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三晋史话:三家分晋后,韩赵魏三家为何将都城迁出山西?

(0)

相关推荐

  • 有“三家分晋”,秦国难以一统天下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一说公元前453年,另一说公元前403年)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显著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消灭智氏,以 ...

  • 春秋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为何唯独韩国最为弱小不堪?

    如果说春秋战国时期,能有一个强国可以和后来的秦国相抗衡,甚至于在国力上更胜于秦国一筹.那在笔者看来,应该非晋国莫属了.晋国的首任国君是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所以算起来,晋国也是一个姬姓诸侯国 ...

  • 韩赵魏三家分晋后,也曾强横一时,后来为何全部衰落

    ▲昔日晋国雄踞北方 春秋末期,一代霸主晋国的大权逐渐落入俗称"六卿"的(韩.赵.魏.智.范.中行)六家大夫手中,后来几经争斗,智氏.范氏.中行氏先后被消灭,土地城邑也落入韩赵魏三家 ...

  • 三家分晋后三国又归于晋,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另有玄机?

    图/网络 侵删 三家分晋,是指魏.赵.韩三家瓜分晋国事件."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战国的分水岭,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 经过春秋数百年战乱纷争,曾经称霸 ...

  • 魏赵韩三家分晋后,晋国并没有灭亡,而是苦撑了50多年

    一首先,根据<春秋>.<史记>等史料的记载,晋平公以后,晋国范.中行.智.韩.赵.魏六卿之间斗争激烈,导致晋国君主的实力被不断削弱.晋定公时,范.中行两家首先败亡.公元前453 ...

  • 三家分晋后,战国初期,为何秦国一开局就丢失河西?

    我们先来看看,秦国与魏国激烈争夺的河西. 河西,位于黄河与洛水之间,土地肥沃,兵家必争之地.为了区别甘肃的河西走廊,我们也称这个河西为西河.在春秋时期,河西有两个诸侯国,梁国和芮国.河西的西侧是关中, ...

  • 韩赵魏三家分晋后,晋国的原国君去哪里了?结局又怎么样了呢?

    如果要问起,春秋战国的分界点是什么,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因为答案就是标题中提到的三家分晋.但如果要问起三家分晋后,晋国的原国君去哪里了,结局又如何,或许就没有多少朋友清楚了.诚然,这个问题不是那么重要, ...

  • 三家分晋后都迁出山西

    三晋史话:三家分晋后,韩赵魏三家为何将都城迁出山西? 三家分晋,被视为是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春秋末期,曾经的北方霸主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由于这三家同出一国,加之三晋之地大部分在山西,故山西又被 ...

  • UC头条:韩赵魏三家分晋,为何韩国在三晋中最为弱小?

    韩国和赵国魏国比起来,属于是最弱小的一个国家.之所以会导致这种原因,主要是三点决定的.第一,韩国的国土比起魏国和赵国来要小得多.所以,领土面积小,人口方面的因素,决定了它的实力有限,韩国不可能大过魏国 ...

  • 三晋史话:从“六卿专政”到“三家分晋”

    晋文公掌政时,晋国朝中的卿大夫已有不轨之心.虽然晋文公在改革施政中刻意扶持一些姬姓旧族以牵制他们,但收效甚微.文公去世后,卿大夫间的斗争更为激烈.从公元前557年晋平公即位,到公元前453年这百余年间 ...

  • 三晋史话:从'六卿专政'到'三家分晋'

    晋文公掌政时,晋国朝中的卿大夫已有不轨之心.虽然晋文公在改革施政中刻意扶持一些姬姓旧族以牵制他们,但收效甚微.文公去世后,卿大夫间的斗争更为激烈. 从公元前557年晋平公即位,到公元前453年这百余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