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三国(十)何进的盘算
相关推荐
-
三国:曹操、刘备、孙权能三分天下有其一,他们最该感谢的是谁?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从黄巾起义到董卓进京,再到诸侯混战,最后到三国形成,东汉灭亡. 东汉的灭亡不是因外敌入侵而亡,而是内部的一种自我调整,这和最终调整出来的晋朝被外敌消灭掉不同. 东汉朝廷的灭亡始于朝 ...
-
汉末争雄:顺天承运的袁绍vs逆水行舟的曹操
袁绍是堂堂"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出身,(就是一个家族连续有四代人都出过三公级别的高官),论家世名望和势力基础,远非曹操这样一个被当时人看不起的宦官家族后代可比.因此,作为新生的士族 ...
-
孔明的《隆中对》适合刘备吗?
孔明的<隆中对>,战略相当伟大而前瞻. 首先是<隆中对>的适用对象不是每人适用,<隆中对>的主旨是立据荆益,东结孙权,北抗曹操.所以曹操不适用<隆中对> ...
-
泪痕春雨漫评三国(十二)袁绍、董卓等人的盘算
何进自以为走出了一步妙棋:但是如果从局外分析,显然会发现,何进的计划中有一个难以堵住的漏洞.那就是,董卓之类的人,会率多少军队进京呢? 董卓会率多少军队进京,显然是不确定的. 说得具体点,董卓率领五万 ...
-
泪痕春雨漫评三国(十六)董卓为什么要信任吕布
董卓的失败,从传统历史或演义去看,那就是笨死的.因为董卓只要有正常人的智商,就不会失败了. 我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吕布作为别人的小弟,为了一匹马.一些金银财宝,就把自己的大哥杀了.这种人,董卓竟然还 ...
-
泪痕春雨漫评三国(十五)吕布站在了董卓一边
我们通常看到的三国历史,都是经过政治宣传.或是文学加工过的内容,所以吕布在人们心目中,通常就是一个人能打好几百个人的保镖.打手:总而言之,他有勇无谋,毫无政治头脑.其实呢,吕布那是标准拥有大哥气质的人 ...
-
泪痕春雨漫评三国(十四)洛阳禁军集体倒向董卓
大将军何进.车骑将军何苗死后,中央禁军一时群龙无首,于是就都投靠了董卓. 时进弟车骑将军苗为进众所杀,进.苗部曲无所属,皆诣卓.<三国志> 寻而何进及弟苗先所领部曲皆归于卓.<后汉书 ...
-
泪痕春雨漫评三国(十一)何进的上中下三策
处于何进的位置上,当时有上中下三策可以选择. 我在说上中下三策时,从来都不是以优劣化分的,只是按激进.保守的程度化分的.换而言之,上策最为激进,中策相对保守,下策更保守:而且哪种策略也是优点缺点并存的 ...
-
泪痕春雨漫评三国(十三) 董卓称雄洛阳城
士大夫集团在黄河边找到皇帝时,董卓也率军赶到了. 虽然士大夫集团把张让.赵忠都逼得跳了黄河,但是面对随之而来的董卓,却一下傻了眼. 当士大夫集团阻止董卓和他们一块进入洛阳城时,董卓就问了,凭什么啊?士 ...
-
泪痕春雨漫评三国(九) 为什么要调董卓进京
我们通常总是用武侠小说的思维看历史,所以总觉得,只要袁绍一伙冲进皇宫,把宦官集团从肉体上消灭了,宦官政治就可以结束了:只要董卓没有率军进入洛阳城,董卓就无法威胁帝国中央政府了. 其实呢?这种想法是幼稚 ...
-
泪痕春雨漫评三国(八) 削夺董卓的兵权
从古到今,削弱将领的兵权,通常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自然是杯酒释兵权.总而言之,你手握重兵,皇帝有些睡不着觉.为了能让皇帝可以睡个安稳觉,也为了你可以远离皇帝的猜忌,你就提前退休吧.当然了,作为回 ...
-
泪痕春雨漫评三国(七) 军阀势力是如何兴起的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假如你是一个军长,你能让全军上下都听你的命令吗?肯定是不能的. 因为通常时候,在你的军队内部,还有与你地位相当的参谋长.政委.在这种背景下,这枝军队内部谁是老大,那还不了一定呢.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