿用这种方法,慢慢地我开始抛开他它,在辩论的过程中只采用谦逊的态度。对于自己提出的那些有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我从来不采用过于肯定的表达,而是采用“我认为”、“如果我没有弄错的话,我想事情应该是这样”等方式来表达。

我建议@人与自然去看一下《法兰克林自传》,也可以看一下《回忆苏格拉底》,那本书很简单,建议各位你们在读苏格拉底的时候千万不要读别人写的,比如《苏菲的日记》,不要读二手的,读他本人写的,道理非常清晰而简单。

苏格拉底也说过:教师越早放弃这个错误观念——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努力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让学生变得聪明,他就能越早掌握真正的教学艺术——帮助大脑形成并产生自己的概念。

1-5 感谢好友阿啃先生对我的指点

1-6克尔凯郭尔—丹麦黄金时代的苏格拉底

另外推荐一本我朋友最近翻译的《克尔凯郭尔--丹麦黄金时代的苏格拉底》,这本书也非常好。

克尔凯郭尔说:与其说苏格拉底拥有任何哲学学说或理论,不如说他只是驳斥别人所说,并未提出任何建设性的替代学说。苏格拉底的否定意味着他摧毁别人的立场,但又拒绝提出自己的肯定的论题或学说。(《克尔凯郭尔—丹麦黄金时代的苏格拉底》P20

1-7 @人与永恒,推荐两本逻辑思维的好书

一本是《明亮的对话》。

另外推荐美国的一本《批判性思维》,里面举了一个例子,你对你的孩子说现在不好好读书,将来肯定是拉板车的。他认为这里没有必然的联系,这里不好好读书不代表他不喜欢读书,只是孩子不喜欢学校、不喜欢老师、不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而已,他自己还是很喜欢读书的。写作本质就是逻辑思维。

2:本讲核心词——诚信、简化语言、表露真情

商业社会最大的特点是诚信,我们不能用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所以我和阿啃在做写作课之前,正儿八经地谈到了合作方式、利润分配,讲什么内容,然后各自分工,然后签了协议。

洛克菲勒在《洛克菲勒自传》谈起经商之道:

取得信任的最好方法是完善自己说的性格,我的做人原则让我获得了信任。我在陈述事实时坚持讲真话,讨论问题时从不捏造或含糊其辞。(《洛克菲勒自传》P166)

因为我们正生活在现代化的时代,全球化的时代,商业文明实际是人类自由的基础。许多人追求自由,他不知道自由的基础是商业,哪里有商业,哪里就有自由。

最近我在读一本书《苏格兰的启蒙运动》,讲到了现代文明,他说实际上苏格兰包括英格兰的商业是人类自由经济的基础。我们中国喜欢俄罗斯的作品,喜欢托尔斯泰,洛耶夫斯基的,喜欢伏尔泰、巴尔扎克的作品。

但是他认为;我们非常钦佩的一些人,他们帮助g c主义在俄罗斯的成功。但是,最后以英国小商贩为代表最后创造了人类自由的基础。这是非常让人惊异的。

现在我不喜欢俄罗斯的作品,不喜欢法国的作品,转而喜欢英美文学。

2-1  简化语言、表露真情

推荐一本书《写作法宝》,作者威廉.津瑟,美国非常有名的作家,他心目中的作家是怀特。是《夏洛的网》的作者,他的书房里挂着怀特的照片,每写一篇文章之前都要读一读怀特的作品。我心目中的作者是写伯格理的技法。当然我也喜欢怀特,《夏洛的网》非常有创意,通过读《夏洛的网》、《爱丽丝漫游仙境》走向我的童话写作之路。

《写作法宝》我认为美国作家里面讲写作讲得最好的作品。他谈到写作的定位是简化语言和表露真情。

他说:任何作者要销售的产品并非要写的东西,而是自我。吸引读者的是作者对自己领域的热忱。写作是作者与读者间的个人交往,这是好的非虚构写作的核心。

他认为:写作应该兼顾人文与温情,好的写作既有一种吸引读者一段接一段读下去的生气,而这不是什么使作者“个性化”的把戏问题。这是如何运用语言创造出最大限度清晰度和力度的问题。

他又说:这些原则能教出来吗?恐怕不能。但大多数是可以学出来的。

2-2 简洁

这本书你可以慢慢读,作为工具书,作为词典,慢慢读。本书的第一章就说了简洁。当年二战,美国为避免为日本人轰炸,1942年美国联邦政府的灯火管制令,内容如下:

必须做好以下准备,在空袭期间,完全遮挡好所有联邦政府建筑以及联邦政府所用的非联邦政府建筑,防止内外照明暴露。

作为公文这段话显得很有逻辑,很全面

罗斯福总统将其改为备忘录:

告诉大家遮挡好昼夜办公大楼的窗户

免得灯光暴露出去,罗斯福总统的话是口水话,就非常简单。

威廉·津瑟评价:将赘语清除出头脑,清晰的思考产生清晰的写作。清晰地思考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办法是作者必须不断地问:第一、我想说什么?第二、反复读自己写下来的句子,然后自问:读者能读明白吗?

他在中国和美国的大学生里演讲,他发现许多学生听不懂老板想做什么,老板说往东,他们往西;不能清晰地告诉老板,们想要什么。

2-3 风格

商业写作和公文写作有密切风格,比如游记,你到外面愉快玩了一趟,你又做了什么,你的文字和其他玩的人相比,风格是什么有什么区别。风格虽然很奥秘,其实并不难,风格对于写作中的人是有机体,就像头发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一样。读者要的是与他们交谈的人和真诚的。

因此,写作的一个基本准则是——做你自己!这要求作者做到两件事:必须放松,对自己有信心。

用第一人称“我”来写作。如果不允许你用“我”,写作时至少要用“我”思考,或者第一稿用第一人称写,然后再把“我”去掉。

风格与心理捆绑在一起,写作的心理机制根深蒂固。

写很多书也好,不管你写了多少本,著作等身也好,台湾作家白先勇(白崇禧的儿子)在一本书里说,人生要说就两三句话,反过来复过去就是那几句话,从不同侧面反复说而已。就像阿啃,就是所有的书背后都是“对什么是好的教育的一种理解和追寻。”这些是没人教你的,是通过你的阅历、独立思考获得的。

当你有了自己之后,就要推敲题材,发挥自己的吸引力,你语言风格是跟着你看待世界的风格走的,你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语言风格。雨果在悲惨世界里看待问题的方式与众不同,傅国涌说雨果写战争天下无人能比。

最后推销你自己,有了你自己,你的题材就会发挥自己的吸引力。相信自我身份,相信自己的见解。写作是一种自我行为,你得承认这一点,要全力以赴使自己不断向前。我不可能成为阿啃的风格,阿啃也不可能成为我的风格。

通过形成你的语言风格(风格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带来你的写作特点。可能大家也许很难理解,但是阿啃会理解,所有写作的人,大家要相信自我的身份,相信自己的见解。写作是自我的行动,你得承认这点,坚持向前。成为风格,变成自己,你首先要成为一个独特的人,具备独特思想的人。

2-4  读者

最后谈谈读者,为谁写作你在为谁写作?”一个基本的回答是:“你在为自己写作?”

不要预想你有广大的读者群。没有那样的读者群—每一位读者都与众不同。假如你心血来潮想制造点幽默,不要担心读者是否能“明白”。假如你在写的过程中感到那个幽默逗人,就放进去。你写作主要是取悦自己,如果你写起来感到一种享受,你也会给值得为之写作的读者带来快乐。假如你失去呆头呆脑的凡夫俗子们的喜爱,那你本来就不需要他们。

为自己写,不要想到广大的人,比如我要为中国人写作,太大反而不好。每一位读者都与众不同。

写作也是自我疗伤,那天一个上好的朋友告诉我,不喜欢家乡,通过写作又喜欢自己对家乡了。

这里有一个矛盾,大家有没有发现:第一作品想要读者读明白,第二又说为了取悦自己。

怎么来解决,其实这是两个方面,

一,技能方面努力掌握好写作工具,简化、修剪,全力以赴谋篇。把这想成一种机械行为,这样很快你造的句子就会变得简洁。也就是白居易写诗写完之后给六七十岁的老太太读她们能不能听懂的原因,但是白居易的作品并没有变成口水话。

二,态度方面:做写作看成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如何表达你是谁。放松,拿出勇气,说你自己想说的,不要在乎读者怎么想。既然风格就是你是谁,你只需要忠实于自己,这样你就会发现自己的风格逐渐从日积月累的赘语和瓦砾下冒出来,每天变得更具特色。不论在什么年龄,写作时都要做你自己,决不要在写作中说你平常交谈时不习惯说的

怎么说就怎么写,梁漱溟大师说,最大的特点是说真话,他一开口别人就说他是哲学家,他说我从来不是什么哲学家,我就说真话而已。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