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嫠簋铭文,62,赤
铭文的第62个字是赤,赤手空拳的赤。

赤字在铭文的这个位置

赤字的演变
甲骨文的赤,字形象一个人身在熊熊大火中,以火红示为赤色,本义是红色。金文和甲骨文的字形一样,小篆把代表人的大字讹变为土,把火字底变为四点底灬。
颜色是我们眼睛对光的视觉感受,非常直观,但要落实到文字上,对造字者来说是个挑战,他需要唤起阅读者对这个字形的共鸣。
有些学者对甲骨文的颜色形容词做过专门研究,他们认为在甲骨文中发现有5-8个颜色词,其中白、赤、黑、黄、幽五个颜色词没有争议,其他有争议的3-4个,包括骍[xīng]、勿、戠[zhí]、卢。骍后来指的是赤色的马,应该表示赤色;勿是杂色;戠后来表示黏土,大概也是黄色;卢是黑色。
用火焰的颜色来表示赤色(红色),应该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还是有一些学者认为,所有的颜色形容词都是同音假借,可备一说,只是现在还不了解同音假借的途径。
《说文解字》:“赤,南方色也。从大从火。”这个说法来自于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由战国末年的邹衍创建的一种学说,也称五德终始说,用来解释社会发展的规律,后来被道家放大成为一种无所不包的系统观。从此以后,整个贯穿二千多年的历史,中国人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它强调整体,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如果说原始的阴阳说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五行学说就是原始的系统论,但只能说是非常初级和粗糙的系统论。
五行说的基础是金木水火土这五行,似乎对应的是五大行星,或者五种自然界的基本物质。方位可以吻合五行,为东南西北中。问题是世界很多同类的事物不一定能套到五这个数字,于是就硬套上去,比如,颜色我们知道有赤橙黄绿青蓝紫,外加黑和白色,五行学说把橙、紫、绿、蓝都抹去,只剩下了青赤黄白黑五色:以赤对应五行的火和方位的南;以青对应五行的木和方位的东;以黄对应五行的土和方位的中;以白对应于五行的金和方位的西;以黑对应五行的水和方位的北。这大概就是后来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这个风水理论的由来。
至于其他的五味、五脏、五常、五体、五声,就更加勉强和无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