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石窟

  • 石窟

石窟是依着山崖开凿而成的一种佛教建筑,它并不是在地面上搭建的房屋,而是在山石中凿出的洞窟。中国石窟众多,凿建时间绵远悠长,而且大多石窟较为庞大,其中的雕像精美、珍贵,具有重要的历史与艺术价值。中国佛教石窟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中原地区、南方地区。各个地区的石窟各有特色,各具所长,而又相互影响,经过不断的交流与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佛教石窟内容及石窟艺术与文化。比较著名的石窟有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龙门石窟,三者并称中原北方三大石窟。南方石窟的代表当属四川的大足石窟。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大同市西,凿建于北魏兴安二年到太和十九年(公元453~ 495年),历时近半个世纪。因为地处武周山,也就是云冈南麓,所以被称为“云冈石窟”。它是中国的著名石窟之一,也是中国大型石窟群之一。现存主要洞窟有五十多个,保存较好的约二十个。窟内造像有五万多尊,还有众多精美的壁画,是佛教石刻艺术的宝库。石窟依山凿建,洞窟均随山形起伏而设,高低参差而又是一个整体。

云冈石窟第16窟

云冈石窟第16窟是昙曜五窟的第一窟,在五窟中居于最东方。此窟东西长约12m,南北进深近9m,高度达15m多。窟中的主供站立佛像高达13m多。佛像面貌英俊,面容沉静肃穆。头顶梳波状发髻,身着褒衣博带,身材挺拔。据说,此尊大佛对应的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石窟开凿时他正是在位皇帝对石窟的建筑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与影响力。

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早期建有五窟,为云冈石窟西部的第16、17、18、19、20窟。根据记载,这五窟的建筑与僧人昙曜有直接而重要的关系,所以被称作“昙曜五窟"。昙曜五窟从东到西连绵百米,窟前地面宽广平坦、视野开阔。五窟建筑规模宏大,平面呈椭圆形,印度草庐式穹隆顶,无后室。昙曜五窟是我国现存公元五世纪时最具代表性的佛教石窟群之一。

云冈石窟第17窟

云冈石窟第17窟也是昙曜五窟之一,它的规模很大,极有气魄。窟内主尊为交脚坐佛,佛像高达15m .多,是云冈石窟中第一交脚大佛。可惜的是佛像的风化非常严重。在这尊主像的两侧还分别塑有一尊形体相对较小的佛像,一尊是坐佛,一尊是立佛,皆身穿通肩大衣。

云冈石窟第18窟

云冈石窟第18窟也是昙曜五窟之一,并且是昙曜五窟中雕像较多的一窟。第18窟内的主像高达15m多,佛像身披袈裟站立,气宇轩昂。左手抚胸,有强烈的动感。此像对应的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主像两侧立有胁侍菩萨和佛的十大弟子。弟子像头部采用圆浮雕手法,突出墙壁,而身体渐渐由上至下隐于墙壁内,这是云冈石窟雕塑的特例。

云冈石窟第19窟

云冈石窟第19窟也是昙曜五窟之一,同时也是昙曜五窟中规模最大、组合较为特殊的一个洞窟。窟洞大小非常合于山势,窟内坐佛主像高近17m,是五窟中的第一大佛,也是云冈石窟内第二高的佛像。他对应的是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此尊主像洞穴的两旁呈八字形辟有两个耳洞,各置一尊倚坐佛像。如此安排,主次分明而有变化。

云冈石窟第20窟

云冈石窟第20窟是昙曜五窟中的最后窟。这座洞窟的前壁在洞窟竣工后不久就倒塌了,因而主佛成了“露天大佛"。但是佛像的风化并不严重,形体、面貌乃至衣纹都较为清晰。这尊佛像极好地体现了石窟早期雕塑的艺术精神,是云冈石窟雕塑中的代表作品。虽然第20窟在编号上是昙曜五窟的最后一座,但从对应的皇帝来看,第20窟对应的是北魏的第一位皇帝拓跋理。

云冈石窟第5、6窟

云冈的第5、6两窟属于双窟,同时开凿于北魏时期,两窟均为前后室,前室前方有靠崖的楼阁建筑。不过,洞窟平面略有不同。第5窟为穹窿顶、椭圆形洞窟,后室中心塑有大佛像。第6窟后室为中心塔柱式,塔柱四面刻五佛,也就是五方佛。

云冈石窟第9、10窟

云冈的第9、10窟也是双窟,在窟形和布局上非常相似。两窟前方有列柱,具有明显的双窟特点。同时,洞窟前方列柱在云冈石窟中也是比较有特色的地方。柱后为廊,廊内壁面及窗洞门楣处,雕刻极尽奢华富丽,色彩鲜艳明亮,雕制繁缛而精细,令人赞叹。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我国著名的石窟建筑群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坐落在伊水两岸的龙门山和香山的石灰岩崖面上。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又经隋、唐、北宋各代陆续开凿,历时四百余年才告完成。龙门石窟中具有代表性的洞窟有北魏时开凿的古阳洞、宝阳洞,唐代辟建的潜溪寺、奉先寺等。龙门石窟现存佛龛近800个,所造大小石像9万多尊,另有题记、碑碣等3600多块。

莲花洞

莲花洞开凿于北魏孝明帝时期,是北魏后期开凿的一个大型窟洞,位于龙门西山中部略偏南。莲花洞是龙门石窟中非常美妙的一个窟,其美妙之点就在洞内绝世无双的宝莲藻井。莲花洞洞窟的平面为长方形,高宽都在6m左右,深约9m,窟顶相对平圆。窟顶中心即是一朵巨型莲花,采用高浮雕手法雕制而成,雕刻精美。莲花分内外、高低三个层次:最中心的莲蓬最为突出,是最高层;莲蓬外围是一圈莲花瓣,为第二层;莲花瓣外围有一圈二方连续的花纹作为衬托,与莲花浑然一体: 外围的洞顶上浅雕飞天环绕着整朵莲花。

古阳洞

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的洞窟,位于龙门西山南部。据某些记载考证,古阳洞原名“石窟寺”。又因为传说老子曾于此炼丹,所以又名“老君洞”。古阳洞平面略呈马蹄形,顶为穹窿形式,洞高11m,宽近8m,深约10m。洞内主像为高约6m的释迦牟尼结跏趺坐像。古阳洞内造像颇多,连其他窟洞中雕做藻井的窟顶也都成了凿龛塑像之处,就这一点来说,古阳洞在龙门石窟中是数一数二的。

奉先寺

奉先寺是现存龙门石窟建筑群之,也是龙门石窟的主窟,凿建于唐高宗咸亨三年至上元二年(公元672- 675年),是唐代石窟艺术中的精品。它前临伊水,水面开阔,水流清洌;北倚西山为天然的屏障。因为窟洞多是利用天然溶洞开凿,所以与青山绿水更为相融相映,一片自然清幽的景象。奉先寺的闻名,除了优美的环境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窟中精雕细琢的佛像,尤其是主像卢舍那佛。

万佛洞

万佛洞也是龙门石窟中较有代表性的洞窟,位于龙门西山中部,距离莲花洞不太远。万佛洞开凿于初唐,它是一座平面方形的洞窟,但窟洞分为内外两部分,居内者较大,居外者稍小。内洞高宽都接近6m,深6.5m,而外洞的宽约4.9m,深只有约2m。很明显内洞为主。“万佛洞”其名就因为内洞壁面雕有一万多尊小坐佛而得。

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现存最伟大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其年代之久远、规模之宏大、营造时间延缓之长、艺术之精美,在全国石窟中居于首位。莫高窟处在敦煌城东南的沙漠绿洲中,这里有危崖高峰,也有峡谷泉河,莫高窟就开凿在其中的鸣沙山东麓的陡壁断崖上。莫高窟始凿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前秦年间,后经北朝的渐盛、隋唐的大盛,渐渐辉煌,直至元代仍有开凿,明清时才衰落。各期造像、彩画乃至建筑跻身于一窟,并且各有当时的时代特色,丰富精彩、绝美多姿。

敦煌莫高窟壁画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与石窟本身一样为世人瞩目。莫高窟的众洞窟内都绘有壁画,有的甚至连窟顶也满绘壁画,色彩斑斓,内容丰富多彩,绘制精美,艺术精湛,并且极富时代特色。敦煌早期壁画大多是佛本生故事,描绘佛的前世、今生所经历的各种传说故事。敦煌隋代壁画仍以佛本生故事为主,但已不像早期那样位置突出,在绘画风格上也更为写实,追求丰满与华丽。到了唐代,则以经变画为主,即将佛经文字变为图像来展现。五代宋初的壁画,仍以经变为主。元代时的壁画,增添了较多的密宗内容。

敦煌莫高窟九层楼阁

敦煌莫高窟的九层楼阁,在整个石窟中非常令人瞩目,是莫高窟中的标志性建筑。这座九层楼阁的楼体依着崖壁而建,是敦煌第96窟的前半部分。楼阁为木质结构,九层的楼体雄伟壮观、极富气势。据记载,这座楼阁初建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原先楼层没有现在这么多,楼体已毁,现存者是20世纪30年代重建。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县东南,因山状如农家堆积的麦垛,所以称为“麦积山”。麦积山石窟大约开凿于十六国的后秦时期。在南北朝时的北魏、西魏、北周达到鼎盛,尤其是在北魏时。北魏孝文帝时期佛道大盛,麦积山石窟的凿建也达到了高潮,当时的一些高僧、禅师多隐居麦积山,聚众讲学布道,弘扬佛法。隋、唐、宋、元等朝代,都对麦积山石窟有所凿建与重修,隋唐最为突出。麦积山原来是一个完整的山体,唐代开元年间因地震致使崖面中部崩塌,石窟自此分为东西两部分。

麦积山石窟第4窟

第4窟始凿于北周,后又经隋、宋、明等朝的增凿与扩建,它是麦积山石窟群中最大、最精美的一窟, 位于麦积山东崖的最高处。第4窟前廊的长度达30多m、高近9m,东西两侧各塑一高4m多的力士像,其上部壁间分别雕龛,内塑文殊与维摩像。廊子的顶部雕平棋藻井,据残迹可知共有42方,每方绘一幅中国佛传故事壁画。

麦积山石窟第13窟

麦积山第13窟位于麦积山东崖的中心。此龛和龛内佛像与其周围的大部分窟龛,都营建于北周和隋朝时期,因而造像、窟龛形式等都带有这一时期龛、像的特点,风格简洁、明快而又给人敦厚之感。第13窟为摩崖造像,龛内主尊为石胎泥塑倚坐佛,像高达15m。

北山石窟

大足北山造像,始于唐代末年静南军节度使韦君靖时。五代及两宋又陆续营造。北山的造像集中于佛湾,其余位于营盘坡、北塔、观音坡等处。佛湾中的佛龛都是中小型的,共有290多龛,以3、5、9、10等四龛为最大。四龛的雕刻都是唐末、五代时的作品。

南山石窟

南山石窟也是大足众石窟中的一座, 与北山遥遥相对。南山又名“广华山”,山上绿树成荫,景致优美,素有“南山翠屏”之称,被誉为大足十景之一。大足造像除了佛教题材外,还有道教与儒家题材,而南山就是道教造像的代表,雕像精美而人物完备。南山造像为南宋时凿制,全部是道教题材,主要窟、龛有三清洞、真武洞、圣母龛等。

宝顶山石窟

大足宝顶山又名香山。宝顶山的摩崖造像,营造于南宋淳熙六年至淳祐九年(公元1179~ 1249年),以长约500m形若马蹄的大佛湾为中心。造像布置精心,内容衔接,如一幅巨大的画卷。宝顶山除佛像外,还有部分其他内容的雕像,如表现孝行的《父母十恩德赞图》、禅宗意味浓厚的《牧牛图》等。形象更贴近世俗,更为写实。

石门山石窟

石门山石窟位于大足县城东20km的石马镇,石窟造像凿建于北宋绍圣至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094 ~1151年)。窟内造像有佛教题材,也有道教题材。造像中以独脚五通大帝、玉皇大帝、三皇洞等最为突出、有特色。

石篆山石窟

石篆山石窟位于大足县城西南25km的三驱镇。据记载,此窟造像雕凿于北宋元丰至绍圣年间(公元1082~ 1096年)。石篆山造像为典型的儒、释、道三教合一形式,这在我国石窟中非常罕见,它也因此而成为大足石窟中极富特色的一处石窟,同时,这些三教造像也为研究我国儒、释、道三教的发展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大足石窟

大足石窟位于四川省大足县境内,是中国南方晚期佛教石窟艺术的代表。大足石窟主要凿建于唐、宋时期,明、清时期有所续凿。大足石窟中共有大小窟洞二十多处,突出者有北山、宝顶山、石篆山、南山、妙高山、石门山、佛安桥、玉滩、七拱桥、舒成岩等,其中又以宝顶山和北山最为闻名。大足石窟现存造像有5万多尊,除了主要的佛教造像外,还有少部分儒、道教的造像。造像内容丰富、艺术精湛。佛教造像以密宗题材为主。

(0)

相关推荐

  • 中国世界遗产---龙门石窟

    16.龙门石窟 入选时间:2000  地址:河南洛阳 龙门历史悠久,开凿经历了多个朝代,断续营造达500余年之久,共有97000余尊佛像.龙门石窟是洛阳最经典的景点,其中最震撼的是卢舍那大佛雕像群. ...

  • 【Qlin拍建筑】四大石窟逐个看:大同云冈石窟

    Qlin拍建筑  四大石窟逐个看:大同云冈石窟   作为建筑师,去山西旅行,自然是奔着那里的古建筑去的.2009年春节假期,我们与好友两家人,包了一辆商务车,沿着梁林线路(梁思成和林徽因等人在山西考察 ...

  • 中国佛教建筑·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公里的龙门山与香山崖壁之上,据<魏书>记载,其开凿于云冈石窟之后.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国家,而地处中原之洛阳中其心意,遂于 ...

  • 三大石窟怎么选,一篇文章帮帮你

    三大石窟指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后来与麦积山石窟又并称为四大石窟. 石窟艺术是一种宗教文化,往往取材于佛教故事,兴于魏晋,盛于隋唐,这期间佛教兴盛. 石窟艺术来源于印度, ...

  • 话说收藏,“头”“头”是道

    8月9日,四川广元市旺苍县公安局发布悬赏通告,旺苍县普济镇佛子岩数尊摩崖石刻造像(佛像)发现被盗.这些摩崖石刻造像(佛像)有的整尊被盗,有的是头部被盗,图片显示现场留下明显的切割痕迹,不禁让人痛心. ...

  • 著名佛教石窟和摩崖石刻

    [学习导读]佛教建筑形式除了寺院以外,石窟原也是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佛教提倡遁世隐修,因此僧侣们选择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开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佛教传入中国后,这种建筑形式也传入中国,它吸收了印度健 ...

  • 边走边唱--云冈石窟拜大佛

    云冈石窟拜大佛 就是为云冈石窟而来的. 中国有四大石窟,分别为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2017年夏,我曾经"漫漫西行路"专程到达敦 ...

  • 云冈石窟

    世界遗产委员会: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有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 ...

  •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图片欣赏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不论是苏州园林的秀美还是紫禁城的金碧辉煌无不显露着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今天小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布局角度的特点. 框架式结构 这 ...

  • 中国古代建筑的精美:山体与寺庙结下之缘,融入大自然的建筑

    在中国古代的建筑中,你会想到哪一种?皇家园林?还是江南古村落?又或者是四合院?在中国,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建筑.古村落的古朴自然美,皇家园林的辉煌与经典,都展示出不同的时代,人们对建筑的追求也不同. ...

  • 【中国建筑史】重点知识点和画图系列之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北京·筑梦设计 2021 中国建筑史 重点知识点和画图总结 北京·筑梦设计 #前言 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筑梦大家庭,2021年考研已经结束,2022年考研的同学已经在马不停蹄地备考当中. 考研这条路 ...

  • 收藏干货:一文读懂中国古代建筑

    中国建筑艺术源远流长,四角飞檐翘起,或扑朔欲飞,或者立欲飘,让凝固显得欲动.九重宫阙晨霜冷,十里楼台落月明. --陆游<四鼓出嘉会门赴南郊斋宫> 这样的美,让全世界都为之惊艳! 今天,我们 ...

  • 既是中国古代建筑的苍穹,又是中国特有的建筑装饰,它就是藻井!

    藻井,是天花的一种形式,利用传统的榫卯.斗拱堆叠而成,是中国特有的建筑装饰技术. 层层叠叠,如伞如盖,雕花的缸沿上,相隔均匀的昂头组成一道道优美的圆弧,呈螺旋形上升聚于上凸的顶部中心,色泽灿烂的贴金配 ...

  • 王贵祥:看见的辉煌——还原中国古代建筑的复原研究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伟大国度.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如果从有遗址可考的河南二里头早商宫殿算起,至少也有3500多年的历史了.见于历史文献记载且有遗址佐证的大规模宫殿建造活动,至迟自 ...

  • 中国古代建筑——庭院文化

    "予寄迹城市,未能脱世累",这是当今不少扎根于城市的人不能避免的遗憾之一,我们享受城市的繁华,却同时又追求着自然的恬静.如此矛盾的两个概念,却在"庭院文化"这一 ...

  • 中国古代建筑独具特色

    中国古代建筑工艺及技术,可谓独具中国文化特色. 春秋末年,鲁国出现了一位民间发明家,他叫公输班(公元前 507 年 - 公元前 444 年),俗称"鲁班".据传,鲁班发明了锯子.钻 ...

  • 【营造学堂】中国古代建筑斗栱彩画

    斗栱与彩画,分别是中国木构建筑最为重要的结构部件和装饰手法.在中国古代建筑史的一般性叙述中,斗栱的结构性逐渐让位于装饰功能,同时,建筑彩画也历经了从庄重简朴到华丽繁复的变化,两种趋势相结合,使得斗栱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