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三国(六) 平地起惊雷 满城尽戴黄金甲

在说相关历史前,我们先从《白话资治通鉴》中摘录两段内容。
第一段:
张角派他的弟子走遍四方,不断诳骗引诱,十余年的时间,信徒多达数十万,青州、徐州、幽州、冀州、荆州、扬州、兖州和豫州等八州之人,无不响应。有的信徒卖掉自己的家产,前往投奔张角,他们塞满道路,尚未到达而死在途中的也数以万计。
第二段:
张角设置三十六个方,方犹如将军。大方统率一万余人,小方统率六七千人,各立首领。他宣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并用白土在京城洛阳各官署及各州、郡官府的大门上都写上“甲子”二字。他们计划,由大方马元义等先集结荆州、扬州的党徒数万人,按期会合,在邺城起事。马元义多次前往京城洛阳,以中常侍封、徐奉等人为内应,约定于次年的三月五日,京城内外同时发动。
简单的看相关内容,自然没有什么问题。问题是,你仔细去看,它的问题就多了。
我们必须得知道,不要说在交通靠走,通讯靠吼的年代里,就是在交通、媒介相对发达的近现代。一场大规模的叛乱,在发动之前,竟然能准备的如此充足,也绝不是件容易的事。虽然它是披着宗教外衣在准备的,但是能准备到这种程度,才被政府正式定性为非法组织,并且开始大规模围剿,也实在难得让人无法想象了。
当时的黄巾叛乱,已严重到了什么程度?
当政府严厉打击相关叛乱时,仅仅在洛阳城内,就抓捕了一千多个黄巾成员。相关成员,涉及众多政府官员、宫廷宦官,还有禁军将领。这些人的黄巾身份一旦被确定,自然都被从快、从严的就地正法了。
“灵帝下诏,命令三公和司隶校尉调查皇宫及朝廷官员、禁军将士和普通百姓中信奉张角‘太平教’者,处死了一千余人。”(摘自《白话资治通鉴》)
不要说别的地方了,就是在天子脚下洛阳城内,信奉张角的人也多如牛毛,而且众多政府官员、宫廷宦官、禁军将领,也纷纷参与其中。
更主要的是,洛阳城内各官署的大门上,各州、各郡官府的大门上,都莫名其妙出现两个用白土写的大字“甲子”。而且“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不明流言,在帝国各个地方都广泛流传。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这样大规模的结社,并且已约定在某年某月突然进行武装暴动,它的保密工作是如何实现的?
从情理上考虑,参与的人这样多,涉及范围这样广阔,而且很早就明确的提出了要武装暴动;它的保密工作,是注定会出疏漏的。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黄巾叛乱已筹备了那样长的时间,而且弄得如同大浪滔天,为什么皇帝一直不知道呢?
显然是因为帝国的情报系统,一直都处于半休眠的状态之中。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帝国的情报系统,为什么会一直处于半休眠状态之中呢?
比较符合情理的推测只有一个。那就是因为灵帝重用宦官,实行党锢,严重侵害了士大夫集团的既得利益。在这种背景下,士大夫集团对于这种危及国家安全的事件,报以了某种漠视。
士大夫集团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他们希望灵帝知道,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帝国的安全是毫无保障的。
士大夫集团这样做的目的也很简单,那就是他们希望等到帝国乱得无法收拾之时,再由他们出面收拾局面,到时,皇帝自然无法压制他们了。
也许有人会说,你这纯粹是臆想历史。因为士大夫集团疯了,他们怎么会想出这种不着调的方法呢?
事实上,士大夫集团现在干的这种事,还算比较着调,因为士大夫集团这次放任底层叛乱势力,虽然弄得天下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但它显然让士大夫集团夺回了政治主动权。因为黄巾之乱一起,皇帝马上就开放了党锢,士大夫集团就全面复出了。
而士大夫集团后来干的事,那才叫真的不着调了。因为在这一轮博弈中,士大夫集团并没有彻底打败宦官集团,于是就放任军阀势力走到政治舞台最前排。结果呢,大家都是知道的,那就是宦官集团被清洗出局了,但是士大夫集团也被军阀集团砍杀的一地狼籍。
我们可以想象,当皇帝突然听到黄巾叛乱,已发展到了这种境界,肯定是感觉晴天打了一个霹雳。因为简单的去看,帝国政府直到此时,才获得黄巾叛乱的确切证据,自然是因为张角一伙的组织太严密了;但是当你深入分析时,自然会知道,一切因为政府的情报系统,从前一直处于休眠状态中。
政府的情报系统,为什么会处于休眠状态中呢?
马上就有人告诉皇帝标准答案了。其实,在这个答案出现之前,皇帝就已猜到了;因为相关内容,就是老声长谈的标准答案罢了。
这个答案就是:皇帝一直信任宦官,并对士大夫集团采取了党锢政策。所以才会出现今天的事。只要皇帝严厉打击宦官集团,全面起用被压制的士大夫集团,黄巾之乱自然很快就会平息。
表面去听,这些话还是老声长谈;但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却显然充满了威胁的意味,换而言之,如果皇帝不能取得士大夫集团的支持,就依靠那些宦官,肯定死了也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总而言之,皇帝现在应该全面开放党锢;并且严厉打击宦官集团。否则,帝国马上就要灭亡了。
面对此情此景,皇帝对宦官集团,也是突然失望到了顶点。士大夫集团在中间瞎捣乱,皇帝可以理解,这些宦官呢?
但是,皇帝很快就想明白了,这一切也不能全怪宦官。
表面上,帝国政府对宦官集团,那实在是太好了;所以,面对张角一伙的阴谋,宦官集团应该义无反顾的站在皇帝一边,换而言之,绝不应该害怕士大夫集团用道德大棒打压,就一味装聋作哑;更不应该卷入相关阴谋。
但是深入想一下,帝国政府对宦官集团,有个狗屁的好?因为帝国设计出这种残忍、缺乏人性的制度,让众多男人只有挥刀自宫才能上位,皇帝有什么脸说帝国对他们非常好呢?
什么谁忠于谁,一切不过是现实利益的博弈罢了。
皇帝高高在上,处于天下利益的汇集点上,他的风光、他的享受,世人都能看到,但是谁能看到他的心酸与痛苦呢?表面上,所有的人都最爱他、最关心他,实际上,他们有多少是发自真心,恐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所以,皇帝先是对张让一伙大发雷霆;之后呢?皇帝终于原谅了他们,因为张让一伙自然不能完全信赖,那些士大夫集团成员就值得依赖?如果把宦官集团的势力打压下去,皇帝又靠什么控制士大夫集团(那些豪门贵族的代表人物)呢?
只是,现在皇帝非常需要士大夫集团支持政府工作,所以皇帝暂时全面启用了士大夫集团,并且对宦官集团进行了一定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