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小吃】家乡的红薯

家乡的红薯

我的老家就是在浙江省兰溪市西北部的一个小山村,她就是黄店镇刘家村。

刘家村是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穷山村。我小时候,这里春天闹春荒,夏天才有白米饭,秋天成片玉米棒,冬天满山番薯叶。人们把番薯当成了主粮,将番薯磨成的粉,叫花芋粉。将番薯刨成的丝,叫花芋丝。将番薯切成一条条,煮熟,再晒成干,叫花芋干。我是吃番薯长大的。

我父亲是个中学老师,那时候,老师的工资极低,一个月下来,最多才有50块钱。一家5口半人,有母亲、姐姐、哥哥,还有我和奶奶,奶奶由我父亲和叔叔两人负担,这样只算半个,5口半人就靠父亲的50块钱,粮票也只有27斤,就这么撑着。

春节一过,母亲就要捧着个畚斗东借一点米,西借一点米过日子,烧起的饭,也是米饭加上花芋丝,吃上花芋饭。按说,这样的人家还说条件算是较好的。早上这一餐,人们说吃的是粥,与现在比起来,哪里是粥呀?那吃起来的不是花芋丝的粥,就是花芋熬成的粥,里面的米粒几乎所剩无几。冬天的主食主要是玉米糊,能有这么一些吃的,已经是不错的了。

母亲如今八旬高龄,姐姐也有六十岁了。母亲那时在村加工厂当出纳,但靠她一个人的工分,也难以养活我们姐弟三人。是姐姐为了我们两个弟弟能够吃上好的饭,上到好的学,她放弃了读书,没有读过几天小学而辍学,而我们两个弟弟都读到高中、中专及大学,那时候,姐姐作出了多大的牺牲呀!我打心里感谢姐姐为我们做出的奉献。

红薯也叫白薯,其学名应该叫番薯。名称何以如此之多?确有可研究之处。从皮上说,叫红薯合适;从瓤上说,叫白薯妥当,从来源上说,此物是明代从国外引进的,叫它番薯更为恰当。而我们老家,却叫番薯为花芋。从明末到如今,五六百年过去了。随着时代的变迁,红薯在老百姓生活中的地位,也就有了很大的起伏变化。现如今,在城里的街头巷尾,偶尔能看见烤红薯的的车子,车上拉着一个用大汽油桶改装的炉子,炭火的周遭,摆着十几块纺锤大小的白薯。从外表看,这种烤红薯黑乎乎的,像个丑八怪。揭开那层黑皮,或者掰开一块看看那里面的瓤,可实在诱人,黄橙橙的、红乎乎的,香喷喷的,特别是在冰冻三尺寒冬,偶然吃上一块热气腾腾的烤红薯,简直要是和山珍海味一样的美味佳肴。

如今,烤红薯难买到,从地里刨出来的红薯也是不容易买到的。即使在农贸市场上偶尔还能看见红薯的身影,但我发现,一是品种单一,几乎全是一个模样,颜色一样,味道一样,就连块头大小都出不多。这哪里是红薯的本来面目呢?据我所知,近十几年来,在我们兰溪这块风水宝地上,成片的红薯地,已经很难见到其踪影了。这使我油然回想到三十年前家乡的红薯地。

其实,红薯就是个山地里生出来的胖娃娃。在我小时候,曾经作为农家的主食,几乎家家都不可或缺。和我年龄相近的人,大多都是吃着红薯长大的。那时,红薯俨然是故乡山地上的主角。

据说,红薯是明末清初时从菲律宾引进而来的。红薯的学名番薯,实至名归。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在我的故乡就有一些胆大心细的殷实人家试着种了。不过,那时的红薯细细的,长长的,吃起来很软,很甜,就是让里有金黄色的丝儿,这丝还挺坚韧,咬不动,咽不下,只好吐出来,当时人们叫它“红薯筋”,红薯好吃,柴多难咽,正是早期红薯的突出特点。再加上产量很少,价钱很贵,所以,那时的红薯,只当是过节吃的“点心”,很难走进百姓大众的餐桌。

那时,农户家家种红薯,竟然形成了时尚。红薯的生长过程也很神奇。春天在火炕上育秧,秧苗长到三寸高时,才可移栽到田野里那整齐有序的田埂上。挖个小坑,浇一瓢水,秧苗准活。一到夏天,秧苗就纵情地爬蔓了,不出半个月,绿生生薯秧就会像地毯似地覆盖整片大地。此时在郁郁葱葱的藤蔓上,还开出五颜六色的小花,开的欢欢实实的,煞是可爱!秋风刮过以后,藤蔓就成了紫红色,割下来可作饲料。别看此时的田埂光溜溜的,可有不少硕大的红薯块把田埂都撑裂了几道口子。用大镐一刨,一大嘟噜红薯就全出来了,只需刨几陇,就可装满一大车。这是庄户人家最开心的时候,也是我对大地母亲最感激的时候。

红薯一到夏季,收割了麦子之后,就在麦地里插番薯苗。麦子收完了,整好地,打上埂,就可以种了。不须育苗,只要从春红薯秧上剪下一段,栽上就好了。这也许就是我国最早实施的“克隆”技术吧。夏天的红薯细溜溜的,很像大个儿的胡萝卜。表皮颜色很红,口味格外甜。收获的红薯都要挖窖冬藏,窖藏一个冬天,村民们说:“这是让红薯出汗了”。春天吃起来,口感很甜。不用窖藏的红薯,为了保存,可以切成片儿,晾成干儿。还可以先把红薯蒸熟,在晾成熟红薯干,生薯干,可以轧成面,蒸窝头,熟薯干,随时可以上锅一蒸,就是可口的美味;只是现在红薯少了,这些美味已经难得吃到了。

近些年来,红薯在家乡的山地里几乎绝迹了。这自然也标志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我对红薯的思念至今仍然绵绵不绝。这不仅是因为我很欣赏夏日里红薯地里的景色,也不只是因为在粮食匮乏时,他曾经作为主食为家乡人提供了生命的养分。而最让我思念的,是从它身上体现出的气度和风格。它是那样淳朴、厚道,不事张扬,它酿出甜美的果实,却深藏于大地母亲的怀抱中。从他的身上,我分明看到家乡人以及天下农民们朴实宽厚,本性率真和不事张扬的品格。

刘鑫于2015年春节

(0)

相关推荐

  • 曾威║红薯的记忆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经常会看到卖烤红薯的,汽油桶般大小的铁炉子,炭火正旺,一条条烤熟的红薯码放在上面,香气扑鼻,沁人心扉. 这个时候,只要方便,我都会停下车,来到烤红薯的小摊前,买几条解馋.烤熟的番薯 ...

  • 李 健丨红薯,味觉的思念

    在冬季的大街小巷,时常会看到烤红的炉子,不用近前就能闻到一股浓烈的红薯香甜. 烤红薯是家乡一大特色,就如同火车站胡同卖的浆面条一样.特别是在飘雪的午夜,走出火车站的时候,听到叫卖声倍感亲切,恨不得在所 ...

  • 六鳌蜜薯:倾斜出我的回忆

    『 炽热持久的香气,恰是冬日不可缺少的温情.』 文/饭团 这几天,因为疫情的原因不能归家,我独自蜗居在工作地的公寓里,谋划着满足我这个异乡人的口腹之欲. 在社区超市一长串的促销清单中,"六鳌 ...

  • 《浙江省小吃图鉴2.0》你爱的家乡小吃都帮你找到了

    别急!这不就给你们安排上了嘛 来看看你都吃过哪些吧! 茴香豆 @小红书-非著名拔草博主 来绍兴,怎能不打卡孔乙己同款茴香豆?一碗酒,一碟茴香豆就是一餐,绍兴老辈人爱吃的茴香豆,物美价廉,何乐不为! 推 ...

  • 《浙江省小吃图鉴1.0》这些家乡小吃我打赌你没吃过

    杭州的片儿川.宁波的汤圆.温州的鱼丸- 你有多久没吃过家乡的小吃了? 美食君薅秃头发整理出这篇浙江小吃图鉴 来看看你都吃过哪些吧! 片儿川 倒笃菜.竹笋与肉片简单的浇头,与南方特有的碱面结合.冬笋味鲜 ...

  • 广东珠海斗门的家乡小吃,非咸角仔莫属!详细做法教会您!

    广东珠海斗门的家乡小吃,非咸角仔莫属!详细做法教会您!

  • 视频《家乡美家乡味家乡情Ⅰ》

    今天 2021年3月24日 是<樟林旧事新事>公众号 运营四周年的日子 自2017年3月24日以来 在广大热心朋友们的 陪伴和支持下 公众号蒸蒸日上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感恩您们的一路相伴 ...

  • 家乡美家乡味家乡情Ⅱ

    家乡美家乡味家乡情Ⅱ

  • 六年级家乡教案——家乡水果

    课时教案课时进度第  三  周课   题家乡水果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有什么水果.2.了解家乡的水果的产地和分布情况.3.培养学生爱家乡事业,为家乡做贡献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了解家乡有什 ...

  • 教你在家做经典小吃奶香红薯酥,酥脆软糯,百吃不厌

    平时在家,最喜欢吃的,是简单又补钙的奶香红薯酥,一口咬下去好满足. 仿佛蜜汁四溢,除了甜还有酥,怎么吃都不够,慰藉了所有烦恼. 番薯我们常见的有分红薯.白薯.紫薯等,他们都含有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钾等 ...

  • 祖国就是祖国,家乡就是家乡,家乡永远是你想的味道!

    打造最具人文精神的自媒体公众号 老杨品谈  平民观点  仅供参考  草根之言 时事解读.文化寻源.常识科普.历史趣谈 老杨品谈>>>>> 祖国就是祖国,家乡就是家乡,家乡 ...

  • 家乡,家乡 | 记录故乡(23)

    家乡,家乡 我家住在粤北山区的一个县城,我的老家,那个生养我的村庄,还在一个30公里开外,叫禾上田的地方.为何叫这个名字,现在已不得而知.在2000年前后,村委会在其中一个村口的路边上用水泥砌了一个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