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阴经全篇
相关推荐
-
七、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冷)〔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原文357
七.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冷)[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原文357 [郑论] 按经大下脉迟,手足厥冷,下部脉不至,其阳虚之极已明甚. ...
-
八、伤寒先厥后发热,(而)〔下〕利(者)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者),〔便脓血者〕,其喉不痹。原文334
八.伤寒先厥后发热,(而)[下]利(者)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者),[便脓血者],其喉不痹.原文334 [郑论] 按厥后发热而利,发热乃阳回之 ...
-
《伤寒悬解》卷十二·厥阴经全篇 五十章
厥阴脏病 足厥阴肝经穴,归属于足厥阴肝经的腧穴.据<针灸甲乙经>和<医宗金鉴>等书载述,足厥阴肝经所属穴计有:大敦穴.行间穴.太冲穴.中封穴.蠡沟穴.中都穴.膝关穴.曲泉穴.阴 ...
-
『医宗金鉴』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全篇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全篇 厥阴者,阴尽阳生之藏,与少阳为表里者也.故其为病,阴阳错杂,寒热混淆,邪至其经,从化各异:若其人素偏于热,则邪从阳化,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蛔厥,口烂,咽痛,喉痹,痈脓,便 ...
-
初学必背:经典方剂三字诀大全篇!(相当实用)
方剂学概述篇 论方剂,数千万,仲景方,历代赞, 诸名医,积经验,学配伍,是关键. 古组方,原则全,君与臣,佐使兼: 今改为,主辅言,佐与使,亦四般. 主治病,主病安:辅助药,协主兼: 佐主辅 ...
-
六经释疑:如何理解太阳、太阴、少阳、少阴、阳明、厥阴
太阳病 首先是体表肌肤上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和太阳经所过的地方所现出来的证状, 包括太阳伤风, 太阳伤寒, 以及太阳温病等.太阳病感冒身体强壮的七天会自愈,如果一周不愈,病邪就向里传. 疾病传变里传有两种 ...
-
曾庆明教授从厥阴和少阳论治 --“柴胡四物汤治耳鸣”案
按 语:耳鸣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和(或)症状,病因千变万化,无一固定病因.证型.方药,病情往往缠绵难愈,病患颇为苦恼.西医多诊断为"神经性耳鸣",无特效疗法.中医中药在治疗这一病证有 ...
-
【每日一穴:内关穴】内关穴内关穴是手厥阴...
[每日一穴:内关穴] 内关穴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作用: 宁心安神.理气止痛. #中医养生# #健康长寿 ...
-
《伤寒论》中未提及的厥阴中风主方
图*广州中医药大学李赛美教授 六经皆有中风,非独太阳,然仲景三阴三阳体系中仅设有桂枝汤疗太阳中风,厥阴中风并无症状及主治方剂,仅以脉象论预后: 李赛美教授试从厥阴中风的概念及病机,结合各家注解,探究其 ...
-
秦观凄美到极致的一首伤春词,全篇无一句不佳,末句尤妙
每一个春天的到来,仿佛都会引起诗人们的伤春之情,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的细腻,便是诗人敏锐感觉的生动体现.写伤春作品的诗词成千上万,但秦观下面这首<浣溪沙&g ...
-
苏轼新婚之夜写了一首诗,全篇把妻子夸上了天,如今再读仍然肉麻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是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所作,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