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茶、红茶、白茶都得闷一闷才有滋味?村姑陈:你是买到劣质茶了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难得好天气,得晒晒太阳。

拿着小毯子,来到落地窗前,将隐藏在内部的桌子升起来。

摆上盖碗,公道杯和一只小小的茶杯,晒着太阳,喝着茶很是惬意。

看看书,喝喝茶,浑身都暖洋洋的。

就是这样艳阳高照的日子,让人的心情都明媚了起来。

喝一口香茗,感觉心中很是满足。

因为阳光有些刺眼,看了一会书便觉得眼睛有些酸痛。

便休息了一会,看看茶友们的留言。

随意翻着评论,注意力被一位茶友的问题所吸引。

他问,红茶、白茶和岩茶是不是都要闷泡才会有滋味?

呃,当然不是。

闷泡的茶汤,喝起来或许会很苦很涩,滋味很不好。

红茶、岩茶和白茶,并非闷泡才会有滋味。

《2》

闷泡,简单地说就是,闷+泡。

泡,指的就是,将茶叶放入水中泡着。

闷,说的就是,将泡在水中的茶叶,闷上一会再出汤。

简单地说,就是在用盖碗泡茶时,注入沸水时,不立即出汤,而是合上盖子闷上一会再倒出茶汤。

在闷泡的过程中,茶叶会不断释放滋味物质,这样一来就会使得汤水中物质过量。

如此茶汤,汤水中的物质含量不均衡,喝起来滋味就会不佳。

前段时间,有位茶友说,自己泡出的茶汤总是很苦,是不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于是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请茶友拍摄一段冲泡的视频过来,看看是哪里有问题。

不一会,一段长两分钟的视频就发了过来。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茶友在使用盖碗泡茶时,注水后没有立即出汤,而是泡了大概30秒才拿起盖碗,到大部分茶汤倒出,大概花了40秒。

这样一来,也就导致了闷泡,使得滋味物质大量释放在汤水中,喝起来也就会有些苦涩。

茶叶中,主要是以三类滋味物质为主,茶多酚、咖啡碱和茶氨酸。

其中,茶多酚和咖啡碱提供苦涩味,茶氨酸提供的是鲜爽和清甜。

在闷泡的过程中,茶多酚和咖啡碱大量释放在汤水中,而茶氨酸释放的量比不过两类物质的数量,逐渐被苦涩味物质占据了上分。

故而,品质出众的好茶,其中的茶氨酸物质虽然丰富,但是一拳难敌四脚,终究是抵不过两类物质的战斗力。

平时喝茶时,并不建议大家喝闷泡的茶汤,又苦又涩,喝到肚子里,对身体会有一定负担,而且对肠胃也不好。

摄入过量的咖啡碱和茶多酚,对身体来说并无益处,凡事都讲究适量,适中才好。

在茶圈内,闷泡是检验一款茶品质的一个技巧,将茶叶浸泡在水中,让大部分的滋味物质释放出来,茶汤会变得又苦又涩,且非常浓烈。

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很直接地发现茶叶的缺点。

但是在日常喝茶时,闷泡并非最好的选择,唯有快出水才可以让茶叶中的物质均匀地释放在汤水中,这样泡出来的茶汤滋味才会好。

闷泡不是好茶的良药,却是劣质茶的遮羞布。

《3》

劣质茶,闷泡后才会有滋味。

劣质茶,内含物质不丰富的茶叶,若是不闷泡的话,泡出来的汤水滋味很是寡淡。

没什么内含物质的茶叶,若是不闷泡一会的话,就很容易被人识破真面目。

如今,市面上有这样的茶掌柜,他说自家的茶不怕闷泡,而且闷上一会更好喝。

于是,便开始宣扬好茶不怕闷。

每次听到这样的说法,都表示这是在胡说八道,这明明是为了劣质茶开脱罢了。

前段时间,有位茶友来说,朋友送了几饼老白茶来,滋味很寡淡,闷了一会后才稍微有点滋味。

自己始终找不到原因,于是便来咨询。

能够为茶友解决问题,当然欢迎了。

其实,当听完茶友的描述后,心中已经有了大概的答案了。

会导致泡出的茶汤滋味淡,无非与茶叶的品质和冲泡方式有关。

于是细细询问茶友泡茶的那些细节,投茶量,水温以及茶具等等,发现茶友在泡茶方式上基本都没有问题。

想来,是茶叶品质有问题,便请茶友拍摄一张茶叶的图片,点开一看,答案浮出水面。

图片中的那个茶饼,颜色漆黑,黯淡无光,一看便知那是做旧茶。

做旧茶经历了非茶的工艺后,内含物质受到了很大的损耗,没什么滋味物质,快出水自然是没什么滋味。

唯有闷泡后,汤水中才会有些滋味。

直接与茶友讲明真相,本以为茶友会说,感觉这茶还不错,怎么会是做旧茶呢?

没想到茶友第一反应是,还好只喝了一泡。

看来是位很注重身体的茶友,这样的做法其实很对。

需要闷泡才有滋味的茶叶,建议大家直接舍弃比较好,这样的茶喝到肚子里,对身体是否有害不得而知。

但是本着保险的心态,建议别喝。

《4》

无论是岩茶、白茶还是红茶,都不建议闷泡。

通常情况下,为了直观地感受好茶风采,都是使用白瓷盖碗泡茶。

盖碗有几大好处,其中之一,便是快出水。

为了可以更好地感受,岩茶的焦糖香,岩骨花香,快出水才是王道。

冲泡岩茶时,投茶8克,注水100-110毫升左右的沸水,在注水后应该立马合盖倒出茶汤。

以此保证汤水中,滋味物质均匀地释放,不偏不倚,均衡适中。

内含物质丰富的岩茶,来自武夷山正岩产区的岩茶,制作工艺良好,快出水滋味极佳。

有了充分的本钱后,在冲泡时,经过沸水的刺激,内含物质纷纷落入汤水中,香清甘活。

在品质好的前提下,若是闷泡坐杯了,只会导致泡出来的汤水滋味不佳,甚至浓重。

闷泡不仅会导致茶汤滋味不佳,还会导致香气受损。

故而,快出水才是冲泡好茶的方法。

同样的,在冲泡品质极佳的红茶、白茶等,快出水少不得。

冲泡红茶时,不必担心出汤速度太快,汤水会没有滋味,完全是多虑了。

就像喝一杯正山小种,注入沸水,快速合盖出汤。

香气盈盈,花蜜香在盖子上大放异彩,勾人心弦,馥郁非常。

喝上一口茶汤,入口便是清甜,稠滑的汤水包裹着花蜜香,花果香,这滋味令人欲罢不能。

快出水,正山小种的花蜜香,桂圆汤,依然非常绚丽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泡茶时,不必担心快出水没有滋味,只要品质好,滋味非凡。

白茶同理,快速倒出的茶汤,滋味鲜爽,香清甘活,鲜香醇爽。

《5》

闷泡,是一把双刃剑。

在必要的时候,它也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

比如,快出水时,汤水滋味有所变淡了,这时候便可以闷泡一会。

这样一来,也就可以使得茶叶深层次的内含物质释放出来。

好茶的内含物质是非常丰富的,稍微闷泡5秒,10秒,汤水仍旧好喝。

但是在前几冲的时候,还是快出水比较好。

这样才可以确保滋味物质释放均匀,使得茶汤滋味物质均衡。

需要闷泡,才有滋味的茶,就不建议大家继续喝了。

无用功,大可不必。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