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何谓管理的最高境界?八个字说透了!! 2024-07-28 21:15:00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而人的无为,必须建立在“制度有为”的基础之上。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把下属的自利行为引导到对组织有利的方向上去,是“无为而治”的关键。在军事史上,曾国藩的湘军不能不算是一个奇迹。湘军是所谓的“官勇”,即地方政府招募的临时性武装,并非国家的正规军,当时的国家正规军是八旗和绿营。然而曾国藩却在很短时间内,将这样一群来自草根的散兵游勇打造成那个时代最具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部队,乃至令“湘军精神”流传后世,成为“团队精神”的代名词。他是怎么做到的?01绿营为何不能打?这得从曾国藩编练湘军时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说起。曾国藩当时并没有先探究“湘军如何能打”,而是先分析了“绿营为何不能打”。要知道,绿营是经制之兵,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他们的对手太平军是一批揭竿而起的农民,根本没受过什么军事训练。然而在太平军面前,绿营一触即溃,望风而逃,将大清王朝的半壁江山转眼之间就送给了太平天国。绿营为何不能打仗?曾国藩在分析后得出一个结论:绿营存在巨大的制度缺陷。绿营采取的是“世兵制”,即士兵由国家供养,世代为兵,各地都有绿营。一旦发生战事,就采取抽调的制度,东抽一百,西拨五十,组成一支部队,然后派将领带兵出征。这样的结果是:兵不识兵,将不识将,将不识兵,兵不识将。用曾国藩的话说,这就像砍树枝一样,东砍一条,西砍一根,然后捆到一起,形不成一个整体。既然大家互不熟悉,没有交情,那么大家都明白,遇到危险,就甭指望别人会来救自己。既然别人不会来救自己,那么打起仗来就谁也不肯冲锋在前,独履危地。相反,生死之际,所有人的本能反应都是自己先逃命。这就是绿营作战的特点,也就是曾国藩说的“近营则避匿不出,临阵则狂奔不止”,“胜则相忌,败不相救”。在他看来,这样的军队,即使“诸葛复起”,也是打不了胜仗的。所以,湘军要想镇压太平天国,就必须从制度上进行彻底改变。02全新的制度设计曾国潘在湘军采取了全新的制度设计。与绿营的世兵制不同,湘军采取的是招募制,而且是层层招募制。具体来说,就是大帅招募自己手下的统领,统领招募自己手下的营官,营官招募自己手下的哨官,哨官招募自己手下的什长,什长招募自己手下的士兵。湘军的待遇很高,所以不愁招不到兵。但只有上司招募你,你才能进入湘军,得到升官发财的机会。这样一来,士兵势必感激自己的什长,什长势必感激自己的哨官,哨官势必感激自己的营官,营官势必感激自己的统领,而统领势必感激自己的大帅。如此,从大帅到士兵,湘军就像一颗大树,“由跟而生干,生枝,生叶,皆一气所贯通”,组织内部全部打通了。“是以口粮虽出自公款,而勇丁感营官挑选之恩,皆若受其私惠。平日既有恩谊相孚,临阵自能患难相顾。”由此,在湘军内部,人和人的关系也就跟绿营不一样了,不再是捆在一起的树枝,而成为一个由感情纽带凝聚起来的整体。招募制只是曾国潘制度设计的第一个层面,更厉害的是在第二个层面。曾国潘规定,在作战过程中,任何一级军官一旦战死,那么他手下的军队便就地解散。比如,营官战死,那么整个营地就解散,全部赶回家去,一个不留;以此内推,哨长、什长都是如此。这会导致一个什么结果呢?这样一来,所有人都会做一件事情,就是一定要保住自己的长官。因为只有保住长官,你才有继续升官发财的机会。保卫长官本来是一种道德要求,但湘军通过制度使其变成了最符合下属自己利益的行为。由此在湘军中,道德的要求和利益的追求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王闿运在《湘军志》有言:“其将死,其军散;其将存,其军完。从湘军之制,则上下相维,喻利于义。将卒亲睦,各护其长。”这便形成了曾国潘所说的“呼吸相顾,痛痒相关,赴火同行,蹈汤同行。胜则举杯酒以让功,败则出死力以相救”的“死党”。这是湘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来源,也解释了为什么湘军和绿营同处一个时代,绿营士兵打起仗来首先想自己逃命,而湘军士兵首先想保卫自己的长官。一切皆是因为制度设计的不同。制度是什么?制度是决定和改变人行为的东西。人都是理性的,人都知道什么样的行为对自己最有利。管理者的关键任务是能够制定出有效的制度,把下属的自利行为引导到对组织有利的方向上去。就像曾国潘治理湘军一样,在确立基本制度后,他根本不用自己挥着战刀在后面逼下属冲锋陷阵,下属自然就知道往前冲。下属的行为已经变成了自觉、自发的行为,因为这种行为对他们自己是最有利的。'异数'华为反观商业世界,华为公司也算是一个异数。华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价值观,而在今天这样一个消费主义的时代,华为近15万员工,而以80后为主,为什么能形成艰苦奋斗的文化?他们怎么会信奉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也要归功于制度设计。华为的制度设计是“高效率、高压力、高工资”,从招聘、待遇、晋升到淘汰,所有的制度设计都围绕着“奋斗”这一主题展开,围绕着保证奋斗者的利益最大化而展开,有责任心和有才能的人会不断进入公司的中坚层。在激励方面,华为采取的是“1 1的机制,即薪酬由工资、奖金和股票分红收入三部分构成。在这种机制下,员工工作的目的就不仅仅是为了拿到基本工资。奖金使得员工有了主动提高集自己绩效的动机,而股票红利使得员工会主动关注企业的整体业绩。员工的个人利益和企业的整体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员工和企业形成了利益和命运共同体。华为由此被打造成一个奋斗者的平台,奋斗由此也就变成了员工自觉、自发的行为,从而推动着公司的迅速发展。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湘军和华为的例子告诉我们:人的无为,必须建立在“制度有为”的基础之上。而有效的制度设计,又必须建立在对人“自利”本性的把握上。来源:商业评论 作者:宫玉振 赞 (0) 相关推荐 团练制度能消灭白莲教,为何对付不了太平军,曾国藩拜师戚继光 从嘉庆元年(1796年)到嘉庆九年(1804年),轰轰烈烈的白莲教起义被清廷镇压下去.令人大跌眼镜的是镇压白莲教起义的主力,不是八旗.绿营等清朝正规军,而是地方团练,团练制度如何成了白莲教的克星呢? ... 曾国藩的成就源于四十岁以后的一次总结,那他究竟总结了什么?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是我国著名的政治家,他曾创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主张发起洋务运动.可以说,曾国藩的崛起对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 ... 清朝军队是怎样构成的? 清朝军队的构成变化很大.早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努尔哈赤就逐步发展出了八旗制度.这一时期八旗兵是清军(后金军)基本构成.八旗制度是由女真氏族的一种牛录制度发展出来的.牛录最早为一个临时的十人狩猎单位 ... 曾国藩:三用三不用,帮你识人、用人,结交朋友、成就事业! 曾国藩能够取得巨大功业,跟他识人.用人有很大关系.那么,什么人可交?哪些人可用?他总结了"三用三不用". [三用]吃苦耐劳者可用,勇于拼搏者可用,简单朴素者可用. 1.吃苦耐劳者. ... 同样是汉人兵勇,湘军凭什么能取代绿营兵?奥秘:工资是绿营3倍 曾国藩像 说到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等,曾国藩都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中,曾国藩一手组建的湘军,为大清续命立下了汗马功劳. 湘军的组建背景与当时八旗军与 ... 曾国藩为什么要创建湘军?这两件事促使他要自建新军扬眉吐气! 从某种意义上说曾国藩一生的勋业都押宝在镇压太平天国上头,这也许是曾国藩始料所不及的,但看他在与太平军进行殊死搏战中百折不挠的劲头,谁都不能不相信,他生来就是太平天国的克星. 曾国藩出山. 1851年1 ... 曾国藩智慧:做到这八个字,事业成功,人生顺遂,足以改变一生 在"立德立功立言"的评价体系中,有人把儒学创始人孔子称为"大成至圣先师",把曾国藩崇拜的"心学"大师王阳明称为"绝顶"之 ... 苏轼临终绝笔词,用二十八个字悟透人生禅意,后人只读懂二三句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前段时间看到这样一句话:"我听过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这或许是很多人的困扰.但我想问,听过归听过,你真正懂它了吗?包括我也曾问自己:接下 ... 因忘打卡罚款100元,逼走优秀员工才明白:管理的最高境界,就4个字! 企业老板阅读会2021-05-04 有一位朋友,他管理员工一向以严苛著称.他性格孤傲,脾气暴躁,对待工作极其严格.手下员工如果在工作上达不到他的预期,甚至会被骂得体无完肤,无论男女. 前几年,正是凭着 ... “千古第一完人”,曾国藩绝境中研读《道德经》最终悟出八个字 "中华千古第一完人","中兴四大名臣"之首曾国藩绝境中研读<道德经>,最终悟出,世间真理不过这八个字!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年少时的他,也曾争强好胜 ... (此文无价):管理的最高境界,就4个字! [第1600期讲座]:[国学管理智慧]领袖之道:马云为何学道,乔布斯为何学禅?(第2集) 推荐阅读文章: <因忘打卡罚款100元,逼走优秀员工才明白:管理的最高境界,就4个字!> 来 源 ... 管理的最高境界,就这16个字 无论是新晋管理者,还是有经验的管理者,都希望能够提升管理的境界,因为随着管理能力的精进,也会让我们的工作卓有成效. 管理的功力并非朝夕之间可以练成,一个高潜人才修炼成一个高手,一定是需要花很多时间沉淀 ... 管理的最高境界16字 无论是新晋管理者,还是有经验的管理者,都希望能够提升管理的境界,因为随着管理能力的精进,也会让我们的工作卓有成效. 管理的功力并非朝夕之间可以练成,一个高潜人才修炼成一个高手,一定是需要花很多时间沉淀 ... 因忘打卡罚款100元,逼走优秀员工:管理的最高境界,就4个字 全文总计2511字,需阅读7分钟,以下为正文: 有一位老板,他管理员工一向以严苛著称.他性格孤傲,脾气暴躁,对待工作极其严格. 手下员工如果在工作上达不到他的预期,甚至会被骂得体无完肤,无论男女. 前 ... 曾国藩绝境中研读《道德经》,最终悟出,世间真理不过这八个字! 众所周知,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爱新觉罗·溥仪是中国的末代皇帝,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正式标志着延续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的结束.可以说,清朝晚期政府贪污腐败成风,帝国主义列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