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张是之葫芦和水瓢,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估计只能在电视剧中见到了。葫芦是球形,掏空葫芦瓤一劈两半用作水瓢来舀水。摁下葫芦起来瓢,是非常传统的中国智慧。传统的理解就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或者顾此就会失彼。翻译成经济学的表达,那就是,凡事皆有成本,我们总是要在不同的成本之间做出选择。这本应是经济学的第一课,可惜啊,老祖宗的传统中国智慧不要了,留出来的空间让位给了某位德国著名人士的某种理论。看得见的价格,看不见的代价,这两个合起来才是真正的成本。我们摁住了价格的葫芦,那么其他方面的成本(瓢)必然就会浮起来。我们再去摁下浮上来的瓢,那么就会有其他看不见的成本也会陆续浮出水面。这个逻辑,我们在最开始谈口罩问题的时候,就反复强调过。无奈的是,很多人止步于中学阶段灌输的 Karl Marx 版本的政治经济学。于是,大多数人相信赚钱即罪恶,相信资本家必有原罪,困难时期赚钱更是罪加一等。所以,很多人只看到了价格这个看得见的数字,忽略了背后那些看不见的成本。很多人看到摁住了价格,不允许口罩涨价、不允许蔬菜涨价、不允许肉类涨价,就开始拍手叫好。这个时候,在短暂的高压摁住价格之下,其他的「瓢」还没有浮起来。那些看不见的成本还感受不到,板子还没有打到自己身上。不许涨价,反正成本不是自己的,鼓鼓掌也没什么损失,舆论打击一下那些准备「发国难财」的黑心商人,传播一下正能量。但是直到有一天,这些成本不可避免的暴露出来,市场规律的板子不可避免的伤害到自己时,才知道原来我也是要为此付出代价的。垃圾车运送居民的平价肉,菜价高还经常有各种问题,业主们自己联系的菜不能进小区,都是这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