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人性思维,威望高的下属待遇差,威望低的反而待遇好,为何?

“ 职场智谋 ” 潜心研究古人的智慧,总结提炼智谋精髓,古今结合,详细揭秘职场潜规则以及办公室政治
【参考书籍】《资治通鉴》魏纪十(公元264)
【事由】当初,锺会因有才能受到重用,司马昭的夫人王氏对司马昭说:锺会见利忘义,好生事端,恩宠太过必然作乱,不可让他担当大任,锺会将伐蜀汉时,西曹属邵悌对晋公说:如今派锺会奉领十万多人去伐蜀,我认为锺会单身一人,又没有家人做质任,不如派别人去。
晋公笑着说:我怎能不知道此事呢?蜀国多次进犯,军队倦怠百姓疲劳,我们去讨伐,易如反掌,但众人都说蜀不可伐,如果人先心存畏惧,那么智勇都会衰竭,智勇衰竭而强使他出兵,就会被敌人所擒获,只有锺会与我意见相同,如今派锺会去伐蜀,蜀必定可以灭亡。
灭蜀之后,就按你的考虑办,如果锺会作乱,何愁不能处理他?蜀已灭亡,遗留的人受到震恐,不足与锺会共同谋乱,而中原的将士都想急于回家,也不肯与他在一起,锺会如果作乱,只会自我招致灭族之祸,你不必担忧此事,但要谨慎,不要让人知道!
【解析】

1、见利忘义

司马昭的夫人(王氏)都知道钟会锺会见利忘义,司马昭不可能不知道!就算司马昭确实不知道,但经王氏提醒,也会提防钟会,持术不持信,是智谋家的人生信条。
王氏提醒司马昭,说钟会不靠谱,讨蜀之前,邵悌也对司马昭说,派单身汉的钟会,带领十多万人去伐蜀,风险比较大,万一钟会反叛,到时候就赔了夫人又折兵。

2、逆向思维

司马昭明明知道钟会不靠谱,为何还要派他去伐蜀?按照正常逻辑,越是不靠谱的越是要提防,就算给他领兵也只给少部分兵力,以预防他反叛,但司马昭却给他十多万兵马。
这显然不太符合逻辑,司马昭能当上魏国的掌权人,说明不简单,之所以这样做,肯定有他的道理,那么司马昭是怎么想的呢?职场智谋分析如下。

3、预防反叛

蜀国战事频繁,导致国力越多越弱,魏国国力比蜀国强大数倍,灭蜀也不是很困难的事情,直接派大兵围剿即可,司马昭主要考虑的的是,如何防止他们灭蜀后,拥兵自重自立为王。
巨大的利益面前,谁也无法抵挡,司马昭为了预防他们反叛,所以就根据他们的能力以及威望,进行合理的兵力分配,通过控制士兵的数量,以预防他们反叛。

4、有心无力

邓艾以及诸葛绪因为能力强威望足,如果给他们太多的兵力,就有可能怂恿士兵一起反叛,士兵们见他们威望足,也就会跟随一起反叛,威望高的人很容易就可以说服他人。
所以只给邓艾、诸葛绪各三万多兵马,三万多兵力就算想反叛,也有心无力,能力不足也就不敢有反叛的野心,这样就可以预防他们两人反叛,威望足的给少量兵力,威望不足的给大量兵力,这就是智谋家反人性思维。

5、一盘散沙

司马昭给钟会十多万兵马,主要是因为钟会威望不足,威望不足就算想谋反,下属也不会支持,没有下属的支持也就难以成功,所以给钟会十多万兵马,敢给你兵马,就不怕你反叛。
就算钟会反叛也不怕,因为威望不足,难以号召士兵,士兵不听钟会的,也就是一盘散沙,钟会也就翻不起大浪,司马昭可以不用一兵一卒就瓦解钟会的势力。

6、撤销职务

司马昭可以通过笔杆子拟写圣旨,然后以皇帝的名义颁发,钟会见利忘义,反叛朝廷,犯下滔天大罪,现朝廷决定撤销钟会一切职务,现由监军(司马昭的心腹)作为新统帅。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你们听从钟会的命令没有错,错在钟会,凡是现在马上停止反叛行为,一律赦免不追究任何责任。士兵们获得赦免,也就不会跟随钟会反叛,这样就可以化解钟会作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