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同读一首诗:《母亲在上海》
相关推荐
-
2021,让我们一起做!
导言: 这一期工坊恰值2021年年初,昨天是元旦,今天我们就迈开牛步 ,这一刻发一点牛逼的声音不为过.我们首先公布一个特大消息:中国唯一一本以"城市诗人"命名的<城市诗人&g ...
-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巩固练习
古代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晨雨 杜甫 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雾交才洒地,风折旋随云. 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 ...
-
我的诗被伊沙推荐了
我的诗被伊沙推荐了 谷雨那天,我成了<新世纪诗典>推荐的第810位诗人,拙诗<对奶奶我就没笑过>也成了伊沙推荐的第2208首诗.初看之时,我当时的心情是吃惊和兴奋.我与伊沙素昧 ...
-
安徽诗人管泽富:顿悟的诗(外一首)
[诗人简介]管泽富,男,1962年7月出生,安徽省广德县人,高中毕业后务农,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创作诗歌,作品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先后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诗歌作品三百多首. 顿悟的诗 文/管泽 ...
-
著名主流派诗人桃花源(上海)诗选:只有诗不能垄断
[作者简介]徐凯南,字:和风,笔名:书生,桃花源.<白河诗刊>名誉总编,<多瑙文学>副主编,<南时文苑>顾问.退休前职业: <上海证券报>市场部市场版责 ...
-
诗人样本||“家园”主题诗赛:24号方启良
诗人名片 方启良:湖北罗田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黄冈市作协会员.作品发表于<诗选刊><山东诗人><都市><参花><大东北诗刊& ...
-
马雁:安得促膝说彼平生 “一年中的最后一天”
马雁穆斯林,诗人,散文作家.1979年2月生于成都,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在校期间策划组织了首届北大未名诗歌节,2000年与友人一道创建了著名的新锐文化网站"新青年&q ...
-
杜甫在《登高》中写“无边落木萧萧下”,为何是落木,而非落叶?
杜甫,千古诗圣,心系苍生,胸怀天下. 他在世时,经历了盛唐转衰的过程,所以他的诗中反映了不少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常怀忧国忧民,沉郁顿挫之感.因此,他的作品因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被称为诗史. &l ...
-
为什么古代诗人都喜欢用这座城市写怀古诗,读这首诗或许会有答案
公元212年,孙权命令手下倚杖清凉山西边的陡峭悬崖,修建一座宏伟的石头城,此城北边是滚滚的长江,南边可以直达秦淮河口,是建康(今南京)西部的防守要塞.六个朝代的统治者都很重视这个地方,以至于现如今的我 ...
-
你敢用普通话读这首诗吗?
你敢用普通话读这首诗吗? 一位语文老师,为学生朗读了一首题为<卧春>的陆游的古诗,要求学生听写出来. 语文老师朗读如下/ 有位学生听写如下 <卧春>/<我蠢> 暗 ...
-
当你不想努力了,就去读一读这首诗
诗歌很神奇的地方,在于品读的人层级不同,年龄不同,心境不同,就会品出不同的"味道". 同样的文字,有人品出如同白天充斥着阳光的温暖,他们积极面对生活,细细品味人生百态,全盘接受生活 ...
-
汉韵丨读一首诗: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汉韵阅读会 公众号 译 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注 释 ...
-
唐代诗人写了一首诗,皇帝读了,爱得不得了,马上升官
杜牧的<清明>诗家喻户晓,连带着清明这个节气也成为24节气中最广为人知的节气了! 其实,还有一首唐诗,记录了古代的一个节日,诗写成后,皇帝爱得不得了,当即提拔了坐"冷板凳&quo ...
-
【每日黄诗】读这首诗,需要心情的复杂。(2021年4月29日《罂粟花的蜜》)
万勿误会:"每日黄诗"的黄字,不是涉黄的黄,意思只是说,每日推送一首黄亚洲的诗作,或者是,每日推送一首黄亚洲举荐的诗作. 黄亚洲的举荐,不论人情,入得法眼即荐."黄评&q ...
-
晚唐一个诗人写了一首诗,关键时候救了自己的姓名
一首唐诗能干啥? 与知己仗剑问酒, 与美人醉舞风月, 与理想谈笑风生, 或者烙成一张烟火味儿的胡麻饼. 一首唐诗拥有千万种可能,可万万没想到它还有救人性命的本事,晚唐诗人李涉就有过这样一段传奇的经历. ...
-
读几首诗,了解毛笔的美!
笔 [唐]贯休 莫讶书绅苦,功成在一毫. 自从蒙管录,便觉用心劳. 手点时难弃,身闲架亦高. 何妨成五色,永愿助风骚. 笔 [唐]李峤 握管门庭侧,含毫山水隈. 霜辉简上发,锦字梦中开. 鹦鹉摛文至, ...
-
为什么说读一首诗可以懂一个人?这便是最好的答案
诗是什么?也许对现在的读者们来说, 它们是一种文化瑰宝,一份精神盛宴,又或者是一隅心灵港湾. 但对于诗词的作者来说,这些文字,无非就是他们某一时刻的心灵写照罢了. 也正因如此,诗句才会如此沁人心脾,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