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词在现代是贬义,古时却是尊称,不是一般人能叫的!
我们在电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那些女鬼或者娇羞的女子们把书生称作公子,我们也习以为常。但是现代意义上的这个词语很多都是以贬义相关的,最常见的就是花花公子。然而,在古代的时候,公子这个叫法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

在最早的时候,公子是对各大诸侯儿子的称呼,在文献记载中就可以知道这一点。所以,在那个年代的时候如果有人乱叫公子的话,被权力掌控者给发现了,不用说死定了。而普通的百姓们都知道公子是对一些人的称呼,所以一般不会对自己的孩子这样称呼。

所以被好事者称为战国四公子的四个人有些并不符合,其中最不符合这个称呼的应该是平民百姓出身的黄歇,有一点不符合的就是当时统治者的孙子田文。把他们四个人都叫做公子严格来说并不符合当时的称呼要求。所以后面的文献记载当中,很多都是把他们称为四君。

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秦朝统一之后,这个称呼开始慢慢的消失。因为这个时候统治者的名字就叫做皇帝了,而不像以前叫做大公。如果延续这个称呼的话,那也应该改成皇子更为合适。但是这个词语并没有消失,到汉朝的时候慢慢的又重新使用了公子这个称呼。只不过现在代表的是有权有势家庭的孩子。

慢慢的,这个词语开始成为了读书人的称呼,所以就有了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美丽的女孩娇羞的对着书生说道:公子,小女子这厢有礼了。从这个时候起,这个词语并没有了太大的改变。后来慢慢就融合了达官贵人的孩子和读书人这两个意思。

到后来的时候,对一些地方上比较出名的少年郎都会用公子称呼,一直到民国的时候也是这样。直到新中国建立之后,信息全球化对我们的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慢慢的对尊贵孩子的称呼就不是公子了,而且这个词语除了在影视剧中,平常生活中基本上很少用到。而且在一定情况下还成为了贬义词,比如说花花公子、浪荡公子等。几千年的演变之后,最开始没人敢用的这样一个词语,到最后变成了没有人用这样一个凄凉的下场。如果是没有影视剧中经常提起的话,那它可能慢慢就要消失了,不尽让人感叹时间流逝带来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