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医路随记》——老中医药物运用心得
相关推荐
-
你没有用过的鼻窦炎名方
(1)谢强:升阳祛霾利窍饮 [组成]升麻6克,葛根,炙黄芪15克,熟附子6克,肉桂3克,菟丝子9克,白芷6克,石菖蒲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照分2次服.慎进生冷.鱼腥食物. [加减]鼻窒塞日久,香 ...
-
公开国医大师鼻渊方组成:炙黄芪、炒白术、...
公开国医大师鼻渊方 组成:炙黄芪.炒白术.怀山药.台乌药.益智仁.苍耳子.辛夷.茯苓.甘草. 善后服玉屏风口服液,即获根治. 功效:治疗鼻炎,主要表现是清稀涕涎.本方有温阳固摄之效,可治肺寒或肾阳虚之 ...
-
李凡成医论医案 化脓性中耳炎
李凡成医案 李凡成,1952年出生,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教授.主任医师,湖南省名中医,曾任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口腔学会副主委,湖南省中医 ...
-
一种治疗颈椎、腰椎间盘突出腿关节骨质增生的中草药.pdf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102960.2 (22)申请日 2017.02.25 (71)申请人 朱 ...
-
(34)《医路随记》——神经质皮炎中医分型论治
神经性皮炎系以阵发性皮肤瘙痒和慢性增厚并呈苔藓样变为临床特征的皮肤病,是一种慢性顽固性皮肤病.好发于颈部.会阴.大腿内侧.前臂等皮肤易受摩擦的部位,中医称为"摄领疮",多分以下三型 ...
-
(56)《医路随记》——七十六味药物剂量运用经验(一)
(1)附子 ①1 枚--轻剂量--阳虚: ②2-3 枚--重剂量--祛风湿.止痛(<伤寒论>) (2)黄芪 ①利尿:在20g以内明显,30g以上就趋向抑制: ②血压:15g以内可升高血压, ...
-
(57)《医路随记》——七十六味药物剂量运用经验(二)
(21)升麻 ①6g以下,清热解毒: ②10g以上,升阳举陷: ③3-10g,发表透疹.升阳举陷.用于风热头痛.中气下陷.斑疹不出等. 30g 有报道治疗面神经麻痹有较好的疗效.当代名医方药中教授深得 ...
-
(58)《医路随记》——七十六味药物剂量运用经验(三)
(41)穿山龙 味苦,性平,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调节作用,所以近年来成为治疗风 湿类疾病的妙药.根据<中华本草>谓其干品用量为 6-9g,<中草药手册>多为 15g,少数达 ...
-
(59)《医路随记》——七十六味药物剂量运用经验(四)
(54)苏木 ①量小和血: ②量大破血. (55)水蛭 ①1.5g 研末吞服,1日2次,主治肺心病: ②5-10g,治疗急性支气管炎.高血压所致头晕: ③12-15g,治疗脑溢血后遗症.原因不明的症瘕 ...
-
【简单好记!老中医总结中药速记口诀】一、...
[简单好记!老中医总结中药速记口诀] 一.解表药 1.荆芥炭止血,羌防风湿祛: 2.白芷医头面,细辛寒饮需: 3.生姜善止呕,香薷暑湿祛: 4.薄荷牛蒡蝉蜕凉,宣散风热透疹良. 二.清热药 ...
-
帅先生的读医随笔8: 老中医陈海清...
帅先生的读医随笔8: 老中医陈海清望诊法 望而知之谓之神.今附陈海清老中医望诊经验如下.老先生说"病人进屋就是一张明显的图,善于识别,就能治好病". (1)病人面赤为热. (2)面 ...
-
(1)《医路随记》—取嚏法加玉屏风散治疗经常性感冒
取嚏法加玉屏风散治疗经常性感冒 病例:患儿男,体质较差,经常性感冒,严重影响到学习合生活.特爱出汗,汗后受风便会感冒. 治疗:内服玉屏风散加参苓白术丸,外用取嚏法散寒邪.若感受风寒,打喷嚏或鼻子堵塞时 ...
-
(2)《医路随记》—补气法治疗低血压
补气法治疗低血压 补气升压,治疗血压低,乏力口干.站起来迷糊等症. 病例: 患者王某,女,49岁.平素低血压,收缩压最高90-100,舒张压50-60.因为低血压基本上不敢做体力活,不敢剧烈运动,否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