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玫茵堂收藏的清宫旧藏汝窑,便是1990年JJ.Lally展览的第35号展品,由Eskenazi购入后再进入玫茵堂收藏的。玫茵堂主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通过 Helen Ling(新加坡美籍合伙人)购买中国艺术品。Helen Ling当时在上海经营中国瓷器,正是她将 Edward T. Chow (仇焱之)介绍给玫茵堂,而仇焱之也不负使命,对日后玫茵堂的收藏方向给予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和指导。仇焱之(1910 - 1980),江苏太仓人,是战后最显赫的中国艺术品藏家和经纪人,上世纪50年代在香港,仇焱之曾经用1000元港币,买下了后来震惊拍坛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仇焱之藏鸡缸杯,1980年在苏富比拍卖转手时价格为528万港币,被誉为收藏界'拣漏'的典范。仇焱之早年发迹于上海,中年打拼于香港,晚年则选择了瑞士日内瓦作为最后退休和生活的驻地。他是Eskenazi、坂本五郎、安宅英一等顶级艺术经纪人、藏家的精神导师。正是他用犀利的眼光、知识以及超前的收藏理念,为玫茵堂主人展示了中国艺术的神圣与根源,通过慷慨无私的循循善诱,使得玫茵堂主人逐渐发展自己的审美,建立对中国艺术品的热爱和敬畏。
▲ Sakamoto Goro (left) / Edward T. Chow (right)玫茵堂总是寻求最专业的艺术品经纪人,20世纪70年代之后,埃斯卡纳齐(Eskenzai)和吉尔伯特·裕利兄弟二人(玫茵堂主人)建立起密切的关系。他们经常光顾伦敦的画廊,但他们从不一起出现。他们对中国艺术的热情始终如一,总共在公司购买了逾三百件藏品。后来在埃斯卡纳齐(Eskenazi)的推荐下,著名学者康蕊君(Regina Krahl)开始为玫茵堂不断增加的收藏撰写图录,2010年,她完成了六卷具有极高学术价值且印刷精美的限量版图录 - “康蕊君著1994-2010年《玫茵堂藏中國陶瓷》”。同年另有现芝加哥艺术馆中国部负责人汪涛著《玫茵堂藏中國铜器》一册,共七册。2013年,戴克成(Christian Deydier)又编著了《玫茵堂藏中國銅器》两册。一共9册的玫茵堂收藏出版,构成了现代收藏家及艺术品爱好者必看且绕不过去的收藏图录圣经。
▲ Tao Wang - Art Institute Chicago收藏就是基于人性“物欲占有”使然,从而推动收藏的意念,然收藏的标的、收藏的对象和意义各有不同,总的来说可分以下几种:“精艺收藏”,被称为传世,藏人类生活的艺术瑰宝,诸如当代大师精品、艺术象征、难得佳作、绝无仅有的代表性艺术性大作;“文物收藏”,被称为情感,藏人类意识的时代象征,诸如时代更替、文化分水、宗教传承、历史演进的代表性文物;“古董收藏”,被称为时钥,藏人类已失去的明证,诸如历朝历代的典章制度、帝王封赐、结盟友好、功德表彰的古董;“风雅收藏”,被称为体心,诸如文房四宝、橱柜摆饰、名士真迹、种种玲珑巧饰的雅品。虽然各为时间的表征,也为空间的表象,其中把玩乐趣互不相同,然讨好对象则同而为一已。
左:清雍正 粉彩福寿双全纹碗中:清乾隆 粉彩花蝶纹如意耳葫芦尊右:清雍正 粉彩过枝益寿延龄图盌一对玫茵堂旧藏“玫茵堂”坐落在瑞士苏黎世东南部一处名叫Meienberg的地方, 从其谐音故叫“玫茵堂”。玫茵堂的英文译名是The hall among rose beds,取意玫瑰如茵、花开遍地之意,意为“玫瑰花丛中的殿堂”。它的主人是祖辈便居住于此的裕利和吉尔伯特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