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训练改善腿型

🎥

精准、正位、科学...
正确练习,好体态自然而来。
结构性VS功能性
骨骼结构的差异,决定着女性腿型问题将好发于男性。
1.骨盆结构不同,女性宽,男性窄
从而导致颈干角和Q角的改变,易造成腿型问题以及膝关节的不适。
2.股骨的颈干角
如果小于正常时形成髋内翻,那么容易形成x型腿或假胯髋,如果大于正常值容易形成o型腿。
3.股骨颈干角也导致Q角的改变
通过测量Q角,同时通过下肢的评估,因为软组织张力不平衡而导致腿型的改变是能够很好的解决,通过密集练习一周就能够看到腿型更直。
现在大多数的腿型的问题也是由于软组织的张力不平衡以及运动模式错误导致了腿型的问题,同时伴随下肢踝、膝、髋关节以及腰的疼痛。
膝关节、髌骨的位置通常需要髋关节的训练来进行调整改善。
4.胫骨的扭转角
胫骨的扭转角过大则会出现小腿外翻,通常与脚的功能有关,练习中需要通过脚的调整来改善。
5.结构性的长短腿,也会导致一侧腿型改变
6.练习中要懂得去看距骨的位置
7.不了解下肢的螺旋扭转结构 👉 瑜伽康复之螺旋疗法
8.各种错误的运动模式和生活模式肌肉的募集次序、关节共轴等等 👉 瑜伽康复之关节共轴
细节VS黄金
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去学习的,在练习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细节。
还是那句话,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细节是黄金。
把知识连起来运用在练习当中,在练习的过程当中就纠正你的腿型以及下肢关节排列的异常导致的疼痛问题。
若评估过后,是结构性的问题,没有办法通过运动去改变,可以垫鞋垫进行改善...
功能性的问题则可以通过运动进行调整、解决。给大家一个大致的思路,我们要先建立功能、再建立模式,最后建立能力。
在训练前可以根据腿型的问题去松解、拉伸相应短缩、黏连的肌肉。
开链激活需要强化的肌肉,开链的训练,以及闭链激活和闭链的训练,最后将正确的模式运用回归于生活。
同时建议大家在伸膝位去做一些闭链的训练,屈膝位的训练可以去激活、强化相应的肌肉,但伸膝位的闭链训练对于腿型的改变更具功能性(因为你是站着腿型有问题,而不是屈膝时腿型有问题)。
不管你是什么腿型,在练习中学会理解动作并非只是完成动作,学会精准正位的完成动作。
我们要做的只是看上去很简单的动作,但是思路对了,往往简单动作更具功能性(纠起细节来,并不简单)。
如何在动作中去调整力线和关节排列,肌肉募集次序、关节启动次序、肌肉得分收缩形式、静态稳定、动态稳定、关节共轴等...运动模式都需要融入在动作中,才能让动作更高效更具功能性和塑形康复意义。
腿型的改变不仅仅是去训练相关肌肉的力量,而是耐力。因为我们站立时并不需要你浅表肌肉太多发力,需要从深到浅的募集肌肉,我们在调整腿型的练习里,最累的是你的脚和臀,那就对了!
调整腿型的练习只是为了去拉伸?或是单纯强化某些肌肉?
不!
我们在这里是为了去调整关节排列,需要整体的去调整看下肢矢状面、冠状脉、水平面的力线。去让相应的肌肉做功「此处省略无数细节」使得关节功能轴带动关节位置来到一个正确的排列。
从而解决腿型的问题和因为关节不正位导致的关节疼痛问题。
路漫漫其修远兮,好好学习,正确练习。
无疼痛且兼具力量&灵活的好体态自然而来~
   学员评价
文章好看就点这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