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络特性
1、 手太阴肺经:本经多气少血,所以经气有了变动,就会发生肺中膨胀而满,气不得宣布,从而见到咳嗽气喘,缺盆中痛。变动剧烈时,可见到病人两手交叉,紧按在胸部,同时心中烦闷,眼睛发暗等“臂厥”的症状。
本经属肺,所以主肺脏的病症。如咳逆上气,喘促口渴,心烦胸满,臑臂内侧的前面(即肱骨前缘)疼痛,或手足厥冷,或掌中心发热等。
若邪气盛而有余,就会出现肩背痛,小便次数频多而量少。如汗出而恶风寒,是被风邪所伤。
若果肺气虚,也会发生肓背痛而恶寒,气少而呼吸短促低微。同时由于气虚不能通调水道,所以膀胱气化不利,致小便而色深。
2、 手阳明大肠经:本经多气多血,如果经气有了变动,就会血壅滞不通,发生颈部肿大和下齿疼痛。
本经属于大肠,与肺相表里,而大肠郁盛所致。所以本经主津液的病证。如目黄、口干、鼽衄、喉痹等,这是大肠传导失职,津液内伤,火热郁盛所致。也可因为津液耗竭,影响本经气血的流通,从而在本经脉所过的肩部和臂闹前侧发生疼痛,大指和次指疼痛,并且不能随着人的意志运动。
3、 足阳明胃经:本经多气多血,如果有变动,就会发生振寒、呻吟、呵欠、面部颜色发黑等症状。
若病气至经脉,就恶见火与恶闻人声,如闻到水声,就会发生惊惕,所以病人只想把门户关闭,独自居住室内。如果阳邪过盛时,还会发生攀登高处而狂歌,或把衣服脱去乱跑。
如果本经的经气厥逆不利,就会发生腹胀、腹中有气奔冲响动的干厥病。
本经所主是血分病证。如本经阳气有余,热邪盛则发狂,风邪盛则成温疟,温邪所伤则自汗出、鼽衄。如病邪连及经脉,就会发生口角歪斜,或口唇四周生皮疹,颈部肿大,喉中哽塞痹痛,或腹部水肿,或经脉所过的胸膺部、乳部、膝膑部、胫骨外侧,以及足跗等处疼痛。
本经气盛时,身体的前部皆热。如胃气有余,就会消谷善饥,小便发黄。
本经气虚不足时,身体的前面皆畏寒。胃中虚寒,就会脘腹胀满。
4、 足太阴脾经:本经多气少血。如果经气有变动,就会舌本强硬,或食入则呕吐,胃脘痛,嗳气,腹胀,放屁后腹胀就暂时消除。
本经属脾,所主的病有因为脾虚经气不利而发生的舌本痛。或因脾病不能运化,饮食难消化,津液不能荣养筋脉,于是肢体关节不能动摇。若脾虚有寒,就会发生大便泄泻,或水气停闭而成肿胀。如果湿郁太盛,也发生大便泄泻,或水气停闭而成肿胀。如果湿郁太盛,也能发生黄疸。又因湿热上蒸而致心烦。还有胃脘痛,食不下,难消化,以及久立会使股膝内侧肿痛,或胃中不和而睡卧不安等症。
5、手少阴心经:本经少血多气,如果有了变动,就会发生心部疼痛,咽喉干燥,口渴欲饮水。
本经属心脏,所以主心脏的病变。若本经有病变,就会发生目黄、胁痛、臂(月需内侧后缘疼痛,或厥冷,或掌心热痛等症状。
6、 太阳小肠经:本经多血少气。如果经气有了变动,就发生咽喉疼痛,颔肿,影响颈部转动,头不能回顾。或肩部疼痛象被人拉拔一样,上臂疼痛象折断一样。
本经属小肠,主津液所生的病变。如津液不足,就会耳聋。湿热熏蒸,就会眼睛发黄。或者颈部、颔部、肩部、手臂、肘部、臂闹外侧后缘等本经经脉所过处疼痛。
7、 足太阳膀胱经:本经少气多血。如果经气有了变动,就会发生头痛、痛得眼珠好象要脱出一样,颈项痛得象被人拉拔一样,背脊痛,腰也痛得好象要折断一样。同时股关节屈曲不利,国部不能弯曲,小腿肚也有撕裂的疼痛。
本经属膀胱,主阳气,而阳气柔和就能养筋,所以有了病变就发生痔疮,或因阳邪太盛而生疟疾、癫狂。也能发生鼽衄、眼睛发黄而流泪,头顶、顶部、眼内角、腰部、* 尾、国部、小腿肚、足跟等处疼痛,小趾不能随意运动。
8、 足少阴肾经:本经多气少血,如果本经有了变动,肾气不能上交于心,就会觉得饥饿,但不要吃饮食。肾气不能上交于肺,就会发生咳嗽,唾中有血,或者气促,喝喝而喘。肾中精气不能上升,就会眼睛发荒(视物不清),心如悬在空间一样,坐起不安,而且有饥饿的感觉,同时心中恐惧,如被人追捕一样。
本经属肾,所以主肾的病证。如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就会有咽喉肿痛,舌干,口中热,心中烦,气上逆,心痛等证。如肾病连及膀胱,就会发生黄疸。如肾气厥逆于下,就会生肠辟(即下利),或足痿,嗜卧,腰脊及股内后缘痛,足心热痛等。
9、 手厥阴心包经:本经少气多血。如果发生病变,就会见到手心发热,上臂与肘部挛急,腋下肿。病变剧烈时还会见到胸胁支满,心中跳动,忡忡不安,面赤目黄,喜笑不休等症状。
本经主血脉所生的病证。本脏如有病变,就会发生心中烦扰不安,心内掣痛。如脏病及经时,掌心就会发热。
10、 手少阳三焦经:本经少血多气。如果本经有病变,就会发生耳聋,咽肿,或喉痹。
本经属三焦,主气所生病变,如汗出,颊部肿痛,眼外角、耳后、肩啊、臂闹及肘部外侧皆痛,小指次指不能随意运动等,这是阳气有余,影响经气所致。
11、 足少阳胆经:本经多气少血。如果有了变动,就会发生口苦,胸闷,时常太息,心胁疼痛,不能转侧等症状。如少阳生发之气不能升腾时,就会发生足部外侧发热,面色晦暗,好象蒙着一层灰尘似的,身体不润泽等症状。
本经属胆,如有病变时,就会影响经脉所过处而发生头痛、下颔痛、眼外角痛、缺盆中肿,胁下肿,以及胸胁、髀枢、膝、胫骨外侧的绝骨、足外踝等处疼痛。如血脉留滞,就会在颈部和腋下发生马刀侠瘿。如阳气有余就会汗出,阳气逆于下就会振寒。如本经受邪,多发生疟疾。
12、 足厥阴肝经:本经多血少气。如果有了变动,就会发生腰疼,不能俯仰。妇人可见到少腹部肿胀,男子则为溃疝。如相火上炎,就会发生咽喉干燥,面色不光泽,象蒙一灰尘一样。
本经属肝,所主是肝的病证。如肝气厥逆,就会胸满呕逆。肝气虚,就会飨泄、遗尿。肝气实,就会生狐疝,或小便癃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