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大师吴昌硕的深情旧事

前西泠印社社长吴昌硕大师有一方小印,印文是“明月前身”,边款是:“元配章夫人梦中示形,刻此作造像观,老缶记”,另外还有一个女人衣袂飘逸的图形边款。如图:

印文中所记的章夫人是谁?为什么吴大师要刻这方印?这方印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刻成的?为什么这方印为后人称为精品?

1860年(咸丰十年),吴昌硕当时十七岁,受父母之命与媒妁之言,与安吉县过山村的章家之女定亲,这是一门再传统不过的婚姻。不同的是,那一年,闹太平军,太平军自广西起事后,战火蔓延至浙西,最苦莫过战乱苦,战端一开,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乱离人不如太平犬”,当时很多人家就把已出聘的闺女送往夫婿家,以便随夫家一起逃难或有个照料。章氏也是这个原因被送往吴家,虽名份早定,但两人来不及成婚(圆房),吴昌硕就随父亲仓皇出逃,章氏缠足,小脚不便赶路,因此被留下来照料吴昌硕的母亲万氏(古时妇女缠足,行走都不方便)。

吴昌硕离家之时,章夫人把亲手纳就的布鞋塞给吴昌硕,并嘱咐他在外注意安全,并表示会在家里安心照料婆母,让吴昌硕放心。此后乱兵来扰,一家人就逃向附近深山,东躲西藏,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再加上吃食欠缺,受尽饥饿之苦。

此后三年,吴昌硕也带着弟弟妹妹在荒山野岭里求生,弟、妹先后饿死。乱后归来,满心念念地想着能与妻子团聚,待回到家中时,才知道,章氏已经在战乱中饥病交困而死。

据吴母感念章氏旧事,说章氏品性贤惠,知书识礼,持家勤俭,很孝敬婆母,临死之前还十分挂念吴氏父子。而身死之时,竟没有棺木可以成殓,只好在家门前的桂花树下草草掩埋。吴昌硕痛哀章氏却又无可奈何,因为时局不宁,吴昌硕又要再次外出逃难了。

这一逃,又是两年,当吴昌硕终于安定下来,想把章夫人尸骨重行安葬之时,因为战乱,断井残垣之间却再也挖不到章氏的遗骨,挖遍周遭的吴昌硕独坐桂花树前, 悲从中来,哀恸不已。

吴昌硕虽未正式与章氏圆房,但却始终奉章氏为自己的原配夫人,章氏去世后十年,吴昌硕始与归安菱湖镇施氏夫人结婚。

吴大师一个人坚守了十年,那份古老的爱情深埋心中。

41岁那一年,吴大师在苏州寓所梦见了分别二十多年的亡妻,曾写下一首《感梦》诗:

秋眠怀旧事,吴天不肯曙。

微响动精爽,寒夜落无数。

青枫雨冥冥,云黑月未吐。

来兮魂之灵,飘忽任雨雾。

凉风吹衣袂,徐徐展跬步。

相见不疑梦,旧时此荆布。

别来千万语,含义苦难诉。

恩爱之情,只能借由梦里倾诉了。

1909年,又是25年过去,此时的吴昌硕已成66岁的老人,章夫人再一次与他相会于梦境,午夜梦醒之后,连夜依照梦中的记忆,含着对前妻的深深怀念,吴大师刻下了这方“明月前身”的印章。

除了上述的边款之外,还有一个落款是记载刻印的年岁及地址的:

“已酉春仲客吴下老缶年六十有六”,春天客居吴下的吴昌硕,精力本已欠佳,再加万分悲痛,据吴大师的弟子杨直之、谭建丞回忆:“刻此印时,吴老悲不可胜,含泪奏刀,多次停刀,最后还是同邑好友陆培之的儿子帮助完成的。”渐刻渐不能,边哭边刻,情深处, 几乎不能运刀,悲痛画面,想想都感人泪下。

一方印章刻成后,怀念亡妻,吴大师饱含深情地珍视这方印章,后来,他很多的画作上,都加盖了这方印章,怀念之情,不言自明。

这方印章印面全用小篆,婉转秀丽,上方印边破边,下方印边厚重,像是在仰望月空,而侧边的边款的造像身影又飘飘衣衫,身形窈窕,让人如入意境。不是大篆刻家不足以此,不是大画家亦不足于此。所配的简短文字,短,但情深,让人想起归有光的名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人亡物在与人亡梦在,情深一脉,大致相通。

诗书画印共绝的吴大师在多年后的1919年,回忆起自己归乡中秀才的情景时,曾写了《重游泮水》诗二首,其中再次提到“明月前身”的意境:

秀才乙丑补庚申,天目回头梦已陈。

诗逸鹿鸣芹且赋,年增马齿谷为神。

县瓢饮择涓涓水,乞米书成盎盎春。

珍重吴刚频历劫,可怜孤负月前身。

怀念前妻的吴大师,终身铭记着元配章夫人的深情,因此,明月前身四字如在脑海。但这四个字的典故并非吴大师原创,而是来源于唐人司空图的《诗品廿四则》中《洗练》一篇。原诗为:

如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缁磷。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体素储洁,乘月返真。

载瞻星辰,载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吴大师用的意境,也正与前人相合,只是,“明月前身”的意境,到了吴大师这里,形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可复得的艺术佳构,印绝,款绝,情更绝,意境超过前人许多,这也致使后人只要再想起这四个字,没有不想起吴大师,没有不想及这方配有章夫人影像的印了。

而后人,每说爱情如何珍贵,我却总以为,远比不过吴大师这种对前妻的终身铭记。

现在年轻人的爱情,轻飘飘的。

(0)

相关推荐

  • 明月前身亦此身||章侠

    我有一枚闲章,很小,只有一厘米见方,上有四字:明月前身.很喜欢,闲时每每弄笔,写出点自己满意的小楷作品,定会将其钤于醒目位置,顿觉增色几分 明月前身,意蕴多美! 明月,让我即想到,光明的月亮.战国楚宋 ...

  • 月到中秋--名家篆刻欣赏

    秋节(别名:仲秋.秋夕.八月节.八月半,英文名:Midautumn Festival)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日期在农历的八月 ...

  • 重情重义的吴昌硕,刻这枚印寄相思!

    ▲ 吴昌硕 "明月前身",线条清秀婉转,结字疏密得宜,如一位"清水出芙蓉"的佳人,在月光下流连顾盼,等待良人. ▲ "明月前身" 篆刻印章 ...

  • 玉石收藏:吴昌硕大师两枚印章赏

    图1 在我国浩瀚绘画史上,有个大师如同一座山峰巍峨屹立.他是我国近代书画史上的一代宗师,他是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全能画家,他是"海派"领袖人物,他就是浙籍画家吴昌硕. 吴昌硕( ...

  • 篆刻大师吴昌硕印存

    篆刻大师吴昌硕印存

  • 殿堂级篆刻大师吴昌硕艺术60年

    吴昌硕是近代篆刻史上"殿堂级"的大师,习印过程与多数大家无异,都有着逐步发展.探索创新.成熟定型的过程,在不同地域和条件下,交友.学习.研究.创作等外在环境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伴随着 ...

  • 从模仿飞鸿堂到创新自成一派,殿堂级篆刻大师吴昌硕艺术60年

    美人香草小景在屈原词稿 金彭 挚父 飞鸿 仓硕·俊卿之印 明道若昧 安吉吴俊章 癖斯 溧阳程云驹长寿日利 缶庐·芜青亭长饭青芜室主人 美意延年 沕泉小筑 染于苍 抱员天 能亦丑 学心听 道无双 文章有 ...

  • 追忆似水年华!石鼓大师吴昌硕篆刻生涯60年,从仿作到开宗立派

    吴昌硕(1844年8月1日-1927年11月29日),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 ...

  • 石鼓大师吴昌硕篆刻生涯60年,从仿作到开宗立派

    吴昌硕(1844年8月1日-1927年11月29日),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 ...

  • 从仿作飞鸿堂到“重量级”篆刻大师60年丨吴昌硕专题

    元旦期间,推出名家专题,收集各方资料,以飨读者. 吴昌硕是近代篆刻史上"重量级"的大师,习印过程与多数大家无异,都有着逐步发展.探索创新.成熟定型的过程,在不同地域和条件下,交友. ...

  • 铁线篆刻大师带你领略篆书风采,这一手好字不多见了,赶紧看看!

    素材来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素材来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

  • 为什么现在很难出篆刻大师?

    当下的篆刻是相当昌盛的,因为我们直接站在清人的高峰基础上的.但是,和清代民国的印人相比,我们可能还有很多问题. 目前看来,历史要记载的我们这个时代的名家.甚至是大家可能都有,可是要说大师,并不乐观. ...

  • 大师吴昌硕

    吴昌硕(1844.8.1 -1927.11.29),男,原名俊,字昌硕,别号缶庐.苦铁等,汉族,浙江湖州人.中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 ...