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配偶(10)

(0)

相关推荐

  • 『尘世走笔』第41期丨误填"四个字",终生为教师

    误填"四个字",终生为教师 代新士口述   王树淼整理 我叫代新士,1971年,在家务农的我,有幸踏进了"联办中学"的大门,当上一名民办教师. 1978年,文化 ...

  • 王学章:代课的日子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代课的日子 作者 | 王学章 原创 | 乡土中原( ...

  • 【原创】王承英:回望我的民办教师岁月

    那装进历史的职位 --回望我的民办教师岁月 王承英 题记:在中国教育史上,有一个延续了四十多年的特殊职位,那就是民办教师!本文记录的是我作为民办教师的亲身经历.谨以此献给当年全国的490多万民办教师- ...

  • 1977年,他们走进考场 从此,一生情定气象

    来源:中国气象报 日期:2019年06月26日08:48 1977年,教育部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1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 当年12月,全国570多万考生走进 ...

  • 散文||当民师的日子

    当民师的日子 民师是我国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和特定历史的符号.在我的一生中,我当过民师,经历了当民师的辛酸苦辣,也尝过当民师的甘甜. 1978年4月我当兵退伍,1980年参加民办教师招考被录取.从此,我 ...

  • 雪泥鸿爪 | 第二章 初为人师

    第二章 初为人师 教学相长的快乐 中国农村的民办教师,一度有四百万人之多.他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里,担负着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亿几千万农村中小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将现代文明传播 ...

  • 知青往事:在东北插队六年,她带着农村对象回上海被父母拒之门外

    年近七旬的刘爱娣老师很开朗,看她的相貌,要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刘爱娣老师是上海人,曾在东北边陲的红沙河大队插队落户生活了八年多,在恢复高考的第一年考上了大学,离开了她插队落户的第二故乡.说起当年在东北 ...

  • 老万:爱的求索(书信体中篇小说连载之九)

    阅读本文前,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我用心做,您免费看.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十五) 读罢庄重的来信,陶冶对 ...

  • 回忆在罗山插队那几年!(8)

    老家豫南  ID:ljyn_888 远离家乡的游子,喜欢在这里聊聊故乡.过往.世间百态,记录平凡人走过的时代.欢迎投稿.交流. 23 1971年2月,大队正式把我调到张河学校当民办教师. 可能是因为以 ...

  • 【灵璧故事】当年发生在灵璧县南的阴阳奇缘(续)

    阴 阳 奇 缘 文/抱璞斋主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灵璧故事]当年发生在灵璧县南的阴阳奇缘 三.无赖恶风残玫瑰 不知不觉,黄向东他们三人插队二年多了.小黄一向表现很好,第一批就被招回上海进厂工作了 ...

  • 陆文三 | 水月庵里写春秋(26)

    26 1982年3月21日,整顿民办教师考核组进驻我校,考核组的三位成员是由城关区教办抽调各校老师组成的.他们吃住在学校,为期一周,将对我校七位民办老师的德勤绩进行全面考核.根据考核,将民办教师分为三 ...

  • 文学原创•《​我崇尚教师职业》作者 赵厚发

    我崇尚教师职业 文/赵厚发 明天是2021年9月1日,是又一个新学期开学日.我创作了一首儿歌<学校门前那棵树>,感谢园林二中音乐老师郑冬梅大力支持,教会郭子琦.吴候沫两位学生唱后,制成音频 ...

  • 竺元平 | 难忘的大西沟联办中学

    大西沟,这里讲的是西井子镇正北方大约40公里处的一个小村庄,这个小村庄,2004年之前的几十年以来,长期都属于格化司台公社.这个村三面环山,一条由山上倾斜而下的雨水冲刷而形成的小河沟,从西向东将村子分 ...

  • 【往事滴滴都青葱(散文)】/ ​任小宁

    往事滴滴都青葱(散文) 任小宁  上世纪70年代末,我从阳峪中学毕业,回到了民风淳厚的任家洼村.我们村子很大.地势平坦,是一个古老的黄土村堡,堡子中间有一棵颇具年代的大槐树.冬天,槐树伸长的手臂落尽了 ...

  • 胡洪侠 | 哥哥们的考试往事

    [我的"私人高考史"之二十三] 2021年春节,兄弟三人在深圳合影.中为大哥胡洪海,右为二哥胡洪江.年龄相差虽多,白发却很一致. 1979年的衡水还是个镇子,人口不过几万.出衡水师 ...

  • 焦爱民丨在教书育人的日子里

    一 能当教师纯属偶然,也是我一生命运的转折.从那时起,我接近了知识,有了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一步步走向成熟.也是从那时起,凭借着自己超出常人十倍的努力,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人生. "文革&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