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考,本地学生噩梦与外地学生狂欢有何相干?哪个城市都有伤心落泪

提醒胡粉:“胡说”公号坚持日更原创文章,发表的网络课程辅导广告,都经由胡老师的认真审查。眼下,网络授课已经成为中小学生课外学业的途径,大家可酌情尝试。网络上的理财广告,只要让您掏钱存储的,请一定提高警惕。

商务合作联系电话和微信:13831979088

胡子宏生命日记(1056)

衡水中考,本地学生噩梦与外地学生狂欢有何相干?哪个城市都有伤心落泪

(一)

今天是我们邢台中考报志愿的最后一天。上午,还有家长在微信上聊天时唉声叹气,孩子中考分数少,一中、二中没戏,重金投奔民办中学又难以入门。

中考无言,分数说话。中考之后,孩子们的成长就开始踏上了岔道口,有的欢天喜地,有的委屈伤心。这当口,哪个城市都有人在伤心落泪。

这时候,没有任何一个校长会声称,我们搞的是素质教育,学生虽然分数低了点,但是素质高呀,快把我们学生录取进去吧。

无疑,在河北省,衡水系中学是初中毕业生向往的教育圣地。省内几大名校在招生上无疑占得上风,衡水中学(含衡一、衡实)、衡水二中(含志臻)、石家庄二中、冀州中学、武邑中学等,往往会在招生上讨得先机。与此同时,各地的重点中学,如一中、二中招生进展也进展顺利。

此时,满怀惆怅与不甘的,是那些处于成绩金字塔中下游的学生。他们前进一步,能进入重点高中,但分数略差,只好进入在他们眼里不怎么入流的高中。无奈且伤心,但没有办法,这就是命运,这就是人生。

昨天,衡水市爆出一篇微信号公众号文章,号主和作者都是胡论之。嘿,有些奇妙啊,本人姓胡,公众号为胡说。此人未必姓胡,冲动之下,撰文一篇,于是自称胡论之。

文章标题是《衡水中考,外地孩子的狂欢,本地孩子的噩梦》。作者首先提出,衡水中考之后,各个著名高中疯狂招生,却将真正的衡水本地孩子逼上了欲哭无泪、求告无门、愤懑无助的噩梦状态。

该文推出后,在微信朋友圈迅速传播,很多有家长发给我,希望我谈谈看法。昨天,署名叶羽鸿的文章,发表在衡水微媒公众号号上,标题是《10万+人围观衡水教育:外地孩子的狂欢,本地孩子噩梦》。恐怕,该文早晚也得被勒令删除。

今天早晨,《衡水中考,外地孩子的狂欢,本地孩子的噩梦》已经被作者删除。很正常,我也有可能接到电话,希望删除本篇文章。

胡论之质问:面对蜂拥而入的外地考生,疯狂招生的“著名”高中们、衡水的教育主管们,你们对得起衡水本地土生土长、努力读书却“普通”高中都无缘的中考孩子们吗?

作者摆出了基本事实或观点。一是,衡水中考人数增加近6000人,而衡水五中、衡水志臻初中部都增加了大批外地高分学生,极大地挤占了本该属于本地孩子的机会。

二是,作者提出疑问:某走读初中学生中考成绩525分,在本校800名学生中大概年级排名210名左右,这样的成绩居然连十三中一开始的最低录取分数线529都够不上!后来十三中连续降分,才被通知录取,每年学费18500元。

三是,因为考生增加太多,今年所谓的衡中、二中扩招根本就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外地的孩子兴高采烈地享受着衡水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衡水本地自己的孩子在职教中心默默流泪。作者质问,衡中、二中,你们羞愧吗?

作者还提到了明目张胆的教育腐败,微信聊天群里,有人在公开叫卖衡水市各中学的指标,开价从七八万到一二十万不等。我在相关聊天群里也见过类似的信息。

作者最后发出了愤怒的质问:面对这样的情况,我说不出话,我还能有什么话好说哪?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你满意吗?衡水人民满意吗?我,不满意!


(二)

《衡水中考,外地孩子的狂欢,本地孩子的噩梦》表达出了衡水人对本地教育的纠结和忧虑,对本地教育确实进行了一番思考。

随着衡水教育产业化的日益发展和逐渐成型,衡水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确实正在实现教育与经济的协调进步。教育带动经济的发展,经济促进教育产业的兴旺,两者相得益彰,这已经在十多年的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效果不错。

衡水教育产业化眼下存在的一个薄弱环节就在于,初中优质生源大量涌进后,相应的出口,亦即高中建校工作,尚没有实现规模化的跨越式跟进。个别学校的急躁冒进,没有得到教育管理部门的统筹调控。今年发生的衡水志臻实验中学的家长维权事件,就是衡水教育发展中的一点小瘢痕。

衡水系中学的高升学率,无形中引起了衡水人对教育的重视,也吊足了衡水家长期望孩子读名校的胃口。于是,家长们都把目光投往衡水中学和衡水二中,相比之下,孩子去了十三中,就貌似是没有面子的事情。

胃口被吊得过高,自己家孩子实力不够,一旦没有进入衡水中学和衡水二中,衡水人就难免产生抱怨。《衡水中考,外地孩子的狂欢,本地孩子的噩梦》就是衡水家长发出的抱怨。他们把自家孩子无法进入衡水中学和衡水二中的原因,归咎到外地学生的进入,似乎本地孩子的噩梦,就是被外地孩子的狂欢带来的。

果真如此吗?外地学生的进入,真的把衡水本地学生排挤了吗?外地孩子的狂欢,真的带来了本地孩子的噩梦吗?

首先,我们要看到,衡水市教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优质教育资源,一方面归功于市政府领导下的严格规范的管理——这必须要感谢李金池、张文茂两个前任衡中校长;另一方面,衡水教育的辉煌,也与外地优质生源的大量涌入密不可分。两者已经形成了默契的共生关系。

百度一下就知道了。共生又叫互利共生,是两种生物彼此互利地生存在一起,缺此失彼都不能生存的一类种间关系,若互相分离,两者都不能生存。

因此,衡水人抱怨外地优质生源涌入,排挤了本地生源,是站不住脚的。也许,你家孩子成绩较差,没有考进衡中,你觉得落魄,就来抱怨外地生源。实际上,衡中、衡二不招生外地生源,也轮不到你家孩子进衡中、衡二。道理非常简单,他组织的是篮球队,招的是姚明,你家孩子却是潘长江,能录取你吗?

其次,外地优质生源的涌入,对本地生源的学业发展,毋庸置疑是利大于弊的。就像衡水开了个集市贸易,外地客商前来做生意,带动的是本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外地优质生源不断涌进,带动了衡水市教育资源的迈上更高层次,不仅盘活了衡水市经济发展,而且给衡水市学生带来了福利。就像衡水市开了集市贸易,推动了本地职工再就业,是一个道理。

衡水人要意识到,眼下,衡水中学、衡水二中、衡水十三中等,都是给本地学生留足了名额的。譬如,外地的学生是考不进衡水中学的,只能进入衡水一中,且要缴纳高额的学费。可是,衡水中学、衡水一中为衡水市的学生留足了2000多的入学名额,邢台学生进入衡一的,不足200个——这200人当然都是尖子生了。

全省各地,每个地市只招生区区不到200人的尖子生到衡水中学就读,外地学生自然要狂欢了,毕竟考上衡一太不容易了。但是,这对衡水本地生源,不算是噩梦。毕竟,衡水中学给你留下了2000个名额呢,还有衡水二中、衡水十三中呢。

(三)

有人说了,你们外地人来我们衡水抢夺我们的教育资源干嘛呀?你们不来了,赶走你们,优质教育资源,不就是我们衡水孩子的吗?

错了,你们衡水市的各个中学,之所有出名,就是我们外地生源给你们壮足了脸面。我们这些优质生源不来,学校就会没有升学率。商人也罢,政府也罢,办学校,既要追求社会效益,也要追求经济效益。本地生源不足以支撑起如此高的升学率。衡水市要组织的是篮球队,你需要我们这些姚明和王治郅。

你也许会问,你怎么知道俺们支撑不起升学率呢?你们不来衡水,俺们家孩子进入衡中,照样能考上清华北大。唉,别嘚瑟了,衡水教育再厉害,实际上是高中阶段的管理有效,其基础是千万个家庭教育的智慧结晶。本地生源如果连衡中都考不上,肯定是竞争不过考进衡一的外地生源的。

衡水家长也许希望赶走全部的外地生源,把自己家孩子全部送入衡中、衡一。这无疑是个伪命题,是不可能的。学校不会干这种赔本也赚不了吆喝的买卖。衡水市也不会打破这种已经形成的共生关系。

有衡水家长跟我辩论,你们外地生源来我们衡水,掠夺了我们的优质教育资源,弄得我们孩子没有学校上,才不欢迎你们呢!拉倒吧,明摆着你的孩子进入衡中、衡二的希望,比我们外地学生增加了10倍,你们还抓不住,却怪我们外地生源,这算什么道理?

你以为,赶走外地生源,你们家孩子就会进入吗?你以为衡中、衡二会愿意增加哪些扩大分母数字的学生?打个比方,说句恶话吧——衡水组建的是篮球队,不是小品队,因此,只需要姚明王治郅,不需要潘长江。

随着衡水市教育产业的发展,实际上,衡水系高中的办学规模和质量,已经超过了外地的学校。单就几个中学对本市的招生规模,已经超过了外地城市在本地的招生比例。也就是说,衡水学生进入理想高中就读的数量和比例,比外市已经高了很多。

邢台市最好的高中是邢台一中,现在又增加了一个升学率没有得到验证的邢台精英中学,两所学校的招生规模,其实也只是全市中考生很小的比例,这个比例远远低于衡水系中学在本地的招生比例。

你说,外地孩子狂欢,本地学生噩梦。可是,你以为邢台的孩子没有噩梦吗?邢台一中、邢台二中、邢台精英等校门口,也是拥挤着学生家长,大家彼此打探升学录取的信息。你以为只有衡水孩子在悲痛吗?外地的孩子考分少,进步了本地的好高中,也是哭丧着脸,父母也在焦急万分,试图为孩子找个理想的高中去上。

中考是选拔性考试,考上理想高中的自然会狂欢。分数低的学生,没有进入理想的高中,自然就会扫兴。衡水本地的学生噩梦,不是外地孩子的狂欢带来的,而是你的考分少导致的。你不能指望着把高分的学生都赶走,自己去抢占别人的位置,而是应该抱怨自己能力不够,下的功夫不足。

看看衡水市十三中的录取分数线,就纯文化课分数而言,起点差不多是470——480分,十三中逐渐逼近名校的序列,这个分数线已经不算高了。如果你家孩子连这个分数线都跨越不了,那么,初中三年,你家孩子莫非都在睡大觉吗?你不能抱怨共军太狡猾,而要看到国军太无能了。

(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