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祥龙石图》

北宋 宋徽宗 祥龙石图(局部) 绢本 纵53.8厘米,横127.5厘米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宋徽宗一生书画作品十分丰富,他主要擅长画花竹、翎毛,兼作界画,偶作山水,仅以徽宗的《宣和睿览册》统计,累计千册,每册十五开图,共有15000幅图,再加上徽宗的其它绘画则更多,其中多数为工笔画,相当于几十位专职画家一生之作的总和。这对宋徽宗来说,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的。《祥龙石图》卷则是《宣和睿览册》之一,绢本墨笔,纵53.8厘米、横127.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在它的背后,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内容,在它前面,还有更重要、更惊人的发现!

北宋 宋徽宗 祥龙石图-题字
《祥龙石图》,被公认为是宋徽宗的真迹。因石上有徽宗楷书“祥龙”二字,故得名。押署“天下一人”,上钤印“御书”(朱文)。图左有画家关于祥龙石的一首七律赞美诗:
祥龙石者,立于环碧池之南,芳洲桥之西,相对则胜瀛也。其势胜湧,若虬龙出为瑞应之状,奇容巧态,莫能具绝妙而言之也。廼亲绘缣素,聊以四韵纪之。
彼美蜿蜒势若龙,挺然为瑞独称雄。
云凝好色来相借,水润清辉更不同。
常带瞑烟疑振鬣,每乘宵雨恐凌空。
故凭彩笔亲模写,融结功深未易穷。
这块在徽宗眼里是一个吉兆的龙形湖石应产自太湖。崇宁五年(1106年),徽宗不满足修建景灵宫所采运的四千块太湖石,为加大采运力度,特设苏杭应奉局在太湖周围开挖太湖石,并一直运抵汴京皇家御苑。运送巨石时,为穿越桥洞,督运官不惜拆桥过船,导致一船湖石的运费高达三十万贯,江南百姓,苦不堪言!这些湖石成为徽宗建造艮岳等御苑的基本造型。徽宗根据一些湖石的形状封为“盘固侯”“蹲螭坐狮”“金鳌玉龟”等吉祥的名号,画中的“祥龙石”为其中的一块,徽宗迷恋湖石之极,可见一斑。

来源:宗雅印象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