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卓乃湖

试题链接

(广州市2021届高三阶段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湖和盐湖地处我国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原来是各自独立的封闭湖泊。2011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的强降水引起了卓乃湖溃决事件,大量湖水从卓乃湖东岸夺路而出,一路随地势冲向下游的库赛湖、海丁诺尔湖和盐湖,并注入长江北源楚玛尔河的支流清水河(如下图所示)。

在2011年至2018年期间,连续的遥感监测结果表明:卓乃湖大面积消退;流域内一共发生了113次沙尘暴,沙尘暴天气时长占整个冬季的17.9%;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1)分别说明卓乃湖溃决事件前、后,该地区流域水循环的类型。(6分)

(2)分析卓乃湖溃决事件引发沙尘暴的原因。(8分)

(3)推测沙尘暴频发对该流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深刻影响。(6分)

答案:

(1)溃决事件前:内陆湖泊,内流区域,内陆水循环(3分)。溃决事件后,外流湖泊、连通长江,海陆间水循环(3分)

(2)卓乃湖水外泄(面积减少、水位下降)(2分),湖底泥沙出露(2分);冬季气候干旱(2分);受强劲(西)风力影响,形成沙尘暴天气(2分)。

(3)沙尘暴发生后,一方面将重量较重的沙子卷送至湖泊水面或冰面上,最后沉积到湖水中,加速湖水外泄(2分),湖底泥沙进一步出露(2分);另一方面又将重量较轻的沙尘卷送至更远的地方,造成草场退化(2分);形成移动沙丘(2分);加剧水土流失,流域自然环境灾害频发(2分)。

试题链接

2011年9月,青藏高原的可可西里发生了一个自然事件:藏羚羊的产羔地卓乃湖决堤了。此事看似虽小,但因为是发生在青藏高原上,所以不容轻视。为了探究这一溃堤事件背后的隐情,编辑部采访了研究青藏高原湖泊的专家,也采访了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家,他们对这一事件的科学解读,为我们揭示了青藏高原正在经历的重要变化。青藏高原无小事,因为它高耸入云,所以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指针。一个湖泊在夏季的暴雨之后决堤了,这在青藏高原,就成为了一系列重大自然变迁的信号。探险家杨勇是卓乃湖决堤后少数几个去过现场的人之一,他于2013年7月考察了决堤后的卓乃湖,为我们带来了珍贵的现场材料。

从2011年至今每年雨季都有湖水从决堤处漫溢出来

卓乃湖决口处的湖堤由松软的湖底沉积物组成,抗冲刷侵蚀能力比较弱。由于决口处与下游河流存在较大高差,巨量的湖水破堤而出沿着侵蚀的河床进行猛烈冲刷。图为卓乃湖东岸决口处出现的跌坎小瀑布,与已经基本泄空的下湖盆有5米左右的高差。

2011年8月中下旬和9月上旬,由于持续较强的降雨天气,可可西里腹地的卓乃湖水面快速上涨,以致于在湖东岸发生了溃决,溢出的洪水在高原面上冲出一道深宽的洪沟,流进了库赛湖。卓乃湖的面积因此而由280平方公里缩减到168平方公里。当年的9月20日—30日期间,库赛湖湖水外溢,与其东边的海丁诺尔湖相连通。海丁诺尔湖的东侧,还有一个被称为“盐湖”的小湖,进而海丁诺尔湖也溢出并注入了盐湖。扩大后的盐湖湖岸距离青藏公路只有不足8公里。由于卓乃湖距青藏线有近百公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巡护员经卓乃湖方向进入可可西里腹地的巡逻路线已经被卓乃湖决堤的洪水淹没了,因此,2011年以来,人们很难进入卓乃湖地区,关于卓乃湖溃决的情况向外界传布得就更少了。

徒步考察卓乃湖和楚玛尔河这两个内流和外流水系的分水岭

2013年7月,在重庆一个企业家朋友候卫东的支持下,我终于筹措到了经费,可以带领科考探险队向决口后的卓乃湖进发。这次考察秉承着我几十年来养成的探险惯例:一辆经过了多次考验的陆丰越野车、两辆候卫东支援的福特大皮卡和丰田酷路泽,外加一艘漂流船——这次的装备可谓“豪华”,但我清楚,由于传统巡逻路线已被淹没,我们只有另寻道路冒险进入卓乃湖地区。

青藏高原分布着全球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湖泊群


青藏高原的湖面总面积超过了4.9万平方公里。因特殊的地理环境及水文环境,湖泊尤其是封闭湖泊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基于湖泊水量最终留在内陆还是进入入海河流的差异,青藏高原的湖泊主要分为内流区和外流区。内流区覆盖了以羌塘高原为核心的青藏高原腹地大片地区,外流区则集中在藏南和藏东南一线。地图中显示的是青藏高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114个封闭湖泊的分布状况,其中,有106个湖泊分布在青藏高原内流区,8个湖泊分布在青藏高原外流区。

作为可可西里藏羚羊产羔地的卓乃湖深居可可西里北部,我们从青藏线向西翻越了卓乃湖与楚玛尔河的分水岭,便进入一片沼泽湿地——在7月的温度下柔软了的冻土和阴雨季节所形成的泥沼地,让我们的车几分钟就要陷一次,三辆汽车只能相互施救一步一步前进。

距离卓乃湖决堤的湖口还有几十公里的时候,我们已经能看到一条宽阔的河床,河岸边的土地十分松软,陷车事故不断发生,我们的车辆已经被拖得发出绝望的声音。终于,一辆车的拖车绞盘被烧坏了,我们只能靠人力拖车。

迁移训练

1.卓乃湖位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腹地,南岸是藏羚羊的重要产羔地。在第四纪时期,湖泊退缩,湖水不能外流;近30年来,湖泊面积不断扩大。2011年8~9月,由于持续较强的降雨天气,卓乃湖东岸发生溃决,十几亿立方米的湖水溢出,在高原面上冲出一道深宽的洪沟,流进了库赛湖。卓乃湖的面积也因此由280平方千米缩减到168平方千米。随后库赛湖湖水外溢,与其东边的海丁诺尔湖及盐湖相连并迅速扩大,湖水最终有可能通过清水河汇入长江北源楚玛尔河而成为长江最北源。

下图为卓乃湖决堤引发的水道变化示意图。

(1)分析卓乃湖溃决外溢的主要原因。

(2)推测卓乃湖湖水外泄、面积骤减给藏羚羊迁徙及生存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3)为防止湖水通过狭窄的清水河外泄时毁坏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请提出防治措施。

(4)有学者认为库赛湖、海丁诺尔湖、盐湖扩大并相连成为一个大湖会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并阐述理由。

答案 

(1)由于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和冻土中的水分释放增多;持续较强的降雨天气,导致湖泊面积扩大、水位上升;湖岸冻土融化,地表塌陷;卓乃湖湖面较高且东岸与库赛河之间有(比降较大的)古河床(或古河床岩土疏松,易被侵蚀崩塌)。

(2)卓乃湖湖水外泄可能淹没或冲毁藏羚羊的迁徙通道;卓乃湖面积骤减可能导致湖床裸露,湖岸草地退化(沙化),食物短缺;藏羚羊饮水变得困难。

(3)开挖加深、加宽河道引流行洪;加固跨河桥梁和路基。

(4)赞同。理由:湖泊湿地面积扩大,蒸发量增大,空气湿度增大,降水量可能增加,有利于植被生长(或生物多样性增加)(或有利于缓解当地气候变暖、冰川退缩的趋势)。或不赞同。理由:湖泊面积扩大,淹没沿岸草地;地下水位上升,土地盐碱化加剧;可能导致湖水外溢,通过清水河汇入长江并使清水河加宽加深,使当地地表水分急剧流失,导致气候变干,植被退化。

2.(2019·浙江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卓乃湖位于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每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在200天以上。2011年9月湖区发生强降水,湖东岸发生溃决、湖水外泄,卓乃湖面积由280平方千米缩减到168平方千米,形成的冲沟宽100多米、深6~7米,外流湖水向东流入库赛湖、海丁诺尔湖和盐湖,目前四个湖泊连为一体。下图为青海可可西里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为1980~2010年五道梁气象站年降水量与夏季降水量变化图。

(1)描述1980~2010年五道梁地区降水特征。

(2)从湖泊补给角度,说明卓乃湖湖水外泄的原因。

(3)简述卓乃湖面积变化对湖区及其周边区域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4)从地形角度简析可可西里地区聚落与交通线路分布的特征。

答案:

(1)降水总量较少;季节变化大;集中在夏季;年际变化大;呈上升趋势。

(2)气候变暖,冰雪融水补给增多;冻土融化增多,径流补给增加;近年来年降水量增多,使湖泊水位升高;发生短时强降水,致使湖泊水位快速升高,诱发湖水外泄。

(3)湖水淡化;区域地貌改变;风沙灾害增多;盐碱地面积增加。

(4)海拔高;高原地形。聚落数量少;交通线比较平直;聚落和交通线比较稀疏。

3.(2018·河南高考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素有“藏羚羊大产房”之称的卓乃湖(位置见下图),位于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境内,近30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湖泊面积不断扩大,2011年8—9月间,由于持续较强降雨天气,卓乃湖东岸发生溃决,十几亿立方米的湖水溢出,流进了库塞湖。随着库塞湖湖水外溢,下游湖泊面积也在迅速扩大。

(1)分析卓乃湖被称为“藏羚羊大产房”的有利条件。

(2)分析卓乃湖面积变化的原因。

(3)指出该地区湖泊面积变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4)盐湖东南岸距离青藏铁路只有8公里,如果面积继续变大,可能危及青藏铁路,对此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答案:

(1)暖季水草丰实,食物充足;天敌较少(或藏羚羊等动物对高寒环境的适应性强);人烟稀少,有大面积无人区

(2)由于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和冻土中的水分释放增多,持续较强的降雨天气,导致湖泊面积扩大、水位上升;湖岸冻土融化,地表塌陷,加上位于地震带附近,湖岸岩石松散,引起湖岸溃决,湖水顺缺口外溢,面积减小

(3)外泄湖水影响藏羚羊的迁徙;破坏湖岸附近的草场资源;腐蚀临近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

(4)非工程措施:建立预防预警机制,加强对盐湖及青藏铁路地区的观测防范,工程措施:加固卓乃湖,提高卓乃湖的分洪蓄洪能力;拓宽下游清水河,疏通排水通道

(0)

相关推荐

  • 6个凉爽的高原高山湖泊,你去过几个?

    人们常把湖泊比作"明珠" 这些明珠遍布祖国大地 炎炎夏日 一些坐落在高原高山上的湖泊 依旧保持着"高冷"状态 跟着地理君一起欣赏它们的面貌吧 什么是高山湖泊? ...

  • 大美青海

    最美中国,游在中国 2020.9.5.飞往祖国青海省西宁市.         青海地处世界屋脊,这里有雄奇壮美的自然风光和令人心悸的高原气候,这里也是探险旅行者们,魂牵梦绕的旅游胜地.         ...

  • 【地理视野】卓乃湖溃决

    ​ 卓乃湖: 卓乃湖是一个音译过来的地名,藏族同胞把藏羚羊叫:Zu ,卓乃湖就是藏羚羊聚集的地方.卓乃湖位于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每年6月至7月集中产仔的主要地区.卓乃 ...

  • 迁徙六百多公里只为繁衍,被称为藏羚羊产房的卓乃湖有什么秘密?

    那是几年前三大无人区(阿尔金山.可可西里.羌塘)准入条件还没有那么高的时候,我在车上偶然听见领队提起附近有个兔子湖.说实话,无人区也进了好多次了,兔子湖的名字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么一挑,我立即来了兴致, ...

  • 这里不是火星,是大西北!许多不为人所知的绝世秘境

    广州-西宁:西北大环线之旅 01沙漠 G315U型公路--穿越无人区:U 型网红公路 被誉为315 国道最美公路的一段马路,路的两旁都是戈壁.沙漠与雅丹无人区,虽然景色单调但是带给我的却是不一样的风景 ...

  • 学术情境试题91:卓乃湖溃堤成因及其影响

    这组试题的分析是2019年7月份完成的,最后形成一篇论文<地理学术情境综合题的命制及对问题式教学的启示--以2019年海南地理第21题为例>,发表在地理教学杂志2019年第20期.今天重温 ...

  • 地理微专题丨冰川湖

    湘说地理 新课标,新理念,新高考,新课堂 304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在这大千世界, 总有一些美景, 是需要你跋山涉水, 历经艰苦才能够欣赏得到的, 或许只有来之不易的美才显得 ...

  • 【微专题】湖陆风

    来源:微信公众号启慧地理 湖陆风(land-lake breeze)是在沿湖地区,由于大陆地面的夜间冷却和白天加热作用,在夜间风从大陆吹向湖区,昼间风从湖面吹向陆地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性的天气气候现象.如 ...

  • 【微专题】多变的呼伦湖

    来源:微信公众号启慧地理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呼伦湖位于内蒙古境内,湖水在淡水和咸水之间不断转化.达兰鄂罗木河.新开河位于呼伦湖东北部,流向受呼伦湖和海拉尔河水位变化的影响.11月初至 ...

  • 【高考微专题】霍霍巴

    温馨提示: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霍霍巴是生长在北美干旱沙漠地区的一种野生植物,喜高温,耐旱性强,不耐寒,喜排水良好.透水性强的砂质土壤.霍霍巴种子提取的霍霍巴油具有极高的经济价 ...

  • 微专题:山体效应

    轻轻松松学地理 新教材,新高考!本公众号面向地理教师.学习地理科的同学.地理爱好者等人群,致力于高中(初中)地理课件.练习.思维导图.地图.答题模板,知识总结,地理能力技巧提升,地理知识延伸等材料的创 ...

  • 微专题三 我国能源战略

    --灯还是那盏灯,电不是那种电 一.能源安全战略背景:我国既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能源安全问题关系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试从国内能源利用现状.及国际形势两方面分析我国能源危机的原因. 1.从国内能 ...

  • 【高考地理微专题】农业覆盖技术之地膜覆盖

    农用地膜是指直接覆盖于栽培畦或近地面的薄型农膜.一般厚度为0.008-0.015毫米,基础树酯为聚乙烯. 一.塑料地膜的积极作用 ①提高土壤温度 有效积温增加,生育期相对延长,提高产量(不同颜色增温效 ...

  • 微专题——河流地貌与冲淤平衡

    [考情分析]年份考卷考查内容2020Ⅰ卷流水侵蚀对地表形态的影响Ⅱ卷河流沙金的形成过程2019Ⅰ卷以黄河小北干流河段为背景,考查流水冲淤作用对堆积性游荡河道的影响Ⅱ卷霍林河流域山前地表形态变化,考查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