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秀全丨徜徉在故乡的老北街

说北街老,确实是老了。它何始建于何年?镇志上也没有确切的记载。从“晋建盐场,唐称伍祐场”的镇志记载,它应当是千年古镇最直观的佐证。现存老建筑以清代风格为主色调。它的商业功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已经丧失殆尽,它几乎看不出一丝铅华。除了名称以外,严格意义上它也不担负不了街的职能。《辞海》对“街”的定义为:“城市的大道。如:市街;街衢;大街小巷。”它宽度不过几米,适宜步行,连骑自行车都比较扎眼,小汽车自然行不通。街道两边的建筑有些低矮,去年街道改造,把青砖路覆盖上混凝土,老屋与新路有些不协调。北街老屋与现在不少仿古建筑的高大气派相形见绌。

早年,从文斗街进入北街有北圈门隔着,圈门模样与扬州老街的差不多,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不曾见过。进入北圈门,就进北街了。这天,我们跟随续修镇志的主编卞龙林先生立在镇中心幼儿园门口,穿越时光的隧道,我们在老街徜徉。这里是曾经的老北街寺庙集中的地方,有关帝庙、广利院、财神庙,关帝庙供奉关公,人们把他与尊称"文圣人"的孔子齐名,称之为武圣关公。关云长以帝的规格立庙供奉,是中国人对关老爷这位以忠义著称的武圣特有的尊崇,先民自然也不例外。关帝庙里有一座大戏台,每逢庙会和年节锣鼓喧天,古装戏曲吸引百姓流连忘返,母亲曾经回忆她小时候看戏的热闹场景,有的淮剧反复欣赏,不厌其烦,她甚至能说上几段,尽管她不曾念过书,丝毫没有影响她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广利院与关帝庙一墙之隔,这是座佛教寺院,寺前一对石狮,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是一处规模宏大的寺院,院内几株三人合抱的银杏树更添寺院之古老,这里晨钟暮鼓,梵音袅袅,香客云集,香火旺盛。笔者在《消失的广利院》中曾专文介绍。广利院的西南角为财神庙。现今三座庙宇早已消失于人们的视野。

过财神巷(现称伍小巷)不远,是张二疯婆婆的家。临街。坐东朝西。一间砖木结构瓦房,床铺、灶台合在一起,家中有衣柜、桌凳等简单陈设。二疯婆婆面色月白,脑后留一个散乱的发髻,面孔终年不见一丝笑容,邻里邻居的几乎天天见面,但她从不理睬我们,沉浸在她自己的世界里,据说,年轻时疯婆婆非常漂亮,夫君在北京一所大学念书并留校任教,做了教授。不知何时,夫妇解除了婚约,我们从未见过教授,疯婆婆与女儿在镇上生活。每天天麻麻亮,总能听到疯婆婆对着北街东侧滩子河自说自话,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语,滩子河永远耐心的听其念叨、倾诉,嗓子哑了,住附近的女儿就劝老人回家,然后河边安静下来。如今房子早已拆旧建新,不知那年,老人也走了,永远离开了老北街。

往南过小楼巷、大楼巷,就到了杂货店。这里原本是当典铺面,解放后当典失去存在的功能,小商业也公私合营,成立了集体性质的商业公司,杂货店是商业公司的一个门市,在老北街中部,虽称不上独家经营,门脸不大,由于它是通往石桥进入场暑巷人口密集的镇西主要通道之一,卷烟、烟沫、散白酒、酱油、陈醋、白糖等货品把门市的角角落落打扮得对姿多彩,店里散发出的糖酒香甜味足以令人垂涎,售货员又和蔼可亲,生意兴隆自不必说。杂货店就一个人,张家巷的张伯田,身材清瘦,精神矍铄,眉毛泛白,仙风道骨,站在柜台内,特别受人尊敬。小时候,我常常拎着空酒瓶到杂货店打酒。老人动作一丝不苟,拨开空酒瓶木塞,喂上干净的注口,取了酒坛口覆盖的一块棉絮布块,动作麻利地把酒端子伸进黑洞洞的酒坛,一下、两下,装进了我的空瓶。毕了,我也不用付账。父亲与杂货店有口头契约,平时赊账,集中结算。眼前老房子还在,门紧锁,杂货店早被现代化的超市取代。

王艮祠堂隐藏在北街的西侧,如今仅剩下三间高大的主建筑。王艮(gèn)(1483~1541),明清哲学家,初名银,王守仁替他改名为艮,字汝止,号心斋,生于明成化十九年,卒于嘉靖十九年,泰州安丰场(今江苏盐城东台)人,思想家王阳明弟子,泰州学派创始人。据说,早先祠堂前有块八字型空地,祠堂内有两三进建筑。眼前汉白玉雕琢的门当躺在主建筑门口地面,青砖黛瓦的格局足以看出当年的辉煌,墙体斑驳,几扇塔子们仅留有一扇,其余用红砖砌塞,屋顶透着亮光,四梁八柱尚支撑完好。院子里铺的青砖地面,一块空地上长着南瓜,藤蔓爬满一地,使得这座老祠堂显示出一丝生机。这是老北街唯一幸存的祠堂,且是名人祠堂,历经风风雨雨,她的存续让人在郁闷中又生出一丝慰藉。

邮电局早已迁出老北街,建筑依然存在。铁皮铆钉包裹的两扇大木门在厚厚的青砖墙体中守望着老建筑,这里的最初主人是谁?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什么故事我们不得而知。熟食店早已关门歇业,烧饼油条的香味仍然停留在少年的记忆中。印刷厂哗啦哗啦的机器声没有了,昔日镇办企业的热闹早已被民营大军和开发区规模企业取代,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还原老北街的安静原貌未必不是件好事。

合作饭店处于老北街最南端。这幢二层楼建筑建于建国初期,在当年可谓风光一时。这里的阳春面和熏烧猪头肉受全镇百姓的青睐。父亲喜欢饮酒,阳春面既能下酒又能当主食。我经常受命到这里买阳春面,人多排队,三两搪瓷茶缸排在面锅间的灶台,茂春大伯一一舀进虾糠汤,不用我们嘱咐,汤总是宽宽的,待面条在锅里沸腾舀进一瓢凉水,然后右手握笊篱,左手持长筷配合得体的把热气腾腾的面条下到搪瓷茶缸,笑容满面的与客人点头告辞。

合作饭店对面是百货商店。门面有三开间,塔子门,早晚收合。玻璃货柜,毛巾、肥皂、牙膏、牙刷、雪花膏等琳琅满目。那是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也是环保的年代,牙膏壳儿可以卖钱可以换麦芽糖,雪花膏瓶用完不丢,下次到百货店,营业员从大瓶里罐装,按两计价,一样使用,没有人怀疑她的质量。

百货商店南侧原有一座福神庙。建国初期,东西大街拓宽改造时拆除了。卞先生用脚轻轻跺着地面,向我比划当年福神庙的位置。

出了老北街,就是东西大街。我们回头转望这条老街,心情是复杂的。往日的繁荣不在是时代进步的象征,老北街的沧桑保留了一段时代的记忆,假如把老北街看成一座老街博物馆,幸存的古老建筑无疑是馆藏中的珍品,日前获悉包括老北街在内的古镇将以旅游定位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我们于沉重中多了一份欣喜!但愿这里早日恢复生机,还原昔日辉煌!

2016-7-30

作 者 简 介

贾秀全,男,汉族,江苏盐城人,1962年4月生,研究员级高级政工师、正高级经济师。系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自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1980年代发表通讯、散文,作品散见于国家和地方报刊。



(0)

相关推荐

  • 长沟十三街文化

    长沟段京杭大运河自元朝开通之后,历经明清和民国,直到现在,为长沟的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百业兴旺发达,长沟成了名副其实的水旱码头和商贸重镇,长沟十三街也成了当地无比繁华的重要区域.万帆云集于获麟 ...

  • 雨天石 ▏玄龙门阵:木板墙之手

    玄龙门阵:木板墙之手 作者 ▏雨天石 锦江河水哗啦啦流不尽, 成都壳子叭哒哒冲不完. --成都人今天摆玄龙门阵 上世纪五十年代,还是一个个口耳相传的年代,那时候,没有电话.没有网络.没有电视..甚至连 ...

  • 百年川菜传奇(1860-2010)之五:标新立异聚丰园

    话说1861年到1862年这两年,时值正兴园和陈麻婆豆腐把个成都食肆闹得风风火火之际,殊不知又一个餐饮奇才呱呱落地.真道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他就是日后傲笑江湖的厨界高手.川菜燕蒸帮舵主.聚丰园老 ...

  • 贺凯统丨故乡的老井

    老井究竟有多少岁了,没有人能够准确说清楚.在故乡的那个小村庄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存在着,承担着一个村子三分之二人畜的饮用,记得井台是长方形的被踩得光滑的青石围成的,正方形井口,里面是红石砌就的圆形井壁,石 ...

  • 【西散原创】王栋梁作品丨我从故乡听到了你的名字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明月千里照星空,小桥流水映小楼.水悠悠 ...

  • 朗诵丨人,别等老了才明白

    青青子衿 诗词天地 5天前 ◆ ◆ ◆ 人,别等老了才明白.mp3来自诗词天地00:0005:50 文丨彩云追月  诵丨星韵 人,青涩.懵懂的时候,可谓思想单纯,快快乐乐,没有太多的贪欲:待渐渐走向中 ...

  • 诗歌:故乡的老槐树 | 竹风梅影 主播 | 张秀明

    再不点蓝字关注,好声音就要飞走了哦 长风文艺 咏梅 文/竹风梅影  故乡的老槐树 象一位慈祥的长者 在村口伫立五百年 静默不语 它目睹这块土地上的儿女 耕耘劳作  生生不息 又怀揣乡愁 难舍难离 离别 ...

  • 杜思高作品:故乡的老井

    诗韵依依 文学微刊 素笔为你写邂逅   素笔为己爱停留 故乡的老井 作者|杜思高 主编|幽梦静美 少年时的扁担挂在荒芜的屋檐下 赋闲的水桶长满铁锈的老年斑 被脚步踩得锃亮的乡间小道被水泥路压在身下 在 ...

  • 图说70年变迁丨交通篇:那些老车的模样你还记得吗

    当时街头骑自行车的市民 如今的共享单车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公共自行车遍布市区主干街道 70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交通运输力量不断改进和加强,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公路基 ...

  • 【七律】儿时故乡的老槐树(三)

    文/车云侠 一棵大树傍门楼, 相伴农家渡夏秋. 祖父乘阴常歇午, 孙儿捉蚁总喧呕. 日高栖鸟鸣云叶, 星晚枝丫站月钩. 时岁无情春已老, 几多故事记心头. 2021年4月19日

  • 【七律】儿时故乡的老槐树(二)

    文/车云侠 老槐天井外门前, 岁月沧桑过百年. 苍干嶙峋擎巨冠, 遒根粗壮吮重泉. 深冬雪漫枝桠瘦, 初夏风吹玉蕊悬. 往事几多遗旧梦, 心中大树总萦缠. 2021年4月16日 注:发表于2021年6 ...

  • 电吉他演奏《梨花又开放》弹出游子的心声,思念故乡的老母亲

    电吉他演奏《梨花又开放》弹出游子的心声,思念故乡的老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