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创刊70年·故事】乌人:改稿班的故事
相关推荐
-
班超出塞222:北京觉醒年代,《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班超出塞222:北京觉醒年代,《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
刘心武:汪曾祺想写未写的小说
汪老有写作冲动却并未成篇,使我少了一桩特殊的念想,更是时下汪粉的极大遗憾. 1983年在西安(左起:贾平凹.刘心武.林斤澜,右二汪曾祺) 上世纪八十代初我常和汪曾祺.林斤澜一起参加笔会.游览各处,记得 ...
-
中国诗歌报:异乡客栈|结缘中诗报,因你而骄傲
异乡客栈,本名侯范才,男,笔名川越.安徽灵璧人,系中国诗歌报二届改稿班成员.浙江省慈溪及宁波作协会员.拙作先后被<农民文学><中国文学><世界汉语文学><北方 ...
-
一江春水向西流 | 刘心武
林斤澜先生(1923-2009) 1956年,<人民文学>杂志编辑部收到从北京市文联一位作者寄来的两个短篇小说--<姐妹>和<一瓢水>.编辑读后,一是觉得作者写作能 ...
-
喝多了,我的北京便烂熟于心了|张智敏·早茶夜读701
701 | 读城记2020
-
李建新|一块新发现的拼图:汪曾祺致李庆西佚信
汪曾祺致李庆西信 文︱李建新 近日在某网络拍卖平台看到一批收件人为作家.出版人李庆西的书信资料,包括作家汪曾祺先生1986年9月写给他的一封.信不长,录如下: 李庆西同志: 斤澜已将拙作<晚翠文 ...
-
短篇小说圣手林斤澜
2019年的江苏高考,语文现代题阅读,选录了林斤澜的一则短篇小说,看开头第一句话,矮凳桥街背后是溪滩,那滩上铺满了大的碎石,我就意识到可能选自他的短篇小说集,矮凳桥风情,就像曹文轩念念不忘他的油麻地小 ...
-
【随笔】乾州蕞娃:春天在哪里——《背馍记》读书札记四
[内容提要]春光明媚.百花盛开的春天到底去哪里了,秋高气爽.叠翠流金的秋天又到哪里去了?难道他们只能永远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留在名家大腕的文字记载之中吗? 春天在哪里 --<背馍记>读书 ...
-
【纪念创刊70年·故事】张桦:三十八年前,我去《北京文学》改稿
2020年9月我们迎来了<北京文学>70周年华诞. <北京文学>创刊于1950年,沉淀了深厚的文学底蕴. 第一任主编为老舍,汪曾祺曾任编辑部主任.著名作家杨沫.王蒙.林斤澜.浩 ...
-
【纪念创刊70年·故事】陈松叶:一“艺”一“学” 一长生
2020年9月我们迎来了<北京文学>70周年华诞. <北京文学>创刊于1950年,沉淀了深厚的文学底蕴. 第一任主编为老舍,汪曾祺曾任编辑部主任.著名作家杨沫.王蒙.林斤澜.浩 ...
-
【纪念创刊70年·故事】江雪:寻觅
2020年9月我们迎来了<北京文学>70周年华诞. <北京文学>创刊于1950年,沉淀了深厚的文学底蕴. 第一任主编为老舍,汪曾祺曾任编辑部主任.著名作家杨沫.王蒙.林斤澜.浩 ...
-
【纪念创刊70年·故事】寻歌:三说我的朋友《北京文学》
2020年9月我们迎来了<北京文学>70周年华诞. <北京文学>创刊于1950年,沉淀了深厚的文学底蕴. 第一任主编为老舍,汪曾祺曾任编辑部主任.著名作家杨沫.王蒙.林斤澜.浩 ...
-
【纪念创刊70年·故事】赵萍:我为什么喜欢《北京文学》
2020年9月我们迎来了<北京文学>70周年华诞. <北京文学>创刊于1950年,沉淀了深厚的文学底蕴. 第一任主编为老舍,汪曾祺曾任编辑部主任.著名作家杨沫.王蒙.林斤澜.浩 ...
-
【纪念创刊70年·故事】邵锦平:半生归来,仍恋你如初见
2020年9月我们迎来了<北京文学>70周年华诞. <北京文学>创刊于1950年,沉淀了深厚的文学底蕴. 第一任主编为老舍,汪曾祺曾任编辑部主任.著名作家杨沫.王蒙.林斤澜.浩 ...
-
【纪念创刊70年·故事】毛秀璞:难忘北京六部口
2020年9月我们迎来了<北京文学>70周年华诞. <北京文学>创刊于1950年,沉淀了深厚的文学底蕴. 第一任主编为老舍,汪曾祺曾任编辑部主任.著名作家杨沫.王蒙.林斤澜.浩 ...
-
纪念创刊70年经典回顾|韩少功:《怒目金刚》(短篇小说)
行伍出身的书记当众骂了温文尔雅的乡村先生吴玉和,而吴玉和一心想着让书记道歉,便和书记较上了真.而当书记真的落魄时,吴玉和会怎样呢?本篇故事一波三折,人物呼之欲出,不愧<北京文学>创刊70周 ...
-
《凉州词》背后的故事,王之涣用一首歌纪念一群被忘却的人
《凉州词》背后的故事,王之涣用一首歌纪念一群被忘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