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登飞来峰》与《题西林壁》,看王安石、苏轼当时的心境
相关推荐
-
王安石与苏轼,课本中每人一首哲理诗,谁才是“宋朝第一才子”?
文/蓝梦岛主 王安石与苏轼,一个是百官之首的当朝宰相,一个是万众拜服的文坛领袖,他们二人,堪称北宋神宗朝最耀眼的两颗巨星. (王安石与苏轼) 官场上,他们是政见对立的政敌,性情上,他们是惺惺相惜的知己 ...
-
自己的诗歌被苏轼模仿,王安石不但不生气,反而连连点赞
大多数人对王安石的了解,不过只知道他是古代改革家,发动了熙宁变法.其实,王安石的文学功底也非同小可,他以散文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也别具一格,自成一派,被称为"王荆公体 ...
-
王安石登山写七绝诗,34年后苏轼仿一首,流传至今,却难分高下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两句诗你有没有觉得与之前我们读到过的另外一首诗,在句式上的感觉很像呢?" "有吗?这首诗是我第一次读呢." "有啊,你再多读 ...
-
王安石《登飞来峰》意境深远,苏轼向他致敬,写出了一首千古名篇《题西林壁》
宋仁宗皇佑二年(公元1050年),有一个江西人在浙江当官,任满回乡的途中路过杭州,写下了一首以"登高"为主题的七言诗. 在这首诗中,这位29岁的官员踌躇满志.万丈豪情.用诗歌讲述了 ...
-
王安石《登飞来峰》境界高远,苏轼“偷师”之后,写出了千古名篇
王安石与苏轼同列"唐宋八大家".王安石比苏东坡年长十六岁,因为苏轼的父亲荀洵的关系,二人在政坛上处于敌对状态. 然而在"乌台诗案"之时,王安石却不忍" ...
-
五绝之最《登鹳雀楼》,到底好在哪里,能让杜甫王安石苏轼齐偷师?
在<全唐诗>中,一共收录了6首<登鹳雀楼>.如今为大家所熟知的,却只有是署名是王之涣的这一首. 根据唐朝野史<翰林盛事>的记载,这一首五绝,至少在武则天时期,已经为 ...
-
通过诗词看尽苏轼的一生,字字珠玑,美轮美奂
确实如此,苏轼本应该是第一名,而之所以只得到第二名是因为当时的主考官是欧阳修.欧阳修在看到苏轼的文章时拍案叫绝,认为文章写得如此之好,应当第一. 但欧阳修正准备给这份试卷评第一时,他突然记起,如此惊艳 ...
-
《七绝·题西林壁》宋·苏轼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 ...
-
王之涣写了一首诗,章太炎称为绝句之最,杜甫王安石苏轼都曾偷师
唐诗是古人留给我们今人的一个巨大宝藏,读唐诗就像是手握传说中的上古神兵"昆仑镜".它不仅可以让我们穿梭千年,聆听古人的声音,欣赏盛唐的风景,还能让我们从中得到智慧的启迪. 不过先辈 ...
-
看了苏轼真迹《黄州寒食帖》,其余的行书不足一观
<寒食诗帖>是苏东坡最杰出的传世代表作.黄山谷跋语云"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实为确评. 黄山谷又评"东坡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 ...
-
苏轼著名的前赤壁赋,为什么写在中元节,想表达怎样的思想?|王安石|苏轼|中元节|前赤壁赋|宋朝
读苏轼<前赤壁赋>,不能错过的背景,宋朝的中元节中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 ...
-
《题西林壁》宋·苏轼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09 13:05 康震教授解读唐宋诗词的风骨气韵--10.<题西林壁> :36 21:36 王立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