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的法、术、势与古代帝王统治术(一)

说道韩非,一定避不开秦始皇和李斯。

韩非子与秦国丞相李斯师出同门,他们都是荀子的学生,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反,荀子主张“性恶论”。 性恶论认为“恶”是人的本性中与生俱来的东西,“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人的天性,人皆有私欲。正因为人性之恶,所以法治是必要的。韩非在继承荀子“性恶论”思想的基础上,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道的“势”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吸收融合、兼容并顾,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韩非作为战国时期韩国的公子,深爱着自己的祖国,多次上书韩王,期望能革除旧弊、强盛国家,但并不被韩王所重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只能退而著书,写出了《孤愤》、《五蠹》、《说难》等很多千古流传的著作。据太史公《史记》记载: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得恨矣!”由此亦可见当时秦王嬴政对韩非及其学说的钦佩和重视。

韩非之死的主流说法见之于《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司马迁在《史记》上关于韩非的死是这样说的:李斯和姚贾要加害韩非,在秦王面前进言,说韩非是韩国的公子,现在王要兼并诸侯国,韩非终是向着韩国而不会向着秦国,这是人之常情的事情。王要是不用他,久留之,必成大患,不如现在想办法杀掉。秦王觉得有道理,就派人去杀了韩非,但是因为韩非真的是非常有才华,秦王半路上后悔了,去撤回成命,但是韩非已经被逼自杀了。

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杀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韩非虽死,但其法家思想却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奉为秦国的治国经要,帮助秦国富国强兵,加强君主专制,有力地推动了秦始皇统一六国,最终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道重“势”,法、术、势便是法家思想的核心和精要,韩非子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最终建立了适合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至臻完善的法家实践理论体系。

商人日夜兼程,赶千里路也不觉得远,是因为有利益在前边吸引着他。打渔的人不怕危险,逆流而航行,百里之远也不在意,也是因为要追求打渔的利益。所以商鞅得出结论:“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韩非反对政治治理的原则建构在私人情感联系与当代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上,主张将人的自利本性作为社会秩序建立的前提。除了制订法律以外,还必须要宣传法律、普及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以法为教。

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变法图强。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子·五蠹》)。儒家讲究“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而韩非则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法不阿贵”的思想。法律即使是对高贵的、有权势的人也不徇情,主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但韩非子强调君权的神圣不可侵犯,将君主统治权视为一切事物的决策核心,主张君主应当苛刑峻法和重赏并用来御臣治民,以建立一个君主集权的封建国家。

(0)

相关推荐

  • 《师道与传心》连载|先秦儒家尊师重道典故(十)

    五.荀子:为学日益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赵国人,生卒年不详,先秦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荀子早年游学于齐国,"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曾 ...

  • 先秦诸子思想中最切实用学术派别——法家与其集大成者韩非

    法家思想一方面来源于春秋战国的政治实践,一方面又广泛吸收诸子百家思想精髓. 春秋时代,管仲相齐桓公霸诸侯,子产为郑国铸刑鼎,战国时代商鞅为秦国变法,李斯相秦王一统天下.这些政治实践中都鲜明地体现着法治 ...

  • 韩非子的死亡之迷

    原创|发布:2020-07-18 14:59:52    更新:2020-07-18 14:59:52 TA说        导读:韩非子的死亡,其实和两个人都有着莫大的关联,一个就是李斯,另一个就是 ...

  • 韩非子的法、术、势与古代帝王统治术(二)

    术 <韩非子·定法>曰:'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通俗的讲,术指的就是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 申不害认为君主应当&q ...

  • 读古文,学帝王统治术

    #历史故事#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一. 昔者司城子罕相宋,谓宋君曰:"夫国家之安危,百姓之治乱,在君行赏罚.夫爵赏赐予,民之所好也,君自行之.杀戮刑罚,民之所怨也,臣 ...

  • 史上杀伤力最强的帝王之术:势、术、法!让所有人任你摆布!

    韩非子是荀子的学生.荀子把人性恶的思想教给他,并告诉他要对人进行教化.韩非子接受了前者,在他的一双冷眼中,对人性的丑恶看得比荀子还要深刻:但韩非子放弃了后者,他不相信卑劣的人性可以通过教育来改变.他倡 ...

  • 管仲对人性的洞察:古代帝王这五种权谋之术,字字珠玑,发人深省

    那具体怎么做呢?哪些是禁止的呢? 管仲说:圣明的君主不建造华丽的宫殿,并不是因为他喜欢简陋的房屋:不听钟鼓之音,也不是因为他讨厌音乐.而是因为这样做会伤害农业生产,妨碍教化推行.所以,君主首先严格要求 ...

  • 论古代帝王的驭人之术,没点能耐怎么当帝王?

    驭人之术即帝王之术,就是现在的管理学,驭人之术讲究不可太紧更不可太松,就像骑马一样,中国古代的驭臣之术,主要是指君主驾驭和控制臣属的诡诈手段,治理一个国家,只靠帝王本人是不行的,还得有一个稳定的系统, ...

  • 古代帝王识人之术精华,这10招够你用三十年!

    <***>中的管理学(知人)篇:快速洞悉他(她)的性格与心理! [导读] 有些职员经常跟丹阳抱怨:"这哥们儿太坑爹了,我交错人了啊!"也有一些白领满腹牢骚:" ...

  • 古代帝王识人之术***

    <***>中的大智慧(知人)篇:快速洞悉他(她)的心理与个性 [导读] <左传>曰:"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的确如此. 有的人貌似愚钝,但内心睿智:有的人 ...

  • 古代帝王的十大驭人术

    古代帝王的十大驭人术

  • 中国古代帝王的三大驭人术

    转:lchbj的博客 帝王掌管天下需要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在这诸多力量中,中央执行机关里的行政长官,特别是那些资深且有能力者,更常常成为帝王要优先考虑的对象.既要调动他们的忠诚心和积极性,又予以适当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