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老子以后底道家
相关推荐
-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春秋战国文学之九:哲理散文
中国春秋战国文学之九:哲理散文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哲理散文是当时中国社会激剧演变中形成的百家争鸣的产物,大致可分三个时期论述. 1.初期哲理散文 春秋战国时期初期的哲理散文包括<论语>.& ...
-
列子:我要飞得更高 / 文:李晓伟
列子:我要飞得更高 李晓伟 他在等风来.他要飞得更高. 他从不为琐事而烦恼,他认为,飞(耍)翔(酷)很重要. 他认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他不在是装.他飞在云端里,是真高冷. (一) "在 ...
-
一身与天下:论早期道家“治身”与“治天下”关系的演变
[摘要]对于早期道家的政治思想,学界目前大多集中在黄老一系.对于老庄一系的政治思想则关注较少.其实,从现有资料来看,老庄一系的道家对于政治也有他们自己独特的想法.就"治身"与&qu ...
-
道家杨朱人生哲学新论
道家杨朱人生哲学新论 --从老子到庄子的摆渡 李季林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合肥 230051] 摘 要:杨朱是一位原始道家哲学人物,他以自然主义感觉论即人是一个感性实体为地基,以物我.人己.生死.名实 ...
-
老子《道德经》解读:第三章:圣人之治
第三章:圣人之治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 ...
-
道学家陈烯尧《道德经新解》第三章原来老子说的是未来社会的样子
原标题1:陈烯尧<道德经新解>第三章原来描述的是理想的大同世界现象状态 原标题2:陈烯尧<道德经新解>第三章开篇道不能显达的诸多异象和严重后果不可小觑 <道德经>原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三章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明太祖注:草庐(指元代学者吴澄)已注尽矣,吾再益之.老子之意深焉,夫尚贤之国病多,贵难得之物,民患盗矣.夫多病者,比国有淳良之 ...
-
老子的这些话,是否与社会进步背道而驰?(附《道德经•第三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第三章的文字,不知被多少人鄙弃过,他们认为老子在提倡愚民政策--"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不就是让老百姓没有知识.没有欲望,好让 ...
-
瓜瓜斋:赵孟頫《老子三章》墨迹题跋里的假话
今天看一件落款"水晶宫道人"的传世墨迹,水晶宫道人是赵孟頫的号.该墨迹的内容是<老子>中的三章.卷子不长,卷首有乾隆爷手书的四个大字:众妙之门.是从<老子> ...
-
诸子丨杨国荣:以道立言——《老子》首三章释义
以道立言--<老子>首三章释义 作者简介丨杨国荣,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暨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载丨<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 ...
-
老子校释 朱谦之撰 三章
古风藏书·诸子·老子 国学导航·子部 老子校释 朱谦之撰 三章 不上賢,使民不爭: 嚴可均曰:各本「上」作「尚」. 羅振玉曰:敦煌本作「不上寶」. 謙之案:作「上」是也.「寶」字疑誤.「上」與「尚」同 ...
-
读《老子》王弼注|第三章
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賢,猶能也.尚者,嘉之名也.貴者,隆之稱也.唯能是任,尚也曷為:唯用是施,貴之何為.尚賢顯名,榮過其任,為而常校能相射.貴貨 ...
-
老子道德经第三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不上贤①,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②,使民不为盗③:不见可欲④,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⑤,实其腹,弱其志⑥,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⑦.弗为而已⑧,则无不治矣⑨. [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